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扶贫故事精选26:那年冬天,我们一起送温暖

在老百姓的心中,扶贫就是发米,发面,发被,发衣。当然,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发钱。纵然我们进驻穆山村已经将近一年,一再解释扶贫就是扶政策,扶项目,扶思路,扶智慧,但是,每逢重大节日,不给他们发一点什么,他们就会觉得这个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好像缺一点什么。因此,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这已经成了扶贫工作队不是规定的规定工作。当然,这项工作也考验着每一个扶贫工作队、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

淅川扶贫故事精选26:那年冬天,我们一起送温暖


2018年元旦前后,邻村的扶贫工作队已经开始行动了。或发米,或发面,或发油,或送棉被,这种送温暖的壮举在镇扶贫微信群上不停地刷屏。这不,我与第一书记李向东刚一进村,遇到了一位老乡。他拉着向东的手,问道:“李书记,别的村已经开始发东西了,咱们村啥时候发?”向东笑道:“好饭不怕晚,快了,快了。”我知道,向东脸上虽然挂着微笑,但是,心里正为这事儿焦虑着呢。原来,穆山村扶贫工作队涉及到县文联和县医院两个单位,帮扶单位涉及到6个单位,单位多,人员多,情况复杂,为了筹措这笔送温暖资金,脱贫攻坚责任组已经召开了多次会议,大家争论不休,可是,一直定不下来。

淅川扶贫故事精选26:那年冬天,我们一起送温暖


定不下来也得定。不能再等了。组长王睿智再次召开会议。还是老问题。按照单位分,有的单位大,有的单位小;有的单位帮扶任务重,有的单位帮扶任务轻;有的单位经济状况好,有的单位经济状况差,按照这个思路,大家都说行不通。我提议借鉴外村经验,谁的孩子谁抱走,帮扶责任人各慰问各的贫困户。支部书记全玉建马上说:“不行,不行,如果这样,慰问的东西不一样,全村就要乱套了”。组长王睿智急了,他拍着桌子说:“要不,咱们筹钱,咱们四个领导每人1000元,其他帮扶责任人每人500元。”我一听,急忙反驳道:“不行,不行,咱们四个人可以出,但是,咱们村的有些帮扶责任人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家里的老婆孩子还等着这点工资回家过年,咱们不能温暖了贫困户,作难了帮扶责任人呀”。会议还是不欢而散,大家都知道这个温暖要送,但都没有办法来解决。

淅川扶贫故事精选26:那年冬天,我们一起送温暖


事情在元旦这一天有了转机。这天,南阳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盛湾区域经理周占功带领员工前来穆山村慰问贫困户,脱贫攻坚责任组在研究慰问对象的时候,第一书记李向东产生了灵感。他走出会议室打了一通电话,回来便笑着对我说:“田主席,该你出场了。”我不解地问:“出啥场?”他说:“我联系了一家企业,他们答应前来慰问贫困户,要求只有一个,让这次活动上今日头条。”我一听,急忙说:“好呀,好呀,只要能解决这个物资问题,我不仅让他们上今日头条,还要让他们上淅川电视台,上淅川所有的大型自媒体。”

淅川扶贫故事精选26:那年冬天,我们一起送温暖


这个消息就像是天上掉下来一个林妹妹,搞得脱贫责任组成员每个人的心中都暖烘烘的。原来,这家企业名叫温氏商贸有限公司,老板与第一书记李向东是亲戚。温氏商贸公司是一家爱心企业,每年都要搞一些慈善活动。在向东的邀请下,老总温兴敏爽快地答应了。时间就定在元月2日。大家很快做了分工:组长王睿智负责给朱林森书记和镇上领导汇报,向东负责联系企业,全玉建负责布置会场,我负责邀请媒体,罗鹏负责接送记者。朱林森书记听说后,亲自赶到穆山。朱书记在看望了几家特贫户后,回到会议室与大家一起商量细节,并在物资上再次给予了支持,实现了贫困户、非贫困户送温暖全覆盖。

淅川扶贫故事精选26:那年冬天,我们一起送温暖


捐赠仪式搞得很成功,媒体报道后,捐赠企业满意,群众得到了实惠,工作队了却了一桩心愿。时值隆冬,这股暖流就像是一阵春风,吹遍了整个穆山村。(此文采写于2018年2月7日,图片由淅川人淅川事儿公众号凌红彦友情提供使用)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