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入稅,又一座大山壓著餐飲業

新的“社保入稅”方案公佈後,餐飲老闆們不淡定了。

有的說,照章繳納,明年30%的利潤就沒了,有的說,利潤將被腰斬。

還有的說,如果要保持現在的利潤水平,至少得漲價20%。

即將在明年實施的社保繳納新規,對餐飲業究竟影響幾何?

社保入税,又一座大山压着餐饮业

73%的企業

要多交7000億社保

內參君的朋友圈裡,個稅改革以及社保新規,成了餐飲老闆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2019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和老闆們關聯度比較高的是,明年起社保就要按照實際工資徵收,不再按最低工資標準來繳納。

注意,是統一徵收,而不再是代收。

這帶來的變化是:和其他部門相比,稅務部門徵管能力最強,最容易掌握用人單位的經營狀況和工資發放情況,對那些不給員工上社保、不全額上社保的企業最方便做追繳。

江蘇一企業因欠繳社保就被追徵10年。

根據2018年《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社保繳費基數完全合規的企業僅佔27%,也就是說,將有73%的企業被新政策波及。

在勞動力密集的餐飲行業,這一比例,只會更高。

中金宏觀認為:2017年企業繳納的社保費合計約5萬億,也就是說,繳費基數規範化會增加社保徵繳收入約7000億,工業企業利潤將因此下滑3%。

社保入税,又一座大山压着餐饮业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次改革的全面鋪開,2019年會有一大批中小企業無法承受社保之重。降薪、裁員、倒閉,將會是相當一段時期內無可避免的。

大量並不夠規範的中小企業倒閉,將會對就業市場造成一定衝擊。

與此同時,兼併重組也將頻繁發生。通過整合做大來提高競爭力、降低人工成本會是另一個方向的選擇。

但這也意味著,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更加艱難。

餐飲業是重災區

30%的利潤可能就沒了

社保入税,又一座大山压着餐饮业

內參君採訪了包括72街在內的10餘家餐飲企業,發現利潤下降並非虛言,然而,無奈的是,即使支出要增加,也不敢輕易漲價。

A:無處可逃,生無可戀。我們2/3的員工都是通過勞務派遣方式買農民工社保,月均160元,改正規社保後人均1500元。再直觀點,社保正規支出約3%,利潤的1/3沒有了。

B:大概50%的利潤沒有了,小餐飲企業估計比我們更慘,可能100%的利潤都沒有了。如果要保持現有的利潤水平,要抵消社保改革帶來的影響,我們至少要漲價20%。可我們哪敢輕易漲價啊……

C:企業承擔的不是70%,而是100%。服務員三四千的工資,你再給他減少一些,這不逼他離職嗎,員工工資只能漲不能降,最後還不是全由我們來承擔?

也有企業向內參君表明,自己的企業已經很規範,在這輪改革裡,不會增加負擔,但這樣的企業所佔比例少之又少。

“餐飲業是重災區。”

勞達律師事務所創始人、CEO魏浩徵昨晚告訴內參君,在海底撈的IPO招股書中,能看到海底撈補繳了過去3年五險一金合計人民幣8800多萬元。

“海底撈是很厲害的餐飲企業了,社保繳納還有問題。據此基本可以判斷,國內餐企合規的比例很低,員工的社保繳納比例不會超過20%,80%以上都是沒有交的。

你的利潤

夠不夠明年交社保?

並非只有企業在承擔重負,員工到手工資也要下降。有數據顯示,個人稅後工資因此會降低1.3%。

有老闆非常悲觀,認為社保改革後,部分中小企業受到影響會裁員或減薪,消費者收入減少,消費減少,導致利潤降低。

在這樣一個循環裡,員工和企業,擔子都不輕鬆。

有媒體測算,一個50人的中型公司,如果是互聯網行業,平均工資1萬的話,以前是按最低基數繳納,明年,這個企業將要多交113萬。

一個500人的工廠,平均工資6000的話,以前是按最低基數繳納,明年,這個工廠將要多交430萬。

“我們曾對一家知名餐飲企業做過測算,它一個門店有五六十號員工,原來一年淨利潤近300萬,前提是約20%的員工按最低基數繳保險;如果所有員工全部足額繳五險一金,企業成本一年要增加150萬。”魏浩徵說。

餐飲企業

你還要給員工打工

企業在整個中國經濟的盤子裡,貢獻著非常大的力量。每個企業家都是挑著重擔上路。

如圖,高賦稅之下,企業和員工都壓力巨大:稅前工資1萬元,只能拿到手7400元,企業付出的代價是14300元。

社保入税,又一座大山压着餐饮业

有數據顯示,中國的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在餐飲行業裡,大多數服務者只上過小學、初中,甚至還有部分沒上過學的。如果沒有餐飲企業解決就業需求,這些服務者都只能失業在家,靠著一點零工維持生計。

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餐飲企業的利潤逐年下滑,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微企業,甚至個體戶,因為他們勢單力薄,抗擊風險的能力低。

但從責任上來說,他們依舊分擔了十幾億人口的生計問題。

新制度下,這些餐飲企業會如何應對?我們將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