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對郭沫若的評價很負面?他做過什麼重大錯誤的事?

七七八八的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像郭沫若這樣被人不停地口誅筆伐的人物,還真的是不多。

那麼,郭沫若做過什麼錯事?或者說做了什麼在今天看來不正確的事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件事:

1、多情而無情,私生活混亂

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評價郭沫若是“天才加流氓”。

郭沫若才氣無雙,和魯迅在民國文壇各領風騷數十年,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郭沫若在感情方面卻是地地道道的人渣。

郭沫若的一生娶過三任妻子,即父母之命的張瓊華;留學日本期間的佐滕富子,後郭沫若取名為“安娜”;以及抗戰夫人”於立群。

1912年,郭沫若奉父母之命,迎娶了同鄉張瓊華,因為此時的郭沫若已經接受了新思想,因此對封建薄板婚姻十分牴觸,成婚5天后,郭沫若遠走日本,從此張瓊華獨守空房直到90歲去世;

1916年8月,郭沫若在日本入讀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科,郭沫若認識了年僅22歲的日本護士佐藤富子。不久,兩人到岡山同居,郭沫若為她取名為“安娜”。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安娜和父母斷絕了關係。

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洲帝國大學,安娜獨自承擔起所有的家務,為郭沫若生下了四兒一女。從1916年到1937年,郭沫若與安娜共同生活了21年。

1937年,抗戰爆發,郭沫若不辭而別。回國後,郭沫若認識了年輕的女演員於立群。兩人很快相戀並結合,立群成為郭沫若第三位名正言順的妻子,和郭沫若相守了後半生。

另外,郭沫若在日本期間,還有彭漪蘭(安琳),於立忱(於立群胞姊,被拋棄後自殺);黃定慧等。另外,郭沫若等還喜歡嫖娼,並將性病帶給了日本妻子安娜!

郭沫若的濫情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不僅如此,郭沫若對自己前幾任妻子的薄情也讓郭沫若備受詰難。對第一任妻子張瓊華,郭沫若除了鞠了一躬,並沒有什麼交集,張瓊華卻為郭家盡孝一輩子;對安娜和5個子女,郭沫若更是從不過問,直至安娜從日本來找,郭沫若也避而不見,安娜最後孤老終生。

因為私生活的混亂,以及不負責任的做法,郭沫若受到主流社會精英的不屑和鄙視。魯迅曾直言不諱地說“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

2、發掘定陵,造成文物不可挽回的損失

進入新時代,郭沫若在考古學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為了深入瞭解明朝歷史,上世紀50年代中期,包括郭沫若、沈雁冰、吳晗在內的一批文化官員提出發掘明長陵的計劃,明長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陵墓,在明朝陵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上層經過論證,認為長陵雖然具有代表性,但是終歸是規模太大,難度太高,所以最終決定先發掘萬曆皇帝的定陵。

當時很多方面,比如考古技術不成熟,因此很多專家提出反對,但是無法改變這一決定。1956年5月開始,對定陵的發掘開始。

定陵的發掘取得巨大成果,比如通過萬曆的皇冠明白了明朝時期皇帝帶的都是黑色的皇冠而不是金色的。

但是,因為技術不成熟,當墓室進入空氣、光線後,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迅速腐化。很多文物被各種低劣的“保護技術”永久性的破壞了,定陵文物保護的組織工作也進行的極其混亂。最終定陵發掘工作虎頭蛇尾,一地雞毛。

在古代,挖掘別人的陵墓本來就是令人不齒的行為,再加上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所以郭沫若等人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批評。鄭振鐸和夏鼐上書請求停止對帝王陵的發掘,得到批准。

定陵發掘工作結束後,郭沫若等人請求繼續對長陵進行發掘,此時總理指示不要繼續發掘,長陵的發掘工作遂告中止。

定陵的發掘讓郭沫若等人備受指責,因為其後很多地方都開啟了帝王陵墓發掘計劃。1960年乾陵地宮墓道被發現,陝西準備發掘乾陵。郭沫若親自遊說領導,領導則回覆:“十年內不開帝王陵”,最終乾陵躲過一劫!

因為定陵的發掘,此後國家制定了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的政策!

3、郭沫若立場搖擺

郭沫若是百年一遇的曠世奇才,他集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詩人、作家、劇作家、評論家、書法家、社會研究專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於一身,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才實學。

然而,這樣一個人終歸踏入了政治,這是郭沫若開始被後人詬病的原因。

因為郭沫若的大地主的出身,郭沫若曾經寫過很多毫無文學價值和毫無骨氣的文章,這讓郭沫若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歷次運動中,郭沫若緊隨潮流,做了很多事,但是這種沒有主見的做法給世人一種牆頭草的形象。

郭沫若早年作為一名文人,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期能夠主動回國參加抗戰,可見郭沫若也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但是在後半生,隨著郭沫若的現實主義路線的執行,郭沫若失去了自己的風骨。

作為文人,最可怕的就是沒有風骨,所以郭沫若飽受爭議!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關注!


靜夜史


郭沫若被人質疑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樂山人。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其著述頗豐,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中國新詩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公認的文化領袖。


六十年代,當《人民文學》、《人民日報》等報刊登出郭沫若的白話詩之後,剛從大學畢業的陳明遠給郭老寫信,措詞尖銳地批評道:“讀完那些連篇累牘的分行散文,人們能記住的只有三個字,就是你這位大詩人的名字。編輯同志大概對您的大名感到敬畏,所以不敢不全文登載;但是廣大讀者卻對您的詩名寄託希望,所以不能不表示惋惜,甚至因失望而導致嘲笑挖苦……”

郭沫若給陳明遠回信,對他敢於說真話甚為讚賞。信中說:“我實在喜歡你,愛你……我告訴你,你的信一點不使我‘煩擾’,而且是非常高興。”

郭沫若約見了陳明遠,笑著問他:“假如你當詩歌編輯,我的詩稿落到你手裡,你怎麼處理?”

陳明遠認真地想了一會,回答說:“對於您的來稿,我準備分三類處理。第一類,像《罪惡的金字塔》和《駱駝》這樣的好詩,還有少數合格的,予以發表。第二類,有可取之處但尚須推敲斟酌的,提出具體意見退還您修改,改好了再看。第三類,詩味索然的,不要分行,當作散文、雜文對待。或者,乾脆扔到字紙簍裡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愛護您的詩句,也對得起廣大詩歌愛好者啊!”郭沫若聽完哈哈大笑,連聲說:“好!我要碰到你這樣的編輯同志就好辦了!真是求之不得哩!”

俗話說得好:“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1971年,郭沫若發表學術論著《李白與杜甫》(書中過於美化李白,貶低杜甫,為人詬病)。 郭沫若以毛澤東的詩友著稱,和毛時有詩詞唱和。他曾高度讚頌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也曾賦詩讚美斯大林。郭沫若在文革初期被批判,很快就得到了特別保護。他寫了許多讚美文化大革命的詩作,包括直接讚美江青的詩,在整個70年代基本安然無恙。

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寫了《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週年》,但過了僅僅五個月零九天,四人幫被逮捕之後,他立即又賦一首《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抨擊“四人幫”,這也是後來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

1978年3月,郭沫若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發表了《科學的春天》的書面報告,號召知識分子鑽研學術,迎接“科學的春天”,引起與會人員強烈反響。同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遺囑,郭沫若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