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任性”辞职:轮到自己时,却觉得理所应当

90后“任性”辞职:轮到自己时,却觉得理所应当

酝酿了两周的辞职之词,终于要说出口了。

和同事打趣说,“曾经听别人说90后好任性,动不动就辞职,现在轮到我自己了,却觉得,理所应当呀。”

过去一段时间,无论是在报纸杂志还是网络电视上,都常常会看到比自己先走出社会的90后哥哥姐姐们被说“太任性”、“吃不了苦”、“动不动就辞职”。那时候觉得这些舆论肯定是被夸大了,90后哪有这么矫情。

但后来,就连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也常常辞职、跳槽,一不合心意就炒老板、炒公司。这时候我觉得自己有点打脸了,但好歹也是同站“90后”大船上的,面子功夫还是要到位,便毫无底气地说,“不合心意就换,用不着委屈自己。”

那时候,顶多是个嘴皮硬,不想认错罢了。

前几天和一个好朋友聊天,问你们对自己工作满意吗,她随即否定。“那为什么还继续在那做?”“已经换过好多份了,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再换也是差不多了,先做着吧”。

朋友出来工作快一年了,但前前后后换了五六份工作吧,最后换得自己也累了,只好将就。她一向是个对生活、工作很积极的人,如此频繁离职,大概是真的不喜欢所在岗位的工作吧。

而我自己,离职的念头是在工作将近一个月的时候产生的。刚入职的一个月,对公司和岗位都不太熟悉,整天脑子里想着的都是如何把自己工作做好,如何避免小差错,不让直属领导抓到把柄,如何在同批新人中脱颖而出。那一个月里,我每天都很忙,脑子也不停歇。

但后面,随着对工作的熟悉,自己脑子开始空下来了,便开始思考工作意外的杂事。“这份工作是否对自己成长有帮助,是否有上升的空间,是否身心愉悦。”但答案其实都是否定的。当然,这只是我对自己工作的否定,并不存在对公司的否定。

所以,我决定要离职,就算我还没有找好下一份工作。这样看来,未免显得我过于鲁莽,仓促。

或许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面,我第一个顾及的是自己的感觉。我呆在一个地方,自己心情非常糟糕,那我的做法应该是早早离开。

辞职,我只是千万人里面的一个。将个体放大到一个社会层面,大概就是大家言论下的“90后'任性'辞职了”。

90后为何常常“任性”辞职,我觉得原因有三:

1、个人:追随自己满意的工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现在这一代人里,已经接受了自由民主的风气,相比过去的安安分分,我们更倾向于去追崇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说服自己踏实地把自己的本分工作最好。

当然,上升空间、工资待遇、企业文化,这些都是现在求职着会着重考虑的问题。影响工作的因素多了,必然会影响求职者的选择。

2、公共:就业机会多,不怕失业。现在的年轻人最喜欢的挣钱方式,已经不再是上班了。而是我们常常听闻的“做微商”、“搞自媒体”,感觉他们轻轻松松地刷刷手机,在家写写东西,就轻松赚钱。

那些果断离职的年轻人,多半是对自己的未来满怀希望,觉得就算不上班,自己也能找到一条养活自己的道路。这种想法是他们凭空想出来的吗?不是。这是社会给他们的“希望”,互联网的崛起,微信的生活化,电商的普及,许多年轻人赶上了红利期,轻易能摆脱“上班”,挣取的钱还远超上班族。

离职后的他们,大可以另选一个互联网公司,或自己搞点电商、自媒体。当然,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谁也说不准,他们或许折腾好长一段时间都还站不起来,又或许他们很快就能捞得一笔金。这是90后“任性”离职的另一原因。

3、90后负担尚轻,有“任性”的资本。曾经有一个笑话,公司里不要轻易责骂年轻小伙子,你一骂他们说不定就立马走人;要骂就骂那种上了年纪的中年人,无论怎么骂,他们都不敢提“走人”二字。

从表面来看,这显得90后过于矫情,但这不是事情的全部。大部分的90后尚未有负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并不多。但有家庭的中年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有父母有孩子要养,一大家子都等着他的工资来开饭。他敢轻易辞职吗?不敢,就算被老板骂,也只能忍耐。

所以,90后看似很矫情很任性,经不起工作的劳累,但他们生活在这个相对复杂的社会里,想去争取更多,尝试更多,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无论什么工作,都不要走失了自己。工作可以辛苦,可以低薪,但也要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帮助,学识也可,为人处世也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