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妙玉最後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

火焰鳶尾


《紅樓夢》妙玉的最後結局到底是怎樣的?

  因為紅樓未完,許多人物的真正結局都不明確,妙玉也是個未知數。當然了,高鶚先生還是給出了一個似模似樣的答案。

高鶚版妙玉結局:

  賈府亂成一鍋粥,強盜們看中了妙玉,他們到了三更,拿了兵器,帶了迷香,衝進了櫳翠庵,等到四更天就把妙玉給迷得手腳麻木,動彈不了,之後就那麼被弄走了。

  高鶚很多人物的結局都不能讓人滿意,但當然相比較寫丟了的那些人,妙玉作為十二釵,好歹得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結局。妙玉是塊美玉,最終身陷泥淖——被個強盜擄去,似乎也的確是欲潔而不能潔了。只是,當初曹老先生給埋下的成窯鍾子的伏筆,沒給照應。

  按常理來講,那麼鄭重其是的寫劉姥姥進櫳翠庵作牛飲,妙玉又那麼嫌棄地要扔杯子,這杯子未曾扔,被賈寶玉轉手送給劉姥姥,這樣的事情,到得結局時,多少得提一提,可是高鶚先生手忙腳亂,還是給漏了。

  妙玉的判詞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前面的都好理解,妙玉身在紅塵之外,卻凡心未褪,有的時候也很俗。就是淖泥二字,到底是怎麼樣的地方,才會是真正的困境。

妙玉真正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專家給出的推斷:

真正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事情還得從成窯鍾說起。當時京中富貴豪門,大家都爭著求古董,本朝的肯定已經不新鮮了,爛大街的肯定也不要了,可是二三百年前的,官窯精品那就不一樣了。當時京中盛傳成窯茶鍾,只有冷家鋪子得了一件,轉賣王府,冷子興發了一大筆財。王府(據說是忠順親王)自然滿世界宣揚,這一下子成窯鍾出了大名。

正巧榮國府有人告發鳳姐私吞古董,官府一查,發現許多東西雖然登記在冊,卻再也找不到了,深入調查發現流落到了古董店,這就牽連到了周瑞家的,她家裡有一本賬,上面記了不少好東西。就這樣,冷子興開的古董鋪子被扯進去了,和成窯鍾子一起,成了熱門事件。

  宮裡宮外的,都在瘋傳,冷子興過堂時,把賣成窯鐘的王狗兒供了出來。原來劉姥姥把這東西給王狗兒,王狗兒把它賣給周瑞家的女婿。被官府一嚇,王狗兒實說是榮國府的哥兒送的。因為成窯鍾,就是大明朝時代,都可以賣到十萬錢,何況妙玉的這個鍾是精品中的精品,於是,抓寶玉過堂,寶玉硬氣,不肯承認,說是自己的,可連家裡大人都不知道這東西,他一個孩子,哪來的這貴重東西送人?不得已,他供出是妙玉的東西,於是一個珍品,牽連出一個出家人。

  本來這出家人是不好拿的,賈府上下一般人也都說這個人是個孤僻性子,就是“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的,反正說不好。經管查問大觀園的主子李紈,李紈一句說情都沒有(合乎性格),妙玉被定性為妖人!既是妖人,必查到底,於是又尋出一堆世上少見的寶貝,還有寶玉寫的拜帖!再經回姑蘇探查,多番細審,發現妙玉竟是犯官罪臣之女,假託空門遁身避難。(這也是了為什麼妙玉不宜回鄉,宜靜居的原因)

  於是,妙玉被押王府,王爺知道妙玉才貌非凡,於是,要討妙玉做妾,妙玉拼死不從,瘋狂絞發,要與王爺拼命。王爺交待把她放在馬棚裡,第二天再去掃茅房,看她怎麼個潔法,後配給莊裡一個出名的爛人,可憐的妙玉受盡人世間少有的凌辱,死又不死不成,活又活得慘,在有限的善男信女的安慰中忍耐,等待將來。

  妙玉和黛玉寶玉一樣,都是名字裡帶有玉的,是作者認為最好的人物,事實上以咱們的傳統,金玉也是世間最好的東西,用這來命名,無疑是對他們的稱讚。看看妙玉的判詞裡寫的“可憐金玉質”,作者把她當作真正的金玉一般,可惜無瑕白玉遭泥陷,最終的結局令人慨嘆。

曹老先生的完整紅樓未能傳世,是後世讀者的一大遺憾。(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妙玉的判詞是: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免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配的畫是:

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曲子是:

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妙玉的身世,並不像她對外宣稱、林之孝聽來的,是多病的官宦小姐,為求健康而出家。她是官宦小姐不假,但與她鄰居十年的邢岫煙說她是“不合時宜,權勢不容”,應該更接近事實。

寫作時間相隔不久的《兒女英雄傳》裡,也有位“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的小姐,是化名十三妹的何玉鳳,被權臣看中要納為兒媳,拒婚出走,流落江湖。這個故事套在妙玉身上也是適用的,否則無法解釋,一個年幼的官家小姐,怎麼會“不合時宜”到被“權貴不容”。

當初,妙玉的父母也一定是非常疼愛女兒,想給她選擇最好的歸宿、最好的“才貌仙郎”作丈夫。但是受到權貴的逼迫,父母寧死不屈,忍痛把女兒送入空門、帶髮修行。家鄉不敢居住,拜託師父領著她四處漂泊,終於來到京都。


強娶同僚、下級之女,那是以勢欺人,世間常態,就像來旺婦倚勢霸成親、趙姨娘內親(有的版本寫作內侄)錢槐謀娶柳五兒。但是圖謀出家人,就像賈芹在家廟“養老婆漢子”, 放到哪裡也是絕對的醜聞,秦業不就是因為兒子同尼姑戀愛,一氣致死嗎?如果這出家人不是情願,而男方進行逼迫,那就不僅是醜聞,更是明白的犯罪了。妙玉帶髮修行,就是謀求這一層庇護。在天下腳下,面對已經出家的妙玉,逼迫她的權勢“王孫公子”也不得不有所顧忌,就是“嘆無緣”。

但出家並不是長久打算,像芳官“美優伶斬情歸水月”,用個“歸”字,表示水月庵將是她的終生歸宿、最終結果。而妙玉師父臨終遺言:“衣食起居不宜還鄉,在此靜居,後來自然有你的結果”,在等待另一個結果。什麼樣的結果呢?無非是還俗嫁人。

也許仇家自然死亡、家道中落、政治上失意勢敗,不能再威脅妙玉,也許原來父母為她選擇的“膏粱”,也就是她的未婚夫發跡,“金榜中狀元”之類,勢力大過仇人。出現這樣的情況,妙玉就可以離開空門、還俗成親。


但是,她假想的、等待的、苦苦盼望的好日子沒有來到。反而因為賈府勢敗,借住在賈府花園中的出家人也受到連累,“終陷淖泥”、“風塵骯髒”。可能像高氏續書中寫的,賈家推動保安門禁,盜賊進入劫挾了妙玉。

更可能的是,大觀園進一步破敗下去,成為“蛛絲兒結滿雕樑”、“衰草枯楊”的“陋室空堂”,櫳翠庵外失屏庇、內生變亂,佛門清修之地,變成了變相的娼寮。

妙玉的父母當初“擇膏粱”,想必也有過“犬子焉能配我虎女”的驕傲,只是世事難料,“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當初軟硬兼施不能得手,“嘆無緣”的“王孫公子”,這時候就不用“嘆無緣”了。正如張愛玲推測的:“他們可以去嫖”。


棲鴻看紅樓


對於妙玉結局的猜測,無外乎“終陷淖泥中”。


至於這淖泥是什麼,許多猜測都將妙玉歸於被異性強佔這一類,如高鶚續本。這些猜測或說妙玉被賊人玷汙,或賣入娼妓之所,或委身於枯骨。等等諸如此類,實實玷汙了曹公給予妙玉的評價“金玉質”。還有妙玉對寶玉有情之說,個人也是極不贊同的,這裡就不再細說。

通觀紅樓夢前八十回,曹公只對妙玉一人,有過“金玉”之評。妙玉與黛玉的出身簡直一模一樣,都是出身於蘇州仕宦之家,而後父母俱亡,且因自小多病,需出家避禍。歧點就在於妙玉終於入了空門,黛玉沒有出家。妙玉更像是黛玉的出家版,妙玉的脾性也像極了黛玉的升級版。

所以我認為曹公對妙玉,應該不會有褻瀆之筆。曹公極擅長於平實之中來凸顯人性,並不願意以悲喜交迭的戲劇性衝突來展示人物性格及遭際。


妙玉應王夫人下帖相邀,入駐於大觀園之中的櫳翠庵。在賈府這樣的詩禮之家安身,妙玉獲得了較為寬鬆的生存環境。賈府並沒有以貴勢欺壓,她就可以關起門來,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自我任性,不需為人際關係操心,也不需要太顧忌其他人的感受。

妙玉的性情本來就已不合時宜,萬人不入她目。在賈府幾年後,性情竟如岫煙所說:“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情怪僻了。”可見她的脾性較以前更加升級了。一向孤高自許的黛玉被她嗆為“大俗人”,連不愛多事的李紈都說她“為人可厭,不想理她”。足可見妙玉之為人處事了,也足見賈府待她之寬和,也能想見妙玉以為這樣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誰料賈家大廈忽傾。

失去賈府庇護的,不僅僅是賈氏族人,還有妙玉。她雖不是賈家族人,可不必受賈家牽連,可她也要尋求安身之所呀!即便有了去處,又有誰能像賈府這樣寬和,不會以貴勢欺壓於她呢?

個人覺得,妙玉肯定也是經歷了許多的掙扎,依舊是世難容。她的性情過高過潔,以至於身無可安,結果可能是要麼還俗,要麼落髮正式出家。如果還俗,就得回自己父家族中,由族人作主擇婿發嫁。對於潔淨的妙玉,只能選擇出家。


不要以為正式入佛門就可清靜清潔,個人覺得這正是妙玉所陷的“淖泥”所在。

通篇紅樓,除了第二回中的智通寺,又有哪一處是真正的修行之所?除了那癩頭和尚及跛足道人,及智通寺的煮粥老僧,有哪一個出家人又是真正修行之人?他們或整日尋覓金主相傍,或近似掮客般的於達官顯貴間遊走。

書中的出家人如靜虛、張道士、馬道婆、智通、圓信還有王一貼,甚至是智能兒,這些並不專注修行的出家之人,不正是令寶玉毀僧謗道的原因所在麼?若真是正式出家,妙玉也將不得不侍奉於如靜虛智通這樣的“枯骨”之側。

以後的出家,不但不能清靜清潔,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紅塵,那些個地方只是另一種世俗的所在,這應該是妙玉沒有料到的。所以,對於潔淨的妙玉來說,“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


悠然亦心會


紅樓夢中妙玉是曹公描寫的金陵十二釵之一,是最為奇特的一個,因其他的十一釵多多少少都與賈府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而獨有妙玉與賈府無絲毫血緣關係,與賈府有點格格不入。


妙玉本是蘇州人士,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髮修行,法名妙玉。……她師傅臨寂遺言,說她,衣食起居不宜回鄉,在此靜居,後來自然有你的結果。所以竟未回鄉。後來因賈府迎接元春省親,被王夫人招入賈府,住在櫳翠庵修行。(第十七回)

看其判詞: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第五回中還有判曲:【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賈府由於各方面的危機重重,內外矛盾交替出現。最後似一座“大廈”傾,人死的死,散的散,走的走,那麼妙玉呢?曹公用妙玉,其實諧音“廟宇”,暗示其命運是廟宇中失身,淪為娼妓。

第四十一回中說,妙玉堅決不用劉姥姥飲茶用的杯子,嫌髒。可見妙玉有潔癖,顯示出孤高傲慢的性格。正應了那句過潔世同嫌的讖語


當妙玉想回老家蘇州時,路過瓜州古渡,被一群老和尚發現,將其弄到廟宇姦汙。後又被賣到妓院。最終難逃十二釵“個個都是“悲劇”的命運。


人生感悟181687708


妙玉的結局有四種說法:一,妙玉帶發修道,而內心不正,為世俗不容。在“四大家族”衰敗之後,被迫流落煙花巷,當起娼妓。二,她可能在榮府敗落後流落到瓜洲,被某個老朽不堪的富翁買去作妾。三,妙玉被榮國府內賊引入的賊人使迷香悶住擄走。妙玉不堪其辱,投海自盡。四,賈府落敗後,賈府的主子們死的死逃的逃,寶玉也獲罪入獄。妙玉為了救寶玉,以家傳的幾大箱子古瓷名器和自己作為籌碼,與忠順王爺做交易,寶玉與湘雲脫險以後,她拉動了藏在瓷器箱子中的機關,與忠聖王爺同歸於盡。



要弄懂這四種說法哪一種更接近作者的原意,我覺得應該先看一看妙玉的判詞和判曲,只要弄懂了這些,就容易判斷妙玉的結局了。



玉的判詞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從判詞可以看出妙玉追求的是高潔不俗,出塵超脫,結果卻恰恰相反。說著勘破紅塵,卻仍有掛牽,未了塵緣,結局與願望相反。泥淖是淤泥,泥濘,當是代表一切不被世人認可的悲慘境地。看看上面的四種結局,第四種是一種高潔的,悲壯的,令人可敬可嘆的結局,自然與判詞不符,應排除掉,剩下的三種我們在根據她的判曲中的蛛絲馬跡甄別一下。



妙玉的判曲是:“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從判曲中可以看出結局是“就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這就很明確了。“風塵”有三種含義,(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3) 舊指娼妓生。很明顯,妙玉的情況不是第一種。再結合最後一句“無瑕白玉遭泥陷”和判詞中的“終陷淖泥中”,可以判斷妙玉的結局應該是“淪為娼妓”。


萍風竹雨123





溯路之旅行2


妙玉是女中大盜。【“盜亦有道 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 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 者,天下未之有也。】

“卻說這賊背了妙玉 ,來到園後牆邊 ,搭了軟梯 ,爬上牆跳出去了 ,外邊早有夥賊弄了車輛在園外等著 。那人將妙玉放倒在車上 ,反打起官銜燈籠 ,叫開柵欄 ,急急行到城門 ,正是開門之時 。門官只知是有公幹出城的 ,也不及查詰 。趕出城去 ,那夥賊加鞭 ,趕到二十里坡 ,和眾強徒打了照面 ,各自分頭奔南海而去 。【不知妙玉被劫 ,或是甘受汙辱 ,還是不屈而死 ,不知下落 ,也難妄擬 】。”妙玉做了大案能全身而退,不想還空勞這些個痴情漢牽掛,可嘆。

偌大個大觀園,只有一個包勇是清醒之人,【包勇道 : 「你們師父引了賊來偷我們 ,已經偷到手了 ,他跟了賊去受用去了 ! 」】,又一嘆。中國往往就敗在這裡,愚人痴人太多。


浮木盲龜


妙玉判詞,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十二曲中關於妙玉的描述〔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基本是淪落風塵,身陷泥潭。妙玉在賈家落敗時也未逃出一劫,被賣被拐被偷還是以某種方式,風塵骯髒違心願,是被賣到青樓。她給賈母寶黛泡茶杯不管是汝窯,又是成窯。有字無字的基本她成了王孫公子富貴一類人想要的玩物。而且她有貌有才成了青樓高級別的妓女這是妙玉的悲劇結局,不是最終結局。

由杯而悲。先時富貴公子想她成為玩物,後來成了老年想她成為玩物,從賈母遞給劉姥姥剩下的半盞茶,妙玉最後年老到了鄉下了。賈母,劉姥姥喝茶的杯,又隨劉姥姥入鄉的杯,寶釵黛玉的杯,描寫刻畫過程就是妙玉的經歷。然而她有氣節,她拿出給寶玉讓他喝茶的竹根雕,九曲十二蟠龍大竹雕。是她竹子般氣節寫照,也是生命經歷坎坷的寫照。她不屈服,賣藝不賣身,到了最後悲劇是年老色衰賣藝不成到了鄉下求生存,進入鄉間庵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