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爲什麼沒有《亮劍》播的多?只因爲人們都喜歡快意恩仇!

關於《我團》為什麼沒有《亮劍》播出的多?人們都喜歡快意恩仇,喜歡happy ending ,這是人心所向。然而,《我團》沒有,它不錦上添花,不自我謳歌,其實裡面破衣襤褸,各人渾渾噩噩;然而它在表象之下又離經叛道,天馬行空自由散漫,在你”哭哭笑笑”時大量鋪述意識流,扼中要害,時時警醒。也確實,現在的我們被擊中了!邊笑邊痛很難受吧?

編劇的目標達到了!它專講“醜陋”給我們,讓我們摸著自己的良心,感嘆今生歲月真好,活在“他們”之後的我們好幸福。聽著像“嘲諷”,然而——在《我團》這裡確實是,痛是生命如草芥,笑是——其實“他們”並不悔今生付出。

《團長》為什麼沒有《亮劍》播的多?只因為人們都喜歡快意恩仇!

他們比我們幸福。哭罷笑罷過後,《我團》已是經典。畢竟能夠做到“撿起尊嚴”又“自視醜陋”的文藝作品——少之又少。

曾有不少槓精網友給出了不少獨特的見解,說這部劇是在醜化當時遠征軍,還搬出了自己的爺爺對這部劇的評價。在這裡小編想說一下,團長這部劇沒有一點瞧不起遠征軍的意思,相反這部劇展現的正是遠征軍的勇氣。團長裡的人物大多為各地被打散了的士兵,說得難聽的是一股潰兵;劇中的虞師精銳也只是在原有川軍團的基礎上拉起來的,著實算不得什麼精銳部隊。在戰爭面前,遠征軍的潰兵都有如此的勇氣,遠征軍的勇氣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團長》為什麼沒有《亮劍》播的多?只因為人們都喜歡快意恩仇!

抗戰是很苦的,抗戰一點都不爽。在那場戰爭中沒有快意恩仇,有的只是無盡的悲傷和哀痛。每一次戰爭都會倒下很多的兄弟,死了的躺下,活著的繼續。戰爭到了後期,活下來的早已沒有了恐懼,還記得南天門上殲滅日軍斥候時的衝鋒嗎?記得去救煩了父母時眾人的躍躍欲試嗎?如果說要在川軍團幾大主角中挑一個最怕死的,非阿譯莫屬,但是阿譯卻為了不能去西岸作戰而難過。

《團長》為什麼沒有《亮劍》播的多?只因為人們都喜歡快意恩仇!

很多人都喜歡拿人數作對比,動不動就是國民黨幾十萬部隊頂不住十幾萬的小鬼子,四萬萬同胞一人一拳都能把侵華的日軍打回日本這樣的無知言論。戰爭打的可不只是人數,他看的是火力配置,武器的精良程度,士兵的文化水平,還有你的後勤補給。看看川軍團吧,死啦死啦從機場開始一直到死都忙活著一件事,那就是給自己的弟兄們磨來物資,彈藥短缺,糧餉短缺,這都是我軍和日軍的差距。

後勤跟不上部隊就得捱餓,軍事素養跟不上就只能捱打。當時我軍的士兵大多都是徵來的老百姓,大字不識一個能學會開槍瞄準已經很不容易了,哪裡能講什麼軍事素養呢?就像孟煩了說的那樣“幾十年不變的小日本,就靠著步兵衝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就這樣還能把你中國佔一半你說氣不氣”。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好劇,是一部良心劇;但是這年頭好劇沒有人看啊,人們只喜歡那些爽劇,哪怕只是意淫。就像《向著炮火前進》中的吳奇隆騎著哈雷摩托帶著加特林打鬼子一樣,觀眾不管你真不真實,只管你殺了多少鬼子,還有殺得爽不爽。有個老頭說的挺對的“這年頭好東西就是活活被孬東西給擠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