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任性」辭職:輪到自己時,卻覺得理所應當

90後“任性”辭職:輪到自己時,卻覺得理所應當

醞釀了兩週的辭職之詞,終於要說出口了。

和同事打趣說,“曾經聽別人說90後好任性,動不動就辭職,現在輪到我自己了,卻覺得,理所應當呀。”

過去一段時間,無論是在報紙雜誌還是網絡電視上,都常常會看到比自己先走出社會的90後哥哥姐姐們被說“太任性”、“吃不了苦”、“動不動就辭職”。那時候覺得這些輿論肯定是被誇大了,90後哪有這麼矯情。

但後來,就連自己身邊的一些人,也常常辭職、跳槽,一不合心意就炒老闆、炒公司。這時候我覺得自己有點打臉了,但好歹也是同站“90後”大船上的,面子功夫還是要到位,便毫無底氣地說,“不合心意就換,用不著委屈自己。”

那時候,頂多是個嘴皮硬,不想認錯罷了。

前幾天和一個好朋友聊天,問你們對自己工作滿意嗎,她隨即否定。“那為什麼還繼續在那做?”“已經換過好多份了,都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再換也是差不多了,先做著吧”。

朋友出來工作快一年了,但前前後後換了五六份工作吧,最後換得自己也累了,只好將就。她一向是個對生活、工作很積極的人,如此頻繁離職,大概是真的不喜歡所在崗位的工作吧。

而我自己,離職的念頭是在工作將近一個月的時候產生的。剛入職的一個月,對公司和崗位都不太熟悉,整天腦子裡想著的都是如何把自己工作做好,如何避免小差錯,不讓直屬領導抓到把柄,如何在同批新人中脫穎而出。那一個月裡,我每天都很忙,腦子也不停歇。

但後面,隨著對工作的熟悉,自己腦子開始空下來了,便開始思考工作意外的雜事。“這份工作是否對自己成長有幫助,是否有上升的空間,是否身心愉悅。”但答案其實都是否定的。當然,這只是我對自己工作的否定,並不存在對公司的否定。

所以,我決定要離職,就算我還沒有找好下一份工作。這樣看來,未免顯得我過於魯莽,倉促。

或許因為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面,我第一個顧及的是自己的感覺。我呆在一個地方,自己心情非常糟糕,那我的做法應該是早早離開。

辭職,我只是千萬人裡面的一個。將個體放大到一個社會層面,大概就是大家言論下的“90後'任性'辭職了”。

90後為何常常“任性”辭職,我覺得原因有三:

1、個人:追隨自己滿意的工作。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現在這一代人裡,已經接受了自由民主的風氣,相比過去的安安分分,我們更傾向於去追崇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說服自己踏實地把自己的本分工作最好。

當然,上升空間、工資待遇、企業文化,這些都是現在求職著會著重考慮的問題。影響工作的因素多了,必然會影響求職者的選擇。

2、公共:就業機會多,不怕失業。現在的年輕人最喜歡的掙錢方式,已經不再是上班了。而是我們常常聽聞的“做微商”、“搞自媒體”,感覺他們輕輕鬆鬆地刷刷手機,在家寫寫東西,就輕鬆賺錢。

那些果斷離職的年輕人,多半是對自己的未來滿懷希望,覺得就算不上班,自己也能找到一條養活自己的道路。這種想法是他們憑空想出來的嗎?不是。這是社會給他們的“希望”,互聯網的崛起,微信的生活化,電商的普及,許多年輕人趕上了紅利期,輕易能擺脫“上班”,掙取的錢還遠超上班族。

離職後的他們,大可以另選一個互聯網公司,或自己搞點電商、自媒體。當然,這樣做有什麼後果,誰也說不準,他們或許折騰好長一段時間都還站不起來,又或許他們很快就能撈得一筆金。這是90後“任性”離職的另一原因。

3、90後負擔尚輕,有“任性”的資本。曾經有一個笑話,公司裡不要輕易責罵年輕小夥子,你一罵他們說不定就立馬走人;要罵就罵那種上了年紀的中年人,無論怎麼罵,他們都不敢提“走人”二字。

從表面來看,這顯得90後過於矯情,但這不是事情的全部。大部分的90後尚未有負擔,上有老下有小的並不多。但有家庭的中年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有父母有孩子要養,一大家子都等著他的工資來開飯。他敢輕易辭職嗎?不敢,就算被老闆罵,也只能忍耐。

所以,90後看似很矯情很任性,經不起工作的勞累,但他們生活在這個相對複雜的社會里,想去爭取更多,嘗試更多,本身並沒有錯。

只是,無論什麼工作,都不要走失了自己。工作可以辛苦,可以低薪,但也要對自己的成長有所幫助,學識也可,為人處世也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