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郭沫若給襄陽隆中題詞“諸葛草廬”時將“諸”字故意寫錯了,這是為什麼?

ny飛舟


中國很有意思,與名人有關的地方總有人爭,一個諸葛亮,出了兩個隆中,一個在湖北襄陽,一個在河南南陽,於是“諸葛草廬”也有了兩個。



而郭沫若先生也有意思,兩個地方都請他題字,他也還真寫了兩個“諸葛草廬”。

首先要糾正一下,題主貼出的圖是南陽的,而襄陽的“諸葛草廬”四個字沒問題。


南陽的四個字,“諸”字是沒問題的,左邊是“言”字旁,問題主要在第四個字“廬”上。

“廬”字的繁體是“廬”,上面的“廣”有時也可寫作“廠”,但是有條件的,姑且算他對。

問題出在下面的“盧”,我查了很多資料,包括國外的,也沒看到“廬”可以寫作上“廠”下“盧”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錯誤。


那麼有沒有可能,郭沫若從心裡認定,襄陽的隆中才是孔明躬耕之地,而南陽的隆中是個“李鬼”?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諸葛亮(181年——234年)是三國時期非常傑出的人才,歷史上曾有“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美譽,他的知名度也是槓槓的。

但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跟隨劉備為恢復漢室政權,曾在許多地方居住過和活動過,所以,就出現了全國多地爭著、捧著為他建造祠堂和草廬來紀念他的現象,這是人們對歷史文化名人的一種敬畏。

湖北襄陽隆中就有一所“諸葛草廬”,是現代人為紀念諸葛亮而建造。這所草廬建好後,曾邀請郭沫若先生於1973年給題寫了牌匾,郭沫若以他樸厚、寬博、靈動的“郭體”揮寫而成,倒跟這個古蹟相得益彰,給增彩不少。

人們目前對這個牌匾的最大爭議就是,“諸葛草廬”只有四個字,竟然有兩個字出現了問題,分別是第一字“諸”和第四字“廬”。

一是認為“諸”字的“言字旁”多寫了一筆橫畫。

實際上,在書法草書和行書的書寫中,為了使字體的結構看起來更美觀和平穩,有些書法家在某些字中會刻意減去一筆或增加一筆,以達到預想效果。

郭沫若這樣寫,不能算作錯字,是一種藝術審美需要而已。

二是認為“廬”字不對。

(楷書·廬)

(漢隸·廬)

(異體字·廬)

乍看之下,“廬”字的書寫確實錯了。“廬”字的標準楷書是“廣字頭”底下一個“戶”,在異體字的書寫中,會把廣字頭下邊的“戶”寫成“盧”,這些寫法都不算錯。

而郭沫若的寫法則是,“廠字頭”下邊一個“盧”,顯然,這種寫法是錯誤的。

作為文化泰斗,郭沫若肯定明白這樣寫有問題,但他還堂而皇之地寫出來,裡邊究竟有什麼深意?以我的理解,主要有兩大原因。

其一,郭沫若故意寫錯,不願給別人落下學術不嚴謹的說辭,也不願看到人們利用名人效應來謀利。

諸葛亮是名人,如果某個地方建造一個諸葛亮紀念館,對本地知名度的提升將會非常大,也能吸引來許多遊客觀光旅遊,有效帶動當地的旅遊發展。

郭沫若是嚴謹的歷史學家,又是聰明人,他當時也許對諸葛亮在襄陽隆中躬耕過這個歷史事實,還沒有得到求證,一時半會兒不能做出肯定,所以將錯就錯,做到了既沒有學術作假,也不得罪襄陽人的兩全其美的效果。

(郭沫若“中國書店”題字)

其二,郭沫若寫的“廬”字確實是“廣字頭”,只不過讓兩種筆畫重合了。

“廣字頭”上邊的“點”,郭沫若以逆鋒起筆,在行筆到中間時又變為順鋒,把“點”和“短橫”寫成了連筆,一筆帶過而寫成,粗看之下,是一個筆畫,若細看,那個點則敦實肥厚,有明顯的凸起,顯然是兩個筆畫黏連在一起而形成的。

這是喜歡運筆出其不意的書法家慣用的手法,按照書法的標準來說,這樣寫不算錯。


鴻鵠迎罡


南陽說:

最充分依據是諸葛亮《出師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襄陽說:

主要靠《隆中對》,因為隆中在襄陽,對話發生在隆中,所以諸葛亮住在隆中?

隆中屬於襄陽,而諸葛亮自述自己是南陽人,這就出現了矛盾!

這也就是南陽襄陽爭端的本質,但真相只有一個,問題出在哪裡?!😎

先說一下爭端的現狀:

首先,諸葛亮自述肯定沒錯,除非有病誰也不會把自己家說錯!這個是實錘,無法反駁!

所以,襄陽說提了一個觀點,即隆中古代屬於南陽管轄,現在歸襄陽管轄。這樣一下子就把諸葛亮自述躬耕於南陽給化解了!

很巧妙吧!😏

但事實是這樣的嗎?我們先看一幅Google地圖:

1.南陽距離隆中直線距離250裡(紅線),襄陽距隆中不到20裡(黃線),為何要捨近求遠?

2.漢江是天險,古代交通不便很難度過,所以即使是在現代行政區劃分也多以高山大河為界。而南陽在江北,襄陽、隆中都在江南,如何跨江管理?為何不就近管理?

3.襄陽是荊州治所,地位很重要,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如何敢讓北方政權跨江管理眼皮子底下,距離都城20裡的地方?把天險拱手相讓,難道不怕軍事威脅?

從地理、常識上分析,這是一個不解之處!



當然以上只是“據常識分析”,以下是史料記載:

《史記》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陽郡”。註釋引《正義》曰:“秦置南陽郡,在漢水之北。”

《南都賦》(漢):“南陽居陪京之南,在漢之陽。”

《晉書·地理志》:“漢水以北為南陽郡。

《資治通鑑》:“秦置南陽郡,以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

當然包括東晉習鑿齒都曾在《襄陽記》中自己說過:“秦兼天下,自漢以南為南郡。” (這個人專門提一下,是因為爭端和他關係很大,後面會細說。)

以上前四部全是正史名篇,從秦至漢到晉記得明明白白:南陽、襄陽分界線就是漢江!

這我們的常識分析是一致的!所以從史料記載和常識分析都可以得出,不存在隆中古代屬於南陽的問題,那麼再根據《出師表》躬耕於南陽的自述,諸葛亮沒有躬耕於隆中,《隆中對》撒了慌!

難道諸葛亮和劉備分析三分天下大事是子虛烏有?非也!

這件事從很多史料都可以看出其真實性沒有問題,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名字《隆中對》上!

為何這麼說?因為這一篇對話記載本不叫《隆中對》,三國志作者陳壽記載的時候甚至沒有名字,後來叫《草廬對》。甚至在三國時期連“隆中”這個地名都不存在,從漢代到西晉的史料中,這個地方被稱為“阿頭山”,隆中這個名字直到東晉才開始出現在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中!三國時期壓根沒有隆中什麼事,那怎麼可能會有《隆中對》這個名字?!

這就要說上面多次提到的那個人:習鑿齒!

這個人是三國以後、西晉以後、東晉時期,距離諸葛亮100多年後的一個流行作家,在當時有一定的影響力!

1.他很崇拜諸葛亮。

2.他是襄陽人。

3.他的主要理念叫“史為今用”,意思就是歷史應該作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為當今的需要服務。他在這個理念下杜撰了很多東西,給後世的歷史考證帶來很多麻煩!這個觀點被後來很多著名歷史學家,比如裴松之、劉知己所批判!他杜撰的很多“故事”也被後世用其他實錘史料證偽!



正是這個人,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後,認為諸葛亮是自己老鄉,隱居在隆中,所以把這篇《草廬對》改名叫《隆中對》!由於原文沒有正式名字不方便記憶,習鑿齒加了名字,並通過自己影響力讓《隆中對》這個名字流行起來!關於動機自己腦補!😏

《隆中對》這個名字流行起來之後,諸葛亮的躬耕地就逐漸出現了爭議!

而由於南北朝期間,南陽被北方政權控制,襄陽屬於南方,南方漢人政權對於諸葛亮的祭祀活動也就從南陽轉移到了臨近的隆中進行!隨著時間的推移,隆中也就越來越成了一個古蹟……

補充部分:

1.有人說漢江不是天險是小河

這是用Google earth測量的隆中附近江面的寬度……為了防止有人說這不是漢江,還選在旁邊有個大橋的參照物!

想想你們在學校跑1000米或800米的感受吧!

我承認我跑步不行,也沒見過什麼世面……😂

2.關於“隆中”地名

史籍上可查到的這個地方本叫“阿頭山”,直至100多年後,東晉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為其改名為“隆中”!

也就是三國時代壓根沒有隆中這個地方,怎麼會有《隆中對》?所以《隆中對》這個名字才是後人篡改的!😂

3.關於諸葛玄

有人提到諸葛亮投奔在襄陽做官的叔父諸葛玄,因此諸葛亮必須在襄陽躬耕。這個推論成立嗎?

諸葛亮投奔諸葛玄,和諸葛玄曾在劉表手下做官都是史實。可是他們避而不談的是:

①諸葛玄是195年帶諸葛亮投奔荊州,隨後即被派遣去豫章做太守,並於197年死於戰亂;期間總共僅2年時間,在襄陽怕是1年都不到;

②諸葛玄的墓在今平頂山市境內,與南陽北部鄰接;落葉歸根,這說明諸葛玄是在平頂山安家而非襄陽;而諸葛亮要麼應該在諸葛玄家中,要麼應該隨他去豫章,唯一不可能長期住在親戚不在的襄陽!

4.關於黃月英 諸葛亮娶了襄陽人黃承彥的女兒,所以諸葛亮一定在襄陽隱居?

他們避而不提的是諸葛亮弟諸葛均,根據《諸葛氏譜》記載“亮為弟均,取南陽林氏女為婦,期年生子旺”。

諸葛兩兄弟是住在一起的,襄陽根據諸葛亮岳父是襄陽人就認定諸葛亮隱居襄陽;那麼南陽人是否可以根據諸葛均娶了南陽林氏而認定諸葛亮隱居於南陽呢?!

5.關於司馬徽等

有些人信口雌黃說司馬徽、徐元直、孟公威、石廣元是襄陽人,是諸葛亮的師友,所以諸葛亮隱居在襄陽!

請問潁川人同意嗎?這些人都是潁川名仕,潁川在南陽東北部鄰接!這是不是自己打自己臉?

要怪就怪大部分河南人嘴笨,守著老祖宗留下的燦爛文化卻說不出來!別人拿本沒什麼公信力野史小記都可以口吐蓮花,你們放著二十四史的皇皇鉅著卻百口莫辯!😴

如果不賭氣客觀來說,南陽和襄陽是同屬南襄盆地的兩座歷史名城,距離相對也比較近。直到今天雖然分屬兩省,但風俗方言都基本相同,襄陽也說的河南話,兩地民間交往頻繁!那麼可以相見,歷史上很多兩城的著名人物也免不了會兩地流動!就諸葛亮而言,你不能以在襄陽生活過,就否定他沒在南陽生活過,相反依然成立!我比較反感的是,什麼都想爭,都想吃獨食!諸葛亮出師表上自述一個躬耕於南陽,你就得趕快跳出來,拼了老命證明他沒在南陽躬耕過,都是襄陽的!這就是典型的地方利己主義在作祟!

希望多一點理智,少一點信口雌黃、胡說八道!


吹吹水吐吐槽


有點暈。非關病酒,不是懷春。是是是這個關於襄陽隆中“諸葛草廬”的提問,卻配了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的圖圖:


光棍眼裡不揉沙子,本座明眸善睞,既可明察秋毫之末,亦能洞見夏花之根。南陽諸葛廬,西蜀孔明亭,俺都曾經御駕親征,親自去探過究竟。至於襄陽隆中的“諸葛草廬”,也沒有逃出我的御眼睛,它的真面目是這副德行:


兩處諸葛廬,如今都懸掛有牌匾,都是郭沫若題的字。襄陽的“諸葛草廬”,郭沫若1964年題寫。南陽的“諸葛草廬”,郭沬若1973年題寫。大家手筆,不是我吹:灑脫自然,翰逸神飛!

想把水攪渾的人說,郭沫若所題的南陽“諸葛草廬”四字,故意把“諸”字的“訁”旁多寫了一橫,成了“二”,意思是這座草廬是二貨,不是正宗:


確實,“訁”旁似乎寫得有些糾繞。但絕沒有什麼“寫錯”。“訁”旁就是“言”旁,古人在書寫時,規行矩步時作“言”,爽利草率時作“訁”。這只是大致而言,其中差異尚多。如有許多是寫作“訁”而稍加曲折:



有許多是寫作“言”而略微潦草:


書法的問題就不多說了。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諸葛草廬”的襄陽南陽之爭。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談到自己未出茅廬時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但《三國志》上又有一個“隆中對”,隆中在襄陽境內。明、清以來,為了爭奪諸葛亮的那座破草房子究竟蓋在何處,文人學者們引經據典,唾沫四濺,筆墨官司和口水官司打個不停。

清道光進士顧嘉蘅,湖北人,而五任南陽知府。為了既不得罪於故鄉人,又有禮於為官地,對“諸葛草廬”的歸屬地問題,只好顧左右而言他,在南陽寫下一副對聯: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這是站在更高的山頭看問題。一時傳誦,遂成名聯。當我們在為“諸葛草廬”爭得面紅耳赤時,靜讀此聯,或可稍微平復一下內心。


莫安排


又是這個問題,你自己先練練書法,讀讀書法的專業書籍,如果你還想進步,再讀讀《說文解字》,你就知道郭沫若先生寫的對不對。嚴格意義上講,要按印刷字體說書法家的字,百分之九十的書法家寫的字是錯的,就是普通人也是如此。

你看看有時,有些國家領導人的題字也是“缺胳膊少腿”,但他的題詞發表前是要徵詢語言文字專家的意見的,當然不是題字者本人去徵詢,而是有他的秘書去辦的,一般情況下是不做刪改的,只要他的題字符合書法規律,需要潤色的,或拿回重寫一份,或有專家稍加潤色就可以了。書法的魅力來自它的整體美,諧和美,藝術美,韻律美,它反映了書者自身的思想,性格,閱歷,和他本人的生活規律,我們說書法家的字好不好,是看他的佈局是否完美,合理,運筆是否行雲流水,他對整個作品的理解是否得當,他的提款,紙張,用墨是否合適,而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看他的字是不是符合書法規律……


浩瀚天宇1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歷史上智慧的化身,關於他的傳說至今不絕於耳,雖說諸葛亮並不像在《三國演義》裡那樣傳神,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於諸葛亮的稱讚!

紀念諸葛亮的場所很多,例如“武侯祠”就有幾個,自然這裡提到的“諸葛草廬”也有幾處。


這裡提到的郭沫若給襄陽隆中題寫的“諸葛草廬”將“諸”字故意寫錯了,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第一,有可能故意寫錯

這裡提到的襄陽隆中,並不是歷史上諸葛亮“躬耕壠畝”之地,普遍認為是在河南安陽,諸葛亮原是山東琅琊人,後來隱居在河南南陽的臥龍崗,人稱臥龍先生。所以說,這裡的襄陽隆中自然是“假的”。

郭沫若在題寫的時侯,自然也知道這個情況了,所以是不是故意寫錯了,表明這個是假的呢?我覺得有可能的,因為這樣一個“假的”草廬,就算寫錯了,也並不影響郭沫若什麼,反而表明了郭沫若的一個態度!

第二,筆誤

我覺得筆誤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任何大書法家都存在筆誤,特別是現場書寫時,既可能出現筆誤,也可能保證不了質量,所以很多書法家都不願意現場題字,怕的就是拉低了自己的水平。

而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行草的筆法和形態或許出來就自然是這種效果,因此,郭沫若可能當時沒有留心,就寫成了這樣,也並不代表就是寫錯了。

第三,確實寫錯了

這種可能性大家覺得有沒有呢?有時候生僻字,不經常寫的,或者太過於熟悉的,一寫起來就容易忘了,下筆就寫錯,自己還不知道,這種情況應該比比皆是。

假如郭沫若是現場題寫,一氣呵成,還真有可能是這種情況,的確將字寫錯了,大家都沒有察覺,或者說有人察覺了也不好指出。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看罷“襄陽隆中題詞”“悟空問答”諸答題,筆者覺得“飄逸的歷史”先生所答深合愚意。竊以為文化學者巨擘郭沫若先生,不但在甲骨金石文研究方面有驚世之作,其文化詩詞方面也有精深造詣。書法雖比不得古賢大家,亦不乏一定功底。初看插圖中所謂“郭沫若先生題詞”白底黑字掛在門楣,色調與周圍不和諧,說句不好聽的:真像喪家之額聯!一點沒有古色古香味道。細看筆跡,楷簡字題混在一起,且“草”字犯有書法大忌:有重描嫌疑。還有其他錯字(先生既然題詞,絕不會“故意”寫錯字)。字體筆畫絕無一點功力!看來這絕非先生之遺墨!另外先生舊所題所有楹聯皆是從右至左念(如“聊齋書屋”所題聯)。試想:如果是“古蹟”,楹聯必定是右為上聯,從右往左念。上述“郭沫若題詞”若果然是先生所題,他決不會與古唱反調,題寫從左往右唸的橫額!——這明顯是亂了套!所以我也質疑所謂“郭沫若題聯”純屬造假贋品! 一些人絞盡腦汁,搜盡枯腸造假,以達到其賺錢目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濤海騰日


就看到一群騙子在意淫!大家仔細看看提問的圖片!那可是臥龍崗武侯祠的贗品草廬啊!哈哈,指著臥龍崗贗品草廬的題詞,嫁禍隆中,這又是臥龍崗造假的鐵證!馬腳又露了!


飄逸的歷史



緣來是我62472177


郭老一代文豪是絕對不會寫錯別字的,恐怕是強邀之下,礙於情面,不好拒絕,又不能違心背離“躬耕於南陽”的歷史記載,故意為之而已。否則,為什麼給南陽臥龍崗的題字一絲不苟?郭老別有用心,遊客會心一笑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