人性弱點「厭惡虧損」:造成投資穩定虧損的罪魁禍首!

人性弱點“厭惡虧損”:造成投資穩定虧損的罪魁禍首!

什麼造成了穩定虧損?

人性,人之本性,人的本能反應。

一個正常的東西在投機上就成了你的投機弱點。以及你的慣性思維和行為,一連串的因素,造成你穩定的虧損,怎麼做怎麼虧。

下面做一個小測試:

選項A: 我們一起拋硬幣,正反2面的概率都是50%。如果是正面,你能獲得5000美元,反面的話,你將會損失2500美元

選項B : 現在就給你1200美元。是的沒錯,現在就給。

你會選哪個?

根據諾貝爾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的研究結果,82%的人,會選擇選項B。但是根據預期效用最大化理論,理性的投資人能夠算出選項A的預期回報是1250美元

,而選項B是1200美元

那麼號稱是“理性”的投資人為什麼還會選擇預期回報較小的選項呢?

總的來說,投資人在面對眾多選擇的時候,儘管這些選項的預期效用幾乎相等, 但是投資人會更不傾向於選擇確定性更低的選項。

這就是著名的展望理論,又稱作虧損厭惡

我們為什麼在投資中把虧損厭惡稱作是一種投資人缺陷呢?

我們再來做2個小測試:

測試1: 你在100塊的時候買了一隻股票,結果這隻股票跌到了80塊。現在你有2種選擇:

選擇1:割肉認賠,虧20塊。

選擇 2:繼續持有這隻股票,你有50%的機會虧損20塊,也有50%的機會賺20塊。

你會選哪個?

測試2:你在100塊的時候買了一隻股票,結果這隻股票漲到了120塊。現在你有2種選擇:

選擇1:獲利離場,賺20塊。

選擇 2:繼續持有這隻股票,你有50%的機會虧損20塊,也有50%的機會賺20塊。

這次你又會選哪個?

測試結果:80%以上的投資人在測試1中,會選擇選項2 - 繼續賭一把;然而在測試2中,近80%的投資人會選擇選項1 -

獲利離場。但是在數學上,不管是測試1還是測試2,每個實驗裡的2個選項的預期回報都是一樣的

所以對於理性的投資人,每個實驗的選項都是無差別的,那麼為什麼投資人在不同的條件下下會有這麼明顯的選擇偏好呢?

由於市場價格每天都會波動,在虧損厭惡的影響下,投資人能夠做出最優決策概率被大打折扣。

研究表明,虧損帶給投資人痛苦的感受,是盈利帶來的快樂的2倍;預期回報為正時,投資人會選擇風險更小的選項,為負時,會選擇風險更高的選項。

這種由於虧損厭惡帶來的決策偏見,對投資人有3種最直接的影響:

第一,忍受不了割肉的痛 :該割肉的時候不割肉,沒有止損的機制,導致往往將股票賣在最低點。

第二,忍受不了短期虧損 :發現價值股後,該堅定持有的時候不堅定,導致無法獲得價值迴歸的增值。

第三,浮盈過早落袋為安 :該追漲的時候不追漲,一波10%行情來了就跑,然後在市場漲到高位的時候,忍不住又跑進去。

股市裡“一盈二平七負”,這以下3種情況中虧損厭惡成倍地放大:

1.暴富心理, 頻繁地查看賬戶,導致過多的暴露在厭惡虧損的影響中, 往往盯盤越多,心裡虧損越多 。查看倉位的次數越多,你在心裡和情緒上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就越大。如果我們每天查看倉位,一年就有252天的時間會在盈利的快樂和虧損的痛苦間遊走。即使一段時間實際回報是正的,那麼心理回報將會是負的。

2.短視思維 ,投資期限過短,導致出現虧損的概率增加,進而增加了虧損的痛苦。時間是把殺豬刀,如果投資人沒有較長的投資期限,很容易陷入經常虧損的境地。

3.單一投資 ,由於單個資產的波動性很高,漲漲跌跌,增加了投資人面對虧損的次數。

總的來看,虧損厭惡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投資人的決策。投資人在有浮盈時,會更多的偏向確定性高的選項,希望能夠保住盈利;而在有浮虧時,往往會偏向確定性低的選項,希望能夠賭一把,賺回來。

而這種決策上的偏見,導致了投資人忍受不了割肉的痛 ,忍受不了短期虧損,浮盈過早落袋為安。經常買在高位,賣在低位。

最後來說說,怎麼克服虧損厭惡呢?

首先,主觀上,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行為偏見,以求更好地作出投資決策。客觀上,改變自己大腦思考的方式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系統性的方式,強制地減少自己暴露在虧損厭惡的影響下。

少看盤,多看書;少投機,多投資;不要過於關注當下。通過實證研究,加強自己的投資信心,將投資期限拉長,以求降低虧損的概率,並且減少做出不理性決策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