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引领 以服务温暖

妇联组织触角的延伸,更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引领妇女群众建功新时代,追寻美好生活。本刊记者“环苏行”,在江苏省感受妇联改革带来的新风貌。

以先进引领 以服务温暖

徐州妇联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8月,本刊记者采访组跟随江苏省妇联“在你身边·妇联改革进行时”媒体环省行,跨苏南、苏中、苏北,走访了常州、盐城、徐州三市。从城市社区到乡间地头,妇联组织无处不在,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建立QQ群、微信群,每一名妇女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组织,每一位妇联干部时刻都能联系妇女群众,真正做到“全方位立体式渗透”。各级妇联通过一系列改革,树立榜样,建立组织,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引领着她们建功新时代。

巾帼好声音,放送正能量

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本刊记者来到了徐州妇联组织的“乡村振兴好声音”贾汪镇小吴村现场。能容纳两三百人的演播厅座无虚席,观众是当地村民,女性居多。活动内容丰富又接地气,吸引人的演讲、小品让现场观众看得听得很入戏。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是三个博士的妈妈……”演讲者是新沂市的董振荣,从记事起,父母就告诉她要坚守代代相传的董家家训——“奉孝明德,允恭克让;勤恳毅韧,慎思笃行”。她奉行“孝道”,多年悉心照顾患肝硬化的公公。而即使在家庭最困窘的时候,她和丈夫努力支撑家庭,鼓励和支持三个孩子读书。当讲到女儿刘燕考取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而家里已无力负担学费时,她的声音哽咽了:“当时就连老人办理住院手续的钱也没有着落。庆幸的是,在市教育局的帮扶下,女儿得到了一笔3000元的助学贷款,可钱一到手,她就从中拿出2700元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在妈妈的影响下,女儿早早懂事,上大学时只带了300元生活费,为了省钱,她没有让妈妈送,独自踏上了求学路。今天,她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学院的博士。董振荣的声音渐渐充满喜悦,她的大儿子是江南大学的博士,被学校保送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小儿子也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学院读博士。而她和丈夫一起,将一个生猪养殖场发展为科学化、规模化,集“生猪养殖——沼气发电——果蔬粮种植”为一体的绿色种养殖农业基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她孩子幼小家庭困难时,曾得到乡亲们的一路帮助,如今她致富不忘报恩。在市妇联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董振荣成立了惠农服务站,开办合作社,如今已成为徐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江苏省巾帼创业基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贾汪区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王峻走上舞台,她以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离婚》为村民普法。《离婚》演的是丈夫嫌妻子生不出儿子,对妻子实行家暴,妻子忍无可忍起诉离婚。舞台上扮演法官的王峻一如在法庭,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帮助这对年轻的夫妻知法懂法。她还抛出问题请观众解答,比如“夫妻间的动手‘磕碰’是否属于家暴,是否触犯法律?”“女方没有收入但全力照顾家庭,离婚后能否分割财产?”……王峻认为,家庭案件的审理结果和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终身利益乃至数代人的恩怨,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而应该把调解作为首选,帮助当事人化解纠纷,回归生活的正常状态。

“乡村振兴好声音”使正能量大放送大传播,凝聚了乡村振兴“她”力量。徐州市妇联主席石启红介绍,“乡村振兴好声音”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鲜活事例阐释党的方针,以艺术形式解读惠民举措,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开展各类宣讲一百余场,受益群众达3万人次。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在常州,宣讲十九大精神的“巾帼好声音”一样回荡在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包括各级妇联主席、三八红旗手、巾帼志愿者在内的百名宣讲团成员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宣讲党的政策。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十九大精神通俗明白地传达千家万户。

此外,常州市妇联还依托新媒体平台以“美好生活·E路通行”为统领,将普法维权工作覆盖到最基层,市妇联副主席储蕾让记者看她手机上的漫画作品,围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暴法和禁毒防艾反邪教等五个方面,通过购买女性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让专业的动漫设计师设计动漫故事和表情,创作出8期24个生动故事的普法漫画系列,利用“常州女性”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足迹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发布,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追捧。

妇联,让放送正能量的好声音成为妇女群众中的最强音。

铺路搭桥,共走致富阳关道

90后姑娘石蕾是常州市十佳创业女性,她的“懒人园艺”以“互联网+农业”的新型业态,2017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像她这样年轻的女性创业者,在常州市妇联的“丁香苗圃”里,被亲昵地称为“小丁香”。“丁香苗圃”是常州市妇联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创办的女性创业基地,同时建设巾帼电商服务总站。通过每月开展一次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科技支农专家讲师团作用,围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合作社等五大类别设计系列培训课程,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开放式培训,已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94期,培训一万两千多人次。

以先进引领 以服务温暖

王秀英为贾汪区妇联定制“最美家庭”香包

今年初,本刊曾以《徐州香包,总书记也来捧场》为题,报道了江苏徐州潘安湖景区马庄村非遗传承人王秀英制作香包的故事。此番走基层,记者一行沿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再访徐州马庄村,见到了正在指点学生的王秀英。她的香包工作室,不仅制作传统香包,还“定制”香包。贾汪区妇联定制的香包上绣着“最美家庭”的字样,她们以香包代匾额,颁赠给“最美家庭”获得者。

始创于1914年的“曹氏香包”,店内古朴精致,浓郁的中草药味扑面而来。香包为适应今天的市场,外观和色彩搭配越来越与时俱进,唯有“味道”始终如一。徐州曹氏香包第三代传承人井秋红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穷,好不容易接到一个大订单,但客户要求香包内不放香料,母亲果断拒绝。当时她还认为母亲有钱不挣,太傻了。没曾想,如今自己也在坚守着香包必放中药材香料的原则。“有天然香料的才是香包,才是原始的味道,也是传承的精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学习基地,妇联架起培训的桥梁,很多学生在这里学习香包的制作,也学习一种传承精神。

盐城市滨海县,记者走进了当地妇联创办的第一所“女性田间大讲堂”,正在进行的是今年第六期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这一天气温很高,但学员的学习热情更高,偌大的讲堂坐满了人。讲堂外,是大棚里的课堂——闷热的葡萄架下,农技专家正手把手地对农村妇女进行技术指导。在这个“半亩田”实训基地,学员可以边学习边实践。自创办以来,“女性田间大讲堂”已累计举办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2560人,培育典型十余人。

以先进引领 以服务温暖

滨海县妇联主席高亚国展示草柳编作品

在滨海县正红镇的草柳编织培训中心,记者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金黄的干杞柳在妇女们灵巧的手中上下翻飞,竹筐、竹篮、竹椅、竹箱渐渐成形。草柳编编织培训从3月到9月,已有14个村近两百人接受了培训,全镇草柳编织就业妇女已超过两千人。这门自明朝流传下来的传统手艺,在今天通过电子商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草柳工艺小镇”也因为家家种杞柳,人人在家搞草柳编织,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镇。

妇女们的巧手不仅会刺绣能编织,还学习拿起画笔,画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以先进引领 以服务温暖

“农民画”描绘今日美丽乡村的幸福生活

59岁的盐城市射阳县农民顾乃秀中年失孤,又在“6·23”龙卷风中受灾。去年初,在陈洋镇妇联的动员下,她开始学习陈洋传统农民画。画画让她忘记痛苦,也找到自己的价值。她六百天画笔不离手,画出七八十幅画,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年收入超过四万元,她本人也被评为射阳县最美农民。

64岁的慧为珍向记者介绍她画的农家端午节:阳光明媚,妇女和孩子在案前包粽子,室外绿色的青菜和橘黄的萝卜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我已经画了一周了,还有两天就能完工。”今年她已卖了五幅画,她是画室中唯一用左手画画的人,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丝毫不影响她画“身边的生活,心中的日子”。

据盐城市妇联发展部汪冬梅部长介绍,农民画培训班有常驻的专业老师,村人自愿报名接受免费培训,无论纸张、颜料都不要钱,每人每天还有30至50元的补助。2017年,射阳农民画项目获市“巾帼巧手齐心创富”大赛三等奖。2018年,10名创作者被县妇联授予“十佳乡土女画家”荣誉称号。

榜样引领,放大示范效应

以先进引领 以服务温暖

“三八红旗手王文红工作室”发挥领头雁作用

王文红在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北环社区家喻户晓,作为社区书记,她心系居民,也被大家信赖。她是江苏省三八红旗手,为了更好地发挥榜样的力量,社区成立了“三八红旗手王文红工作室”,她意识到作为领头雁,必须打造先进团队。工作室成员出现在病弱老人的身边,困难居民的家里,为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带去阳光。王文红同时兼任社区妇联主席,在她带领下,社区的巾帼志愿者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居民中很有号召力。她还依托“妇女儿童之家”的建设,建立妇女议事会制度,以多种多样的议事方式提高妇女参与率,更好地服务居民家庭。王文红做事干练,办法很多,几乎没有什么能难倒她。北环社区老年人口三千人,养老问题是社区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一对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夫妇,没有子女亲朋,每月就靠3500元的退休金和补贴过日子,老先生瘫痪在床,老太太无力照料。为了解决老两口的困境,王文红想出了“卖房养老”的法子,卖房之后老两口可以在养老院安度晚年。办法是想出来了,但具体操作却不容易,房子怎么卖?卖给谁?养老院怎么选?……王文红四次召开社区妇女议事会,为让老人利益最大化,找来三家中介机构,货比三家。最终房子以合适的价格卖出,老人住进了服务优质的养老院,过上了安定舒心的老年生活。

“三八红旗手工作室”是江苏省妇联在妇联组织改革中的创新举措,为的是充分发挥各领域女性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联系服务妇女群众,将一间间工作室打造成一个个妇女身边的温馨小屋。

以先进引领 以服务温暖

徐州云龙区蝶梦社区党委书记、妇联主席黄元与居民交流

黄元是徐州云龙区蝶梦社区党委书记,也是社区妇联主席。九年前她还是一名因害怕上农村旱厕而憋着不敢喝水的稚嫩大学生村干部,而今已成长为“敢想就敢干”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她是实打实的“亲民派”,最爱做的事就是穿梭于居民中间,治疗社区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她名字命名的“三八红旗手黄元工作室”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率先在徐州市实行“错时工作”制度和“全科社工”制度,保证社区无假日、全天候、广覆盖为居民服务,居民来办事,随时来随时办。

在社区的邻里活动中心,记者看到里面有爱心便民角,常备爱心伞、老花镜、针线盒、体重秤、血压计……黄元在一点一滴地打造一个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社区,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她创建了“蝶梦社区”微信平台,延伸了社区服务居民网络,让居民通过手机对各项惠民政策、便民信息、社区办理业务流程一目了然。仅上半年,蝶梦公众微信号共发布报道三百多篇,后台回复、解决居民问题两百余次。黄元着重在“文化惠民”上发力,丰富社区文化大餐,打造精神高地,创建优质“楷模社区”。她很善于将重大节日当作传承“真善美”的契机,“三八”妇女节,寻找自强不息最美巾帼,“九九重阳节”寻找孝老爱亲最美儿女……她在居民中树立榜样,先进个人、美好家庭层出不穷,让社区居民随时感受到身边有好人,学习有目标。

对于盐城市妇联来说,如何让选出来的先进真正发挥引领作用是她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在每季度评选“最美巾帼”的同时,她们推出了“五个一”分享活动,即“看一段视频——“最美巾帼”录制一段VCR,让群众直观感受她们的工作状态;讲一段故事——在单位做“最美故事分享会”,自己讲,也请身边的同事讲,让“最美”精神深入人心;做一个承诺——对自己未来提出更高要求,也是一份承担;赠一本经典——接受一本经典的赠予,并现场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章节;做一项传递”——把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人格传递出去。目前,盐城市已有38位优秀女性被评为首季“最美巾帼”。“五个一”的分享,放大了示范的引领作用。

触角延伸,温暖无处不在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妇联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各种商圈、新经济领域和新社会组织,大有新作为。

徐州御众堂母婴健康管理公司和国际蓝丝带月子会所徐州店的员工几乎都是女性,服务的对象也是女性。在妇联组织改革中,这些企业逐渐在市妇联的帮助指导下,成立了企业妇联。

十四年前,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许琼目睹了闺蜜产后因涨奶而疼痛难忍,到处翻阅资料也没能找到解决办法,于是她连夜坐着绿皮火车来到北京,在图书馆一泡就是10天,记满了整整一本笔记,回到徐州后,她用还不熟练的手法解决了闺蜜的痛苦。两年后,她创立御众堂母婴健康管理公司,研制出了催奶汤。新成立的公司妇联关怀员工,关怀新产女性,也关怀社会上渴望就业的女性。他们培训了三万六千余名催乳师,带领26万女性就业创业。

宋莉的父亲早逝,是母亲独自一人把她和兄妹几个拉扯大。她爱自己的母亲,也爱天下母亲。她在徐州引入国际蓝丝带月子会所,帮助女性做产后恢复。她热心公益,开设蓝丝带春蕾班救助失学儿童,关爱自闭症儿童……至今为困境儿童捐款91.5万元,被江苏省儿基会聘为荣誉理事长,公司被授予江苏省儿童慈善创新组织奖。如今她的公司也成立了妇联,各种对妇女的创新服务开展得红红火火。

在常州,社区妇联全部按照程序完成了“会改联”。还创新组织形态,覆盖延伸到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拓展到女性社会组织、兴趣组织和联谊组织等。根据“四站一基地一中心”模式,设立了党群服务站和女性手工艺实践基地及街道妇联联盟工作中心。以“互联网+”思维,组建了各具特色的五大掌上妇女联盟:以万都集团女性经商户为主的“万都有约”、以文化创意类女性为主的“女神有约”、以天宁建设集团等辖区非公企业为主的“巾帼有约”、以文教卫生类事业单位为主的“书香有约”、以村社区妇联及女性社会组织为主的“和谐有约”。这些新妇联组织打破了架构束缚,延伸了妇联触角、扩大了妇联声音。

在盐城,记者走访了江苏第六通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盐城中南世纪城商圈,感受妇联在企业中的作用。前者是一个以母婴产品为主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从2016年3月成立公司妇联后,她们以党建带妇建,打造“学习型”妇联、“活力型”妇联、“创新型”妇联、“阳光型”妇联,坚持社会担当,增强女职工的凝聚力。而盐城中南世纪城商圈的妇联,在购物中心的每层都设了母爱10平方温暖小空间,解决哺乳期妈妈在公共场合哺乳的尴尬。

以先进引领 以服务温暖

母爱10平方温暖小屋关爱女性

妇联组织触角的延伸,更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引领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建功新时代,推动妇女创业就业,追寻美好生活,开启了妇女事业发展的新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