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增速创近40年新低,大家的钱到底去哪儿了?

存款增速创近40年新低,大家的钱到底去哪儿了?


“定期存款哪家强?XX银行帮你忙:1万起存,期限1天-2年,利率上浮30%最高年利率可达2.73%……”

“XX银行特为您推荐多款创新型存款类产品,大额存单利率上浮40%,特色储蓄上浮30%以及预期最高年化收益可达5.3%的理财产品……”

“【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好!我行现发行保本结构性存款,1年期,预期年化收益率4.58%……”

这样的短信,相信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实际上,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感受到了吸收存款的艰难,不少银行甚至大打出手开展吸储大战。

有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4%。往回看,这一数据可谓是最近40年“谷底”。

自1979年至2018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从未跌破9%。而2018年2月以来,存款余额增速均在9%以下。

钱到底去哪了?是中国的老百姓“没钱”了吗?

存款增速创1979年以来新低

Wind数据显示,1978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为6.9%;1979年12月,同比增长18.00%,增速大幅上涨。

此后,1979-2014年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

在2014年9月,各项存款余额增速首次跌破10%,之后增速一直保持在9%-14%间波动。201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增速降为9%。

存款增速创近40年新低,大家的钱到底去哪儿了?

历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来源:Wind)

进入2018年,1月份这一指标刚反弹至10.5%,2月便又开始下滑,并出现自1979年以来首次跌破9%的情况。

自此直至7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低于9%,甚至在2018年6月出现自197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仅为8.4%。

换句话说,2018年2月以后,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已经逼近40年来的最低水平。

存款增速创近40年新低,大家的钱到底去哪儿了?

1月至7月各项存款余额

钱到底去哪了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媒体表示,近年来,存款增速放缓已成为银行业内较为普遍的现象。短短三年间,各项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已从13%以上降至今年的不足9%,这是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王军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几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是导致居民存款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

第二,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

第三,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这突出表现在,消费升级成为时代潮流,各种欲望满足的即时性提高,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借贷消费增加,文化娱乐消费增长较快,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等;

第四,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使得金融业乃至泛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以各类宝宝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等,因为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多样化投资产品备受客户追捧,都在抢夺着客户的存款,居民财富多元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这样看来,并不是中国人没钱了。而是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放缓的同时,这些年钱跑向了楼市、消费市场和投资理财市场。

存款增速创近40年新低,大家的钱到底去哪儿了?

房地产投资过后,钱该往哪儿走

当前,楼市在严厉的调控下基本熄火,加杠杆即可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银行理财打破刚兑,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暴露…...私募基金逐渐成为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首选和标配。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私募基金共备案7.48万只,私募管理人共2.41万家,总体管理规模(实缴)由2017年年底的11.10万亿元增长至12.79万亿元。

有私募机构表示,在今年发行的私募基金中,有不少认购者是从楼市撤下来的投资者。经过近一年来楼市调控政策的狂轰滥炸,高净值人士普遍将私募基金视为非常合适的替代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对私募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以及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军私募行业,期望分得一杯羹。

据媒体报道,8月银行机构开始正式进军私募,从月初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成功拿下私募牌照之后,近日中基协数据显示,农业银行旗下的农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也成功拿下私募牌照。

与此同时,工商资料显示,建设银行债转股实施机构也于近日成立业内私募基金子公司:建信金投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政策支持

6月底,银保监会发布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突出开展债转股及其配套业务。鼓励“收债转股”的同时,允许通过多种模式开展债转股业务。

其中,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可以设立附属机构,由其依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申请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依法依规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实施债转股。

8月初,由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国资委五部门印发的《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明确,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通过发行专项用于市场化债转股的私募资管产品、设立子公司作为管理人发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募集股权性资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至此,四大行中有三家已经成立私募公司,并且有两家已经成功拿下私募牌照。

可以预计,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2018年下半年私募基金行业规模将会继续扩容。同时,受IPO绿色通道政策的影响,私募股权类增长会更快,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阶段。

存款增速创近40年新低,大家的钱到底去哪儿了?

事实上,对于任何金融产品而言,没有绝对的安全,而存款已经被证明是过去十年最“不安全”的一种金融资产。

过去十年,如果只有存款而不进行任何资产配置的话,财富损失达50%;未来十年,按照保守的通胀率计算,存款的购买力损失将达到30%。

所以,在资产配置中,投资者可适当配置一定比例的活期存款作为应急储蓄,而分散化、多元化的理财方式才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最佳方式。

投资者不妨紧抓政策方向和时代趋势,将投资重心转移至私募基金领域,甄选优质产品,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脉搏。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由头条号鹊说财金编辑整理,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涉及其他问题,请立即告知,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