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时间管理,你一定要知道这个故事

做好时间管理,你一定要知道这个故事

认真生活每一天

巴菲特有个飞机师叫做佛林。他开了十多年飞机。有一次,他问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呢?

巴菲特说:

第一步,你要圈出 25 件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个评分。

第二步,圈出 5 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怎么办呢?

佛林说: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马上开始做这 5 个,剩下的时间,有机会再去做那 20 个。

完全错了。

巴菲特说:接下来,你这一辈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 20 个目标。因为人这一辈子做好 5 件事,已经非常非常难。这些有点儿希望,又不可能穷尽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 20 个,那么那5个勾勒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你,另外那20个只是幻觉的你。

看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自己时间不够用的原因。

数不清的课程、看不完的文章,我也曾一度陷入知识焦虑,总觉得购买了付费课程,订阅了专栏,内心就踏实了。

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知识付费其实都属于有点儿希望,又不能穷尽的事情。我们想收获更多,但这些收获可能并不能成就真实的我们。

—1—

自我限制

双11、618购物节时,各大电商都有促销,你要买买买;现在有一款微信小程序跳一跳,大家都在比分,你要玩玩玩;有一个电视剧好火,同事们都在谈论,你要看看看……

我们确实需要买东西吗?需要超越朋友的游戏分数吗?需要参与讨论电视剧男女主角这个话题吗?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拥有太多的东西就像把一大堆藏书塞进一只小箱子里——你是做不到的!你不旦不能好好享受那些书,箱子还迟早会被撑破。

我们需要限制要做的事情,否则这迟早会让我们疲惫不堪。

那么该如何进行自我限制呢?

001 分析自己的现状,如打开手机看一看每天自己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是多少;

002 设定要达到的目标,可以从减少刷微信10分钟开始;

003 不断调整现状,跟自己说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后再统一回复微信,直到找到自己的节奏。

—2—

抓住重点

康德曾经说过“自律即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但不是每一个4点起床的球星都成为了科比,自律之外,我们还要抓住生活和工作的重点,专注于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事情。自己做的事哪些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当天做的事、本周做的事、今天做的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你都可以问问自己,哪些是最重要的。

认为家庭最重要,就应现在多花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想成为领域的专家,就应现在持续专研某一领域的人和书;想成为作家,就应现在开始持续写作。

关于如何抓住重点,建议大家使用《只管去做》里的方法,给5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依照你想成为的样子设定目标,再围绕这些目标来制定工作和生活的行动计划。

—3 —

集中精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书看着看着就想到家里的电费还没交,购买的写作课程还没有开始上,一个新的工作方案还没有写……

这时我们要怎么做呢?答案是立即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然后继续看书。专注于“少”,能让你变得更高效;专注于“唯一目标”,才能顺利实现目标。

股神沃伦·巴菲特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都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专注”两个字。施罗德曾写过:巴菲特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

关于集中精力,心理学界有一个“心流”理论,就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入到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这个理论是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提出的,他认为心流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积极的生命体验,从而给我们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提升生活质量。

心流就是一种专注的状态。我们平时可以进行一些专注的小练习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如呼吸冥想,每天花一分钟的时间专注于呼吸上,若思绪游离再回到呼吸上即可。想要成为高手,就从练习简单的一呼一吸开始。

我们也可以早睡早起,清晨的安静清醒时刻很容易让我们内心平静,从而聚焦于当下重要的事情。

—4 —

少即是多

回到最开始的巴菲特和佛林的故事,想想我们自己的人生最关注的是哪5件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