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中資券商半年業績出爐,海通國際穩居第一,中資券商各自盯緊國際化業務布局

在港中资券商半年业绩出炉,海通国际稳居第一,中资券商各自盯紧国际化业务布局

在港中资券商半年业绩出炉,海通国际稳居第一,中资券商各自盯紧国际化业务布局

和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內地券商國際化的重要起點。隨著上市券商半年報的披露,中資券商在香港市場的成績單也浮出水面。

數據來看,在港上市的海通國際、國泰君安國際、交銀國際、興證國際、申銀萬國5家中資券商營收全部增長。

同時,也有A股上市券商在半年報中披露了國際業務情況,海通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上半年國際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收入佔比超過10%;中金公司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實現國際業務收入12.8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收入佔比14.5%。

從市場總量來看,港交所股票市值30萬億左右,有637家持牌證券中介機構;滬深股市總市值50萬億左右,只有130家左右的券商,香港市場券商行業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券商中國記者從營收、淨利以及總資產,各家公司的特色業務等進行簡單梳理以及對比後發現,中資券商正充分發揮優勢業務,立足香港,國際化路徑逐漸清晰。

在港中資券商半年營收均正增長

券商中國記者簡單梳理了在港上市中資券商半年報後發現,上半年,在港中資券商營收全部正增長。在這個資金自由流通、分業監管、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在港中資券商通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香港證券市場的重要力量,業務收入正穩步提升。

具體來看,上半年,海通國際營收和淨利穩居第一,分別為35.57億港元和8.59億港元;國泰君安國際實現營收16.78億港元,淨利5.07億港元。總資產情況來看,海通國際依然穩居第一,達1580.38億港元;國泰君安國際總資產為817.12億港元。

上半年,在港中資券商淨利增長出現了一定分化,交銀國際淨利同比大幅增長112.8%,申銀萬國淨利同比增長16.08%,國泰君安國際、海通國際和興證國際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分別下降24.7%、17%和4.94%。需要說明的是,海通國際實現核心業務淨利10.55億港元,同比增長超過20%;國泰君安國際剔除2017年上半年母公司國泰君安證券上市所產生的收入,淨利同比增長13.6%。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上半年,交銀國際實現營收7.34億港元,淨利高達2.35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交銀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主要由於投資收入淨額、經紀佣金及保證金融資利息收入大幅增加。數據顯示,上半年,交銀國際自營交易收入為2.55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約182%。

海通國際全球棋局可期

各家券商劃分收入的分類會有一些區別,以海通國際為例,海通國際收入主要按照服務對象劃分,分為:財富管理、企業融資、資產管理、機構客戶和投資,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34%、43%、4%、11%和8%。

在港中资券商半年业绩出炉,海通国际稳居第一,中资券商各自盯紧国际化业务布局

財富管理和企業融資是海通國際重要收入來源。海通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 年上半年,海通國際港股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長近 50%;繼續進行升級轉型,包括優化產品、流程及銷售管道,為旗下個人、高淨值及超高淨值客戶提供專業可靠的投資方案,及優質服務體驗。同時,海通國際企業融資業務繼續保持在第一梯隊,在香港發行了 11 個股權融資項目;完成79支債券的一級市場發行。

美林美銀、花旗集團、銀河、匯豐、第一上海等國內外投行紛紛看好海通國際股價。其中,美林美銀認為,海通國際上半年收入增長強勁。主要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利息收入均強勁增長12%~36%。雖然下半年可能是有挑戰性的,預計香港市場ADT(平均日營業額)低於上半年,但公司由於其多樣化的收入結構,可以跑贏其他規模較小的同行。

在港中资券商半年业绩出炉,海通国际稳居第一,中资券商各自盯紧国际化业务布局

目前,海通國際已在“紐倫新港”這幾大國際資本市場佈局,目前已構建了涵蓋香港、新加坡、紐約、倫敦、東京、悉尼及孟買等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金融服務網絡。2月份,該公司還完成了英美業務的收購,美國子公司獲評納斯達克會員及做市商資格。

海通國際副主席及行政總裁林湧博士表示,在 2018 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動盪的不利環境下,海通國際仍然取得了穩健增長。作為在港規模最大的中資投行,海通國際在實現全能型投行業務國際化的征途上,取得多項進展。大投行、大交易及大資管的三大引擎帶動了公司的全球化業務發展。隨著海通國際在美國、英國資本市場的涉足,未來將更有效地以多元產品及服務,吸引全球投資者。

國泰君安發力金融產品

國泰君安國際則是按照業務類型劃分:經紀業務,貸款及融資,企業融資,金融產品、做市及投資,資產管理,分別貢獻收入佔比為16%、43%、20%、20%和1%。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上半年,金融產品是國泰君安國際增長最快的業務,收入佔比由2017年末的11%增加至20%,經紀業務和企業融資業務則出現了下滑。

在港中资券商半年业绩出炉,海通国际稳居第一,中资券商各自盯紧国际化业务布局

半年報顯示,國泰君安國際金融產品、做市及投資業務整體收入攀升,同比增長99%至約3.44億港元。其中,金融產品業務作為近年來高速發展的業務之一,收入同比大幅增長271%。

國泰君安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憑藉領先的信貸評級水平與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締結業務合作關係,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及業務實力,為企業、機構及高淨值客戶提供多樣化、切合需要的定製化金融產品。

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陳福團隊介紹,做市和金融產品業務是國際投行佔比最高的收入來源。按照摩根士丹利奧緯諮詢統計的美國批發銀行(主要由大型投行構成)收入結構拆分,從1993年至2016年,美國頭部證券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投行業務和資本市場業務兩大條線,後者又可以分為股票交易和FICC(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和外匯)兩塊業務。香港中資券商做市和金融產品業務,基本可以劃分至股票交易和FICC業務。

據悉,自2016年上半年以來,國泰君安國際金融產品收入複合增長率高達150%。國泰君安國際多樣性、高定製化產品滿足客戶投資需求,產品包括:參與票據(P Note )、收益互換(TRS)、槓桿票據(L Note)、Smart Cash、期權及其他衍生品;此外,底層資產種類豐富,包括:港股、A股、美股、投資級債券、高收益債券等。

中泰國際研究部分析師趙紅梅表示,公司上半年收入結構更平穩均衡;客戶客均資產大幅提升,資產管理業務有後勁;雖然資產負債率小幅走升,但風險可控。作為業務穩定性高,金融產品、投行業務享受高增長週期、抗波動和風險能力強的在港中資券商,預計公司2018/2019年淨利潤為16.83/18.87億港元。

上半年,國泰君安國際中期股息為每股0.033 港元,派息比率達50% ,較去年上半派息比率提升4個百分點,派息比率連續3年上升,2016年上半年派息率為38%。

交銀國際資管風生水起

作為中國首家上市的銀行系證券公司——交銀國際,擁有銀行系優勢,依託集團強大網絡,同時擁有獨立且豐富的業務資源,資產管理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據悉,交銀國際資產管理業務是交銀國際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業務部門,2016年以來,公司把握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帶來的業務機會,進一步加強產品創新,拓展機構客戶和企業客戶,資產管理規模實現快速增長,已在香港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上半年,交銀國際實現資產管理及顧問收入5269.7萬港元。交銀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資管業務產品不斷豐富,已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專戶投資、結構化產品等多類型,涵蓋股票、債券、一級市場股權、債權等多類別投資範圍,形成以固定收益為重點的完整產品鏈。同時,主動管理規模大幅增長。投研能力持續加強,主動管理產品業績表現優異,加速境內外一體化資產管理業務的產品佈局。

數據顯示,交銀國際資產管理規模從2014年的4.5億港元,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271.37億港元,3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91%。截至2017末,累計年發行資管產品數量10只,2017年旗下權益類產品平均收益率43.8%%,旗下固收類產品平均收益率6.86%。

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陳福團隊認為,交銀國際資產管理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在於:1、發揮固定收益類投資優勢,佈局豐富的資產管理產品鏈條,構建了公募基金(環球戰略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私募債券基金、私募分級基金、專戶投資、結構性票據等多種產品。2、充分利用其母公司交通銀行帶來的低融資成本優勢和客戶網絡優勢,把握內地香港互聯互通的業務機會,實現了機構客戶和企業客戶的快速拓展。

華泰圍繞跨境佈局

從A股上市券商披露的國際業務收入情況來看(國際業務以香港市場為主),海通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際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收入佔比超過10%;此外,中金公司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實現國際業務收入12.8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收入佔比14.5%,並無披露中國企業會計準則。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華泰證券實現國際業務收入10.1億元人民幣,國際收入佔比由2017年的8.9%提升至12.3%,收入和佔比均位列前10大券商第4名。

華泰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華泰證券通過華泰國際及其持有的香港業務、美國財富管理業務(AssetMark)運營主體經營國際業務。

該負責人表示,與其他中資行不同,華泰國際憑藉著母公司華泰證券全資控股的優勢,充分發揮境內外聯動與協同,著力佈局“跨境”業務,已建成橫跨一、二級市場的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平臺,形成投資銀行、研究與股票銷售、固定收益產品銷售與交易、跨境及結構性融資、股權衍生品、私人財富管理及零售,以及資產管理七大業務板塊。

2018年上半年,香港各業務板塊均實現快速增長,多元化業務類型佔比均衡,營收與淨利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其中,投資銀行業務上半年IPO募集資金規模達港幣144億,根據Dealogic 2018年上半年香港具規模IPO保薦排名位列第3名。

近年來,華泰證券國際業務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2016年花7.68億美元大手筆收購美國金融科技企業AssetMark。AssetMark是美國一家領先的統包資產管理項目平臺(TAMP),為華泰證券財富管理轉型對接全球資源提供了平臺。

8月30日,華泰證券公告稱,擬分拆AssetMark在美國獨立上市,交易完成後仍然保留其控制權。如果AssetMark完成上市,那麼華泰證券將會是唯一一家擁有內地A股、香港H股和美國三地上市平臺的券商。

記者觀察:普通話成香港中環通用語言

一家中資金融機構高管回憶當年赴港的工作經歷時表示,十多年前,在中環上班首先要學好英語和粵語。如今,在金融機構林立的中環和上環,普通話已經成通用語言,甚至出現了普通話的補習班。券商中國記者靠著“識聽不識講”的蹩腳粵語在香港可以比較順暢的採訪和工作。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環高昂的租金,使得一些外資,甚至小摩、瑞信等知名外資正在撤離,搬到了九龍、觀塘等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地方;大量的中資機構進駐中環。

這些現象背後折射的是,中資金融機構在香港市場的崛起。

香港作為傳統國際金融中心,眾多國際投行、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在香港設立子公司或辦公室的時間悠久,市場競爭激烈。

以證券行業為例,和內地券商的牌照制度不太相同,香港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細分為10類牌照,而且門檻也相對較低。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規定,任何人士進行受規管活動必須向香港證監會申領牌照。獲發牌照的團體或個人即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在香港,只要合法取得相應牌照即可從事相應業務服務,因此香港證券市場的中介服務提供商,不僅僅限於券商,同時其它任何機構,例如銀行、資產管理機構、產業公司等都可以作為中介提供服務。

在香港這個自由市場中,按照牌照執行的分業監管下,證券行業各類業務均面臨“僧多肉少”的局面。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香港市場共有持牌機構637家,遠遠超過內地券商數量。

僅從券商來看,又主要分為三股力量:外資、港資和中資。銀行系的中資券商在香港佈局較早,包括中銀國際、工銀國際和交銀國際等。而券商系的中資券商,2008年以前,前10家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進入香港市場的中資券商包括招商證券、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國元證券、廣發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和國都證券等。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受益於國際大行的戰略收縮,內地資金全球配置的需求增加,香港中資券商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機,大量的中資機構進入香港證券市場並進行業務擴張。通過時間的積累和兼併收購,中資券商已經成為香港證券市場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港交所網站披露,目前共計13家機構為權證牛熊證發行商,其中11家都是外資投行/銀行,僅有兩家中資券商——中銀國際和海通國際,而這兩家也是僅有的躋身A組券商的中資機構。

不過,和外資大行相比,中資券商著實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缺少具備全球化分銷網絡和能力,缺少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家等等。中資券商要成長為真正的國際大行,還需要繼續努力。在高度開放自由的香港市場,誰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答案還得交給市場。

在港中资券商半年业绩出炉,海通国际稳居第一,中资券商各自盯紧国际化业务布局

百萬用戶都在看

在港中资券商半年业绩出炉,海通国际稳居第一,中资券商各自盯紧国际化业务布局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在港中资券商半年业绩出炉,海通国际稳居第一,中资券商各自盯紧国际化业务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