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復渠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爲?

焦思聰




兩字:確實當誅。

韓復榘當然也可以叫冤,憑什麼1931年的張漢卿屁事沒有,如今偏偏要拿他韓復榘祭旗?!

但是,很多些時候很多些事卻不可以討價還價。

韓復榘被諷為“逃跑將軍”,實際上張漢卿可能更適合“逃跑將軍”這個頭銜。1931年張學良邊跑邊喊“不抵抗”,他是真的沒有開一槍一炮地將東三省送給了日本人;1933年的熱河戰役,張學良倒是通電說要保衛熱河,誰知他家的官兵是跑的跑,降的降,反倒是名聲發臭的孫殿英在血戰禦敵。

韓復榘當時得罪了國府中最有權勢的兩個男人,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李宗仁。

韓復榘最終被老蔣以“擅自撤退”為罪名槍斃,自然也有韓自己的原因,他如果沒有錯的話,蔣又有理由斃了他?



韓復榘這個“逃跑將軍”是否真的不戰而放棄山東?

顯然不是,可是為什麼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不戰而放棄山東的呢?我猜想是國府當時故意宣傳所致,為了達到“以儆效尤”的最好效果。

我們看看韓復榘在放棄山東前發生的兩件事。

在抗戰爆發後,韓復榘為表明自己的抗戰決心,曾對日本駐濟南領事館下過通碟,要求日領事館人員及僑民在三天內必須離開濟南,甚至不允許他們帶走財產。

日本為此在1937年7月18日與韓談判,希望他不要與日本作對,讓他保持所謂的“中立”,但是覆巢之下,又豈有完卵?當時韓復榘便拍案怒聲說:“你們把我韓復榘當作漢奸看,那你們瞎了眼!明天你們不走,你們的安全我就不負責了!”日本人見韓復榘態度強硬,只好乖乖地安排僑民離開濟南去青島,然後回國。



1937年11月13日,韓復榘所部曹福林29師在濟陽與日軍交戰,韓直接帶著人慾奔赴濟陽前線督戰,此時的韓哪有逃跑之狀?後在濟陽附近村莊與日軍遭遇,韓復榘險些死在這場遭遇戰裡,韓在士兵的拼死掩護下逃回濟南後痛言:“我韓某人能活著從濟陽回來,是近六十弟兄的性命換來的!”

隨即向在曹縣的夫人寫了封信:

我部這次與日寇浴血奮戰,傷亡慘重,為我從軍以來歷次戰鬥所未有,眼見官兵如此傷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後戰鬥會更加嚴重,生死存亡,難以預卜。請大姐再勿為我操心,只要把孩子們照顧好,教育好,我即感激之至!現派人送去五千元作為今後之家用,望查收。致安好。

這封信成了韓復榘的絕筆,寫這封信時他懷著死戰日寇的決心,但是最後卻因“擅自撤退”被槍斃了。



韓復榘最終又為何不作抵抗地放棄了山東?

雖然韓復榘確實不是不戰而放棄山東,但是他也絕不會死守山東,在蔣介石派蔣百里到山東視察軍事防務後他便表示:我認為山東是守不了的,我們打不過日本人。

1937年11月16日,韓復榘部已經撤到了黃河南岸,在且戰且退中,韓部也遭到了日軍的重創。我們知道日軍的武器裝備優良,韓部以當時的裝備想要守住黃河防線幾乎不可能,所以韓復榘向蔣介石申請調炮兵協防,蔣同意了,將炮兵1旅1團調給了韓復榘。但是韓復榘卻沒高興多久,在日軍即將渡河的時候,蔣介石又突然將炮兵團調到了津浦線南段,韓因此氣得破口大罵:“蔣叫我們在山東死守黃河,抵住日軍,原說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時候,忽然抽調走了。他們不守南京,卻叫我們死守濟南,叫我們用步槍跟日軍拼麼?”

韓對蔣早已不滿,經過這件事後,心中更是篤定蔣想借機消滅異己,禦敵之心也因此逐漸澆滅。

於是,韓復榘為保存自己的實力,開始撤退。當時韓讓20師留守濟南以作掩護,草草打了場“濟南保衛戰”,傷亡將近2000人。

韓部既已退到泰安,李宗仁為構築防線以便日後反攻,於是命令韓復榘死守泰安,結果韓復榘很不痛快地回了李宗仁八個字:“南京不守,何守泰安!”韓復榘已經在防著蔣、李二人趁機消滅異己了,所以對李宗仁也很不客氣,他這是在拐著彎質問李宗仁,你不守南京,憑什麼讓我守泰安,當我好欺負是不是?李宗仁也是氣炸,便將這事告訴了蔣介石,蔣雖不動聲色,心裡卻樂開了花,李應該不會反對自己動韓復榘了吧?

韓復榘至此徹底得罪了蔣介石、李宗仁這兩個國府中最有權勢的人。



為什麼必須槍斃韓復榘?

因為國家與民族正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

這時候不是討價還價的時候,更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縱然蔣介石存著藉機消滅異己的心思,但是抗戰並不是為蔣一人而戰,是為國家與民族而戰,怎能意氣用事?蔣介石守上海,最後守不住了,所以撤了,守南京守不住也撤了,誰能說什麼?但是你韓復榘居然守也不想守,自然要被人戳脊樑。至於李宗仁,也許確實有讓韓部當炮灰的心思,但是如果韓真的守了泰安,後來的徐州會戰便不會打得這麼艱難。

在開封的軍事會議上,蔣介石向韓復榘問責,如果韓復榘老老實實接受的話,蔣估計也沒辦法直接槍斃他,誰曾想韓復榘竟然怒懟:“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

這句話看似只是在懟蔣介石,但是李宗仁、白崇禧、陳誠這些人算是不主張守南京的,這話說出口後,韓復榘等於是將人全部得罪完了,韓是不死也得死了。

當然,槍斃韓復榘最大的好處是殺雞儆猴了,否則當日寇來了,讓你們上去殺敵的時候,你們個個學韓復榘怎麼辦?

蔣槍斃韓復榘確實是有私心,但並沒有錯。


吾與吾國


曾經的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國民政府山東省主席、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韓復榘遠沒有江湖傳說的那麼笨蛋,開著專列去參加蔣介石在開封召開的軍事會議時,帶了整整一個手槍營護駕,不過還是著了蔣介石與戴笠算好的道,誘捕之後迅速押往武漢。沒辦法,作為下級,他要麼執行命令到會,就得入甕;要麼拒不奉召,同樣也給了蔣介石解決他的藉口。

在抗日問題上,韓復榘的政治立場沒有問題,1933年就斷然拒絕了日本人所提出的“華北五省自治”方案,作為地方實力派,堅決不當漢奸,甚至比態度曖昧的第29軍宋哲元做的決絕;軍事行動方面也遠勝張學良,在抗戰爆發的“上半場”也曾經血戰德州,所部第3集團軍三個師傷亡過半,發揚西北軍的大刀作風,夜襲桑園車站、夜襲大汶口等戰鬥也給日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韓復榘在“下半場”判若兩人的主因有二,第一是明顯感覺到了蔣介石的不信任,比如將許諾的重炮旅轉隸湯恩伯,比如中央軍只配置第二線縱深等情況,互相已經戒心甚劇;第二是傳統軍閥思想作祟,深知一旦嫡系部隊拼光則無論地位和地盤,必然此後一無所有,從這一層看,與張學良撤守錦州的動機無二。

但是韓復榘因此放棄黃河防線和泰山天險,崩盤式完全撤離山東戰場,在軍事上仍然是不可原諒的,軍事委員會原本擬定堅持一個月的防禦作戰幾天內便告破產,使日軍磯谷第10師團得以長驅直入直撲徐州,李宗仁第五戰區在蘇魯交界幾乎沒有戰役準備時間,全賴川軍與西北軍龐炳勳部死守,才有後面的臺兒莊大捷。



韓復榘上將被審判槍決,倒是也有貢獻,它使第五戰區的各路雜牌軍隊將領再不敢輕易抗命,因為李宗仁麾下大多是西北軍、東北軍、川軍和滇軍部隊,中央軍第20軍團湯恩伯和桂系第31集團軍連總兵力的半數都不到,如果戰場號令不遵,也將是災難性的。徐州會戰第一階段的勝利和臺兒莊大捷,與各部較聽招呼關係極大。

以韓復榘第3集團軍的五個軍能守住山東嗎?答案是否定的,但罪過在於,沒有堅決防禦達成戰役規定時間,讓第五戰區全盤被動,作為戰區副司令官,韓復榘難辭其咎,但似乎罪不致死,喪師失地的國軍高級將領多了去了 ,但蔣介石必殺韓復榘除戰場抗命外,更有深層原因:



第一,韓復榘並非蔣介石黃埔嫡系,是中原大戰中叛馮投蔣獲封山東地盤的,主魯後建設“獨立王國”,截留稅收,擴編軍隊,對國民政府的指示陽奉陰違,儼然成為新的實力派地方軍閥,這與蔣介石力求軍政統一的指導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早晚必須解決。

第二,西安事變爆發時韓復榘公然通電支持張楊,甚至有配合張楊夾擊中央軍的作戰計劃,以蔣介石的為人和作風,想必早就動了殺機,不過在尋找合適機會而已。

第三,韓復榘事後察覺不妙,與四川實力派劉湘秘密結盟,試圖倒蔣自保,結果事洩,劉湘被蔣介石派專人申斥,驚恐之下病亡,下一個輪到的,也一定是“韓主席”了。

可以無能,不可不忠,這是老蔣用人的重要標準。1938年1月24日,韓復榘被戴笠的特務槍殺於武漢。


度度狼gg


首先我要更正一下,是韓復榘,不是“渠”。全面抗戰開始後,韓復榘頂是頂了一下的,時間不長,所以一般人不太瞭解。他的部隊原先叫第3路軍,抗戰初期改編為第3集團軍,下轄第12、第55、第56軍,合計六七萬人吧。



1937年11月,日軍從河北滄州進攻山東北部,第3集團軍在德州、惠民、齊東一線防守,韓復榘親率衛隊旅第1團赴前線督戰,相持月餘。有一次,韓復榘在濟陽縣城被日軍包圍,衛隊團傷亡殆盡,總算護著主公安全突圍。經此一戰,韓復榘受到很大打擊。

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找韓復榘商量對策,建議第3集團軍以沂蒙山區為後方,必要時將彈藥給養物資等運往山區,準備打游擊戰。韓復榘幾乎跳起來,“不行不行,浦口已失,敵人即將打到蚌埠,中央軍節節撤退,我們不能變成包子餡兒!”



日軍進攻濟南,韓復榘早己無心抵抗,一味裝運物資運送河南漯河以西各縣。李宗仁來電阻止,豫西非第3集團軍後方,為何運往該地?韓復榘反問,“開封、鄭州亦非五戰區後方,為什麼將彈藥、給養存在該地?”李宗仁命令守泰安,韓復榘又拒不執行,“南京不守,何況泰安”。

1938年1月,蔣介石在開封召集第一、第五戰區團長以上軍官舉行作戰會議,趁機誘捕韓復榘,罪名是“違抗命令,擅自撤退”。後來,韓復榘在武昌伏法。事實證明,蔣介石沒有冤枉他。沒有抗戰之前,都說要槍口一致對外,大家團結起來,真的抗戰了,你又不聽指揮,這仗怎麼打!蔣介石之所以一直拖延、避免全面抗戰,就是因為中日國力差距大,中國又有那麼多不服中央的地方實力派。

總結一下,韓復榘在抗戰初期表現不是一般差,蔣介石為了整肅軍紀,當然有必要從嚴治軍,我覺得還是不夠嚴,抗戰中後期軍紀又是大幅度下滑。


馮傑


韓復渠的死,對於八路軍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他率十幾萬正規軍不戰而逃,留下的地方保安團又沒有多少戰鬥力,而日軍尚未佔領山東,這就形成了大片相對真空的地帶,便於共產黨動員民眾,迅速發展。毛澤東也正是看到了這個機會,派羅榮桓率115師的大部進入山東,與黎玉、朱瑞和張經武領導的山東縱隊匯合,建立了膠東、魯中、濱海、魯南等六個根據地。到日本人投降時,整個山東除了幾個大城市外,全在共產黨手中。


海上清風王


韓復榘的所作所為就是軍閥割據的思想。他有民族大義絕不投降,但是更多的是自身利益。

如果你認為看中自身利益不算什麼,但是為了保存實力,放棄整個山東,放棄黃河天險,放棄泰山天險,那就是遺臭萬年的事情。


南京淪陷後,李宗仁多次對韓表示要加強對山東的防禦,並且說已經調動東北軍和桂軍阻擊日軍。韓出於對蔣的不信任,居然放棄黃河天險。日軍僅用1000人渡過黃河,震驚了國內外。日本渡過黃河後他又放火燒了濟南,放棄濟南。

濟南淪陷後,李宗仁又電告韓軍事重地泰安無論如何也不能再放棄了,他居然說:“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泰山天險又是拱手讓人,短短20天韓把整個山東拱手讓人。

韓的退讓導致第五戰區差點全線崩潰,李宗仁徐州會戰的部署還未完成,而魯南全部暴露在日軍鐵蹄之下。連李宗仁的徐州司令部都直接暴露給日軍,危在旦夕。

當時參加徐州會戰的國軍還在路上,導致李宗仁甚至無兵可用,如果不是緊急趕來的川軍抵擋了一週不要說臺兒莊戰役,整個徐州會戰都不可能存在。如果沒有徐州會戰,被譽為中國戰場的轉折點的武漢會戰也宣告流產。

韓為一己之私,放棄整個山東,造成的惡劣影響幾乎導致整個抗日戰爭大潰敗,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他都無法洗掉這個汙點。


漁耕樵讀


韓復渠是抗戰前的山東最高軍政首長,在日本策動華北自治的時候,韓復渠是日本人拉攏的一個重要對象,到抗戰前華北幾個比較重要的軍頭包括韓復渠、宋哲元、閻錫山,宋哲元和閻錫山後來都有比較好的下場和結局,但是韓復渠則不一樣,最終被蔣介石下令槍決,主要原因就在於韓復渠在日軍進攻濟南的時候棄城而逃。

那麼,韓復渠在抗戰時期的真實表現是怎麼樣的呢?

實際上,在抗戰初期,韓復渠是有與日軍決一死戰的決心的。韓復渠在抗戰爆發後任第五戰區副司令,主管山東防務,當時歸韓復渠指揮的軍隊有三個軍,共計約十萬人,而且還有一定數量的炮兵,因此如果日軍強攻山東的話,韓復渠也不是好應付的,不過就在開戰前夕,蔣介石命令將韓部第29和第81師劃歸第六戰區馮玉祥指揮,而且將此前李宗仁調撥給韓復渠的炮兵旅撤回,這樣一來,韓復渠認為自己根本無法應對日軍的進攻,所以在再三權衡之後,決定放棄濟南,向南撤。

實事求是講,蔣介石當時的調兵行為也不是私心的結果,也的確是戰事發展的需要,但是韓復渠認為這是老蔣在報復自己,因為此前西安事變的時候韓復渠置蔣介石的生死安危於不顧,支持武力討伐張學良,這得罪了蔣介石。

不管韓複道是怎麼想的,至少他在當時沒有選擇抵抗是事實,在抗戰初期全國抗日熱情高漲的時候,韓復渠這樣做肯定是不妥的。


青年史學家


韓復渠剛開始也想跟日本人好好打一仗,畢竟山東是韓復渠苦心經營多年的地盤,日本人進攻山東已經觸犯到韓復渠核心利益所以韓復渠是要禦敵與山東之外的。只是關鍵時刻蔣介石把配合韓作戰的重炮部隊撤走,韓復渠深感憑自身實力難以應對日本人更感覺蔣想假日本人之手消滅自己,於是置民族國家利益於不顧放棄黃河防務撤出濟南任憑日本人在山東長驅直入同時造成了當時國民政府戰略上極大的被動。在當時不殺韓不足以平民憤不殺韓不足以整肅國民政府渙散的軍紀。當然在殺韓的問題上蔣介石也是藏有消滅異己的私心的。其實韓復渠絕不是後世傳說的像個草包似的,當年韓在山東還是很有建樹的畢竟韓也是一個文化人早期也跟日本人打了幾仗。但是在中華民族處於亡國滅種的關鍵時刻把自身利益置於國家民族利益之上怎麼說也是一個該殺的民族罪人。


慶大青龍


小小提醒一下,應該是韓復榘(ju),不是韓復渠。

1938年1月11號,即民國27年,蔣介石宣稱在河南省政府召開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被要求參會的韓復榘在會議現場逮捕,隨即在漢口被審判後槍斃。



為什麼統領10萬大軍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榘,會被蔣介石槍斃呢?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韓復榘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當日軍進攻山東時,韓復榘面對日軍的咄咄逼近,軍閥本性作祟,再加上作為雜牌軍,出於對蔣介石的不信任,為保持自己部隊實力,幾乎不戰而退放棄了黃河泰山天險,拱手將山東讓給日本。韓復榘不戰而退放棄山東後,全國譁然,蔣介石順應民心,將韓復榘逮捕後槍斃。



因此,韓復榘被槍斃完全是咎由自取。面對日寇的全面侵華,中華民族已面臨亡國滅種的威脅,作為軍閥的韓復榘依然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不戰而退,放棄國土,只為保存自己的實力,此種行徑與漢奸無異,槍斃韓復榘完全順應民心,順應國法。

用李宗仁回憶錄中的一句話評價韓復榘再合適不過了:“他愚而好用的簡單頭腦,終於誤了他”。

韓復榘,原來是西北軍馮玉祥的麾下,早在1910年,韓復榘就投靠了馮玉祥部,由於韓復榘讀過私塾,且外表斯文,很得馮玉祥的喜愛,十分機靈的韓復榘在馮玉祥麾下逐漸升級,最終與石友三、孫連仲等人成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由於在北伐戰爭中是第一個率軍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韓復榘也被稱為“飛將軍”。



中原大戰時,面對蔣介石的金元攻勢和封官許願,以及韓復榘本身對馮玉祥封建家長式作風的不滿,韓復榘叛變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被蔣介石封為山東省主席,從此開始了山東省八年的主政。


主政山東期間,韓復榘澄清吏治,禁除大煙,大力剿匪,並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對於山東的經濟有一定的貢獻。1937年抗戰爆發後,韓復榘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也曾親臨前線,指揮了一系列戰役,與日寇血戰。但最終,韓復榘的軍閥本性還是害了他,面對民族大義,依然以軍閥的思維思考問題,面對國土不戰而退,國民政府將其槍斃,完全咎由自取。


鳶飛九天2018


首先,韓復渠在山東主政期間,對山東是做了很大貢獻的。他澄清吏治、禁菸、剿匪,並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新鄉村,並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範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



抗日戰爭爆發,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韓復榘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韓復榘親自在第一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

期間韓與蔣介石多次發生矛盾,後韓復榘不聽國民政府命令,擅自撤離山東戰場而被蔣介石在開封誘捕並因此治罪,審判後被戴笠特務暗殺。


從道理和前因後果來講,韓復渠擅自撤離山東戰場完全是蔣介石流氓行為所致。韓復渠擅自撤離也是意氣用事,缺乏民族大義!



韓復渠這麼死,是笨死!


一嘟嚕一嘟嚕的八月呦


長期以來,不論是報刊、書籍,還是相關的影視作品,大多是對韓復榘口誅筆伐。事實求是地講,韓復榘在治理地方及抗戰初期還是有功績的。
韓復榘早年從軍,投奔了馮玉祥,是馮的十三太保之一。韓復榘善於作戰,且擅長文墨,受到馮玉祥的賞識,很快就成了西北軍的重要將領。韓復榘是第一個率兵打下北京城的北伐將領,故人稱 “飛將軍”。中原大戰時期,韓復榘多次易主,先是背叛馮玉祥,後投奔閻西山,再投靠了蔣介石。1930年,韓復榘任第一軍團總指揮及山東省主席,開始了他在山東的七年統治。
主政山東的韓復榘還是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如:整頓吏治,禁菸、剿匪、發展經濟、提高教育、建設模範新鄉村、提倡經濟保障等。他多次微服私訪,到各地考察官員的任職情況。其時,山東還是比較社會安定、百姓安居的狀況。
抗戰爆發後,韓復榘身為第五戰區副司令、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十二軍、五十一軍、五十二軍、五十六軍曾戰鬥在第一線。第一仗便是夜襲桑園車站。1937年9月,日寇一路向南,連戰連捷,因此,他們非常狂妄,也根本沒想到會由人進行偷襲。這夜,第十二的一個團成功地襲擊了日寇駐守的桑園車站,造成日寇的重大傷亡。德州防禦戰,是第三集團軍根據軍委會的命令在黃河南岸佈防,德州只有一個旅部及一個團、一個炮兵營防守。日寇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掩護下,大舉進攻德州,德州守軍奮勇抵抗,多次進行肉搏戰,給日寇以大量的殺傷,最終因兵力不足,傷亡過大,在血戰兩天後,撤出德州。第三集團軍進行了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夜襲大汶口等戰役。但這時期,韓復榘與蔣介石在諸多事項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和矛盾。特別是這其間,蔣介石調走了韓復榘的一些部隊,韓復榘決定死戰時,蔣介石又不同意他調炮兵部隊予以支持的要求。因此,當日寇再次逼近時,韓復榘為了保存實力,放棄抵抗,使祖國的大片地區淪落為日寇的佔領區。為此,韓復榘被國民政府以違反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槍斃了。
可以這麼說,抗戰初期,韓復榘身臨前線指揮作戰,抗日作戰是有功的。但他後來為保存實力,放棄抵抗,使日軍長驅直入,造成了巨大損失,這是有罪的。槍斃他也是正確的。
韓復榘死後,其家人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韓復榘有一妻二妾,共生育四個兒子。妻子高藝珍十五歲時嫁給韓復榘,生有三個兒子。韓復榘死後,高藝珍領著家人顛沛流離,後定居北京。1957年,高藝珍病逝。
長子韓嗣燮,因精神受到刺激,患有精神疾病,後死於精神病院。
次子韓嗣燠,曾考入到軍政大學學習,後參加過抗美援朝,復員後,在蘭州某技工學校教書。
三子韓嗣烽,曾在四川軍校學習,後在陝西某交通部門任職。
四子韓嗣蟥,是韓復榘與小妾李玉卿所生。他曾留學奧地利,後定居國外。
二妾紀甘青,人長得俊美,能言善道,樂於交際,是韓復榘的“外交夫人”,兩人沒有生育。
紀甘青與三夫人李玉卿都曾與韓復榘的部下通姦,韓復榘發現後,分別將兩位部下處死,而兩位夫人結局如何,沒有相關資料表述。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