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复渠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

焦思聪




两字:确实当诛。

韩复榘当然也可以叫冤,凭什么1931年的张汉卿屁事没有,如今偏偏要拿他韩复榘祭旗?!

但是,很多些时候很多些事却不可以讨价还价。

韩复榘被讽为“逃跑将军”,实际上张汉卿可能更适合“逃跑将军”这个头衔。1931年张学良边跑边喊“不抵抗”,他是真的没有开一枪一炮地将东三省送给了日本人;1933年的热河战役,张学良倒是通电说要保卫热河,谁知他家的官兵是跑的跑,降的降,反倒是名声发臭的孙殿英在血战御敌。

韩复榘当时得罪了国府中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李宗仁。

韩复榘最终被老蒋以“擅自撤退”为罪名枪毙,自然也有韩自己的原因,他如果没有错的话,蒋又有理由毙了他?



韩复榘这个“逃跑将军”是否真的不战而放弃山东?

显然不是,可是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不战而放弃山东的呢?我猜想是国府当时故意宣传所致,为了达到“以儆效尤”的最好效果。

我们看看韩复榘在放弃山东前发生的两件事。

在抗战爆发后,韩复榘为表明自己的抗战决心,曾对日本驻济南领事馆下过通碟,要求日领事馆人员及侨民在三天内必须离开济南,甚至不允许他们带走财产。

日本为此在1937年7月18日与韩谈判,希望他不要与日本作对,让他保持所谓的“中立”,但是覆巢之下,又岂有完卵?当时韩复榘便拍案怒声说:“你们把我韩复榘当作汉奸看,那你们瞎了眼!明天你们不走,你们的安全我就不负责了!”日本人见韩复榘态度强硬,只好乖乖地安排侨民离开济南去青岛,然后回国。



1937年11月13日,韩复榘所部曹福林29师在济阳与日军交战,韩直接带着人欲奔赴济阳前线督战,此时的韩哪有逃跑之状?后在济阳附近村庄与日军遭遇,韩复榘险些死在这场遭遇战里,韩在士兵的拼死掩护下逃回济南后痛言:“我韩某人能活着从济阳回来,是近六十弟兄的性命换来的!”

随即向在曹县的夫人写了封信:

我部这次与日寇浴血奋战,伤亡惨重,为我从军以来历次战斗所未有,眼见官兵如此伤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后战斗会更加严重,生死存亡,难以预卜。请大姐再勿为我操心,只要把孩子们照顾好,教育好,我即感激之至!现派人送去五千元作为今后之家用,望查收。致安好。

这封信成了韩复榘的绝笔,写这封信时他怀着死战日寇的决心,但是最后却因“擅自撤退”被枪毙了。



韩复榘最终又为何不作抵抗地放弃了山东?

虽然韩复榘确实不是不战而放弃山东,但是他也绝不会死守山东,在蒋介石派蒋百里到山东视察军事防务后他便表示:我认为山东是守不了的,我们打不过日本人。

1937年11月16日,韩复榘部已经撤到了黄河南岸,在且战且退中,韩部也遭到了日军的重创。我们知道日军的武器装备优良,韩部以当时的装备想要守住黄河防线几乎不可能,所以韩复榘向蒋介石申请调炮兵协防,蒋同意了,将炮兵1旅1团调给了韩复榘。但是韩复榘却没高兴多久,在日军即将渡河的时候,蒋介石又突然将炮兵团调到了津浦线南段,韩因此气得破口大骂:“蒋叫我们在山东死守黄河,抵住日军,原说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时候,忽然抽调走了。他们不守南京,却叫我们死守济南,叫我们用步枪跟日军拼么?”

韩对蒋早已不满,经过这件事后,心中更是笃定蒋想借机消灭异己,御敌之心也因此逐渐浇灭。

于是,韩复榘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开始撤退。当时韩让20师留守济南以作掩护,草草打了场“济南保卫战”,伤亡将近2000人。

韩部既已退到泰安,李宗仁为构筑防线以便日后反攻,于是命令韩复榘死守泰安,结果韩复榘很不痛快地回了李宗仁八个字:“南京不守,何守泰安!”韩复榘已经在防着蒋、李二人趁机消灭异己了,所以对李宗仁也很不客气,他这是在拐着弯质问李宗仁,你不守南京,凭什么让我守泰安,当我好欺负是不是?李宗仁也是气炸,便将这事告诉了蒋介石,蒋虽不动声色,心里却乐开了花,李应该不会反对自己动韩复榘了吧?

韩复榘至此彻底得罪了蒋介石、李宗仁这两个国府中最有权势的人。



为什么必须枪毙韩复榘?

因为国家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这时候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更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纵然蒋介石存着借机消灭异己的心思,但是抗战并不是为蒋一人而战,是为国家与民族而战,怎能意气用事?蒋介石守上海,最后守不住了,所以撤了,守南京守不住也撤了,谁能说什么?但是你韩复榘居然守也不想守,自然要被人戳脊梁。至于李宗仁,也许确实有让韩部当炮灰的心思,但是如果韩真的守了泰安,后来的徐州会战便不会打得这么艰难。

在开封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向韩复榘问责,如果韩复榘老老实实接受的话,蒋估计也没办法直接枪毙他,谁曾想韩复榘竟然怒怼:“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呢?”

这句话看似只是在怼蒋介石,但是李宗仁、白崇禧、陈诚这些人算是不主张守南京的,这话说出口后,韩复榘等于是将人全部得罪完了,韩是不死也得死了。

当然,枪毙韩复榘最大的好处是杀鸡儆猴了,否则当日寇来了,让你们上去杀敌的时候,你们个个学韩复榘怎么办?

蒋枪毙韩复榘确实是有私心,但并没有错。


吾与吾国


曾经的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远没有江湖传说的那么笨蛋,开着专列去参加蒋介石在开封召开的军事会议时,带了整整一个手枪营护驾,不过还是着了蒋介石与戴笠算好的道,诱捕之后迅速押往武汉。没办法,作为下级,他要么执行命令到会,就得入瓮;要么拒不奉召,同样也给了蒋介石解决他的借口。

在抗日问题上,韩复榘的政治立场没有问题,1933年就断然拒绝了日本人所提出的“华北五省自治”方案,作为地方实力派,坚决不当汉奸,甚至比态度暧昧的第29军宋哲元做的决绝;军事行动方面也远胜张学良,在抗战爆发的“上半场”也曾经血战德州,所部第3集团军三个师伤亡过半,发扬西北军的大刀作风,夜袭桑园车站、夜袭大汶口等战斗也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韩复榘在“下半场”判若两人的主因有二,第一是明显感觉到了蒋介石的不信任,比如将许诺的重炮旅转隶汤恩伯,比如中央军只配置第二线纵深等情况,互相已经戒心甚剧;第二是传统军阀思想作祟,深知一旦嫡系部队拼光则无论地位和地盘,必然此后一无所有,从这一层看,与张学良撤守锦州的动机无二。

但是韩复榘因此放弃黄河防线和泰山天险,崩盘式完全撤离山东战场,在军事上仍然是不可原谅的,军事委员会原本拟定坚持一个月的防御作战几天内便告破产,使日军矶谷第10师团得以长驱直入直扑徐州,李宗仁第五战区在苏鲁交界几乎没有战役准备时间,全赖川军与西北军庞炳勋部死守,才有后面的台儿庄大捷。



韩复榘上将被审判枪决,倒是也有贡献,它使第五战区的各路杂牌军队将领再不敢轻易抗命,因为李宗仁麾下大多是西北军、东北军、川军和滇军部队,中央军第20军团汤恩伯和桂系第31集团军连总兵力的半数都不到,如果战场号令不遵,也将是灾难性的。徐州会战第一阶段的胜利和台儿庄大捷,与各部较听招呼关系极大。

以韩复榘第3集团军的五个军能守住山东吗?答案是否定的,但罪过在于,没有坚决防御达成战役规定时间,让第五战区全盘被动,作为战区副司令官,韩复榘难辞其咎,但似乎罪不致死,丧师失地的国军高级将领多了去了 ,但蒋介石必杀韩复榘除战场抗命外,更有深层原因:



第一,韩复榘并非蒋介石黄埔嫡系,是中原大战中叛冯投蒋获封山东地盘的,主鲁后建设“独立王国”,截留税收,扩编军队,对国民政府的指示阳奉阴违,俨然成为新的实力派地方军阀,这与蒋介石力求军政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早晚必须解决。

第二,西安事变爆发时韩复榘公然通电支持张杨,甚至有配合张杨夹击中央军的作战计划,以蒋介石的为人和作风,想必早就动了杀机,不过在寻找合适机会而已。

第三,韩复榘事后察觉不妙,与四川实力派刘湘秘密结盟,试图倒蒋自保,结果事泄,刘湘被蒋介石派专人申斥,惊恐之下病亡,下一个轮到的,也一定是“韩主席”了。

可以无能,不可不忠,这是老蒋用人的重要标准。1938年1月24日,韩复榘被戴笠的特务枪杀于武汉。


度度狼gg


首先我要更正一下,是韩复榘,不是“渠”。全面抗战开始后,韩复榘顶是顶了一下的,时间不长,所以一般人不太了解。他的部队原先叫第3路军,抗战初期改编为第3集团军,下辖第12、第55、第56军,合计六七万人吧。



1937年11月,日军从河北沧州进攻山东北部,第3集团军在德州、惠民、齐东一线防守,韩复榘亲率卫队旅第1团赴前线督战,相持月余。有一次,韩复榘在济阳县城被日军包围,卫队团伤亡殆尽,总算护着主公安全突围。经此一战,韩复榘受到很大打击。

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找韩复榘商量对策,建议第3集团军以沂蒙山区为后方,必要时将弹药给养物资等运往山区,准备打游击战。韩复榘几乎跳起来,“不行不行,浦口已失,敌人即将打到蚌埠,中央军节节撤退,我们不能变成包子馅儿!”



日军进攻济南,韩复榘早己无心抵抗,一味装运物资运送河南漯河以西各县。李宗仁来电阻止,豫西非第3集团军后方,为何运往该地?韩复榘反问,“开封、郑州亦非五战区后方,为什么将弹药、给养存在该地?”李宗仁命令守泰安,韩复榘又拒不执行,“南京不守,何况泰安”。

1938年1月,蒋介石在开封召集第一、第五战区团长以上军官举行作战会议,趁机诱捕韩复榘,罪名是“违抗命令,擅自撤退”。后来,韩复榘在武昌伏法。事实证明,蒋介石没有冤枉他。没有抗战之前,都说要枪口一致对外,大家团结起来,真的抗战了,你又不听指挥,这仗怎么打!蒋介石之所以一直拖延、避免全面抗战,就是因为中日国力差距大,中国又有那么多不服中央的地方实力派。

总结一下,韩复榘在抗战初期表现不是一般差,蒋介石为了整肃军纪,当然有必要从严治军,我觉得还是不够严,抗战中后期军纪又是大幅度下滑。


冯杰


韩复渠的死,对于八路军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他率十几万正规军不战而逃,留下的地方保安团又没有多少战斗力,而日军尚未占领山东,这就形成了大片相对真空的地带,便于共产党动员民众,迅速发展。毛泽东也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派罗荣桓率115师的大部进入山东,与黎玉、朱瑞和张经武领导的山东纵队汇合,建立了胶东、鲁中、滨海、鲁南等六个根据地。到日本人投降时,整个山东除了几个大城市外,全在共产党手中。


海上清风王


韩复榘的所作所为就是军阀割据的思想。他有民族大义绝不投降,但是更多的是自身利益。

如果你认为看中自身利益不算什么,但是为了保存实力,放弃整个山东,放弃黄河天险,放弃泰山天险,那就是遗臭万年的事情。


南京沦陷后,李宗仁多次对韩表示要加强对山东的防御,并且说已经调动东北军和桂军阻击日军。韩出于对蒋的不信任,居然放弃黄河天险。日军仅用1000人渡过黄河,震惊了国内外。日本渡过黄河后他又放火烧了济南,放弃济南。

济南沦陷后,李宗仁又电告韩军事重地泰安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放弃了,他居然说:“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泰山天险又是拱手让人,短短20天韩把整个山东拱手让人。

韩的退让导致第五战区差点全线崩溃,李宗仁徐州会战的部署还未完成,而鲁南全部暴露在日军铁蹄之下。连李宗仁的徐州司令部都直接暴露给日军,危在旦夕。

当时参加徐州会战的国军还在路上,导致李宗仁甚至无兵可用,如果不是紧急赶来的川军抵挡了一周不要说台儿庄战役,整个徐州会战都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徐州会战,被誉为中国战场的转折点的武汉会战也宣告流产。

韩为一己之私,放弃整个山东,造成的恶劣影响几乎导致整个抗日战争大溃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都无法洗掉这个污点。


渔耕樵读


韩复渠是抗战前的山东最高军政首长,在日本策动华北自治的时候,韩复渠是日本人拉拢的一个重要对象,到抗战前华北几个比较重要的军头包括韩复渠、宋哲元、阎锡山,宋哲元和阎锡山后来都有比较好的下场和结局,但是韩复渠则不一样,最终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主要原因就在于韩复渠在日军进攻济南的时候弃城而逃。

那么,韩复渠在抗战时期的真实表现是怎么样的呢?

实际上,在抗战初期,韩复渠是有与日军决一死战的决心的。韩复渠在抗战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副司令,主管山东防务,当时归韩复渠指挥的军队有三个军,共计约十万人,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炮兵,因此如果日军强攻山东的话,韩复渠也不是好应付的,不过就在开战前夕,蒋介石命令将韩部第29和第81师划归第六战区冯玉祥指挥,而且将此前李宗仁调拨给韩复渠的炮兵旅撤回,这样一来,韩复渠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应对日军的进攻,所以在再三权衡之后,决定放弃济南,向南撤。

实事求是讲,蒋介石当时的调兵行为也不是私心的结果,也的确是战事发展的需要,但是韩复渠认为这是老蒋在报复自己,因为此前西安事变的时候韩复渠置蒋介石的生死安危于不顾,支持武力讨伐张学良,这得罪了蒋介石。

不管韩复道是怎么想的,至少他在当时没有选择抵抗是事实,在抗战初期全国抗日热情高涨的时候,韩复渠这样做肯定是不妥的。


青年史学家


韩复渠刚开始也想跟日本人好好打一仗,毕竟山东是韩复渠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盘,日本人进攻山东已经触犯到韩复渠核心利益所以韩复渠是要御敌与山东之外的。只是关键时刻蒋介石把配合韩作战的重炮部队撤走,韩复渠深感凭自身实力难以应对日本人更感觉蒋想假日本人之手消灭自己,于是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放弃黄河防务撤出济南任凭日本人在山东长驱直入同时造成了当时国民政府战略上极大的被动。在当时不杀韩不足以平民愤不杀韩不足以整肃国民政府涣散的军纪。当然在杀韩的问题上蒋介石也是藏有消灭异己的私心的。其实韩复渠绝不是后世传说的像个草包似的,当年韩在山东还是很有建树的毕竟韩也是一个文化人早期也跟日本人打了几仗。但是在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把自身利益置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怎么说也是一个该杀的民族罪人。


庆大青龙


小小提醒一下,应该是韩复榘(ju),不是韩复渠。

1938年1月11号,即民国27年,蒋介石宣称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被要求参会的韩复榘在会议现场逮捕,随即在汉口被审判后枪毙。



为什么统领10万大军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会被蒋介石枪毙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韩复榘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当日军进攻山东时,韩复榘面对日军的咄咄逼近,军阀本性作祟,再加上作为杂牌军,出于对蒋介石的不信任,为保持自己部队实力,几乎不战而退放弃了黄河泰山天险,拱手将山东让给日本。韩复榘不战而退放弃山东后,全国哗然,蒋介石顺应民心,将韩复榘逮捕后枪毙。



因此,韩复榘被枪毙完全是咎由自取。面对日寇的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已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作为军阀的韩复榘依然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战而退,放弃国土,只为保存自己的实力,此种行径与汉奸无异,枪毙韩复榘完全顺应民心,顺应国法。

用李宗仁回忆录中的一句话评价韩复榘再合适不过了:“他愚而好用的简单头脑,终于误了他”。

韩复榘,原来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麾下,早在1910年,韩复榘就投靠了冯玉祥部,由于韩复榘读过私塾,且外表斯文,很得冯玉祥的喜爱,十分机灵的韩复榘在冯玉祥麾下逐渐升级,最终与石友三、孙连仲等人成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由于在北伐战争中是第一个率军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韩复榘也被称为“飞将军”。



中原大战时,面对蒋介石的金元攻势和封官许愿,以及韩复榘本身对冯玉祥封建家长式作风的不满,韩复榘叛变冯玉祥投靠了蒋介石,被蒋介石封为山东省主席,从此开始了山东省八年的主政。


主政山东期间,韩复榘澄清吏治,禁除大烟,大力剿匪,并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对于山东的经济有一定的贡献。1937年抗战爆发后,韩复榘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也曾亲临前线,指挥了一系列战役,与日寇血战。但最终,韩复榘的军阀本性还是害了他,面对民族大义,依然以军阀的思维思考问题,面对国土不战而退,国民政府将其枪毙,完全咎由自取。


鸢飞九天2018


首先,韩复渠在山东主政期间,对山东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



抗日战争爆发,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韩复榘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计划。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韩复榘亲自在第一线指挥,进行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袭大汶口等战役。

期间韩与蒋介石多次发生矛盾,后韩复榘不听国民政府命令,擅自撤离山东战场而被蒋介石在开封诱捕并因此治罪,审判后被戴笠特务暗杀。


从道理和前因后果来讲,韩复渠擅自撤离山东战场完全是蒋介石流氓行为所致。韩复渠擅自撤离也是意气用事,缺乏民族大义!



韩复渠这么死,是笨死!


一嘟噜一嘟噜的八月呦


长期以来,不论是报刊、书籍,还是相关的影视作品,大多是对韩复榘口诛笔伐。事实求是地讲,韩复榘在治理地方及抗战初期还是有功绩的。
韩复榘早年从军,投奔了冯玉祥,是冯的十三太保之一。韩复榘善于作战,且擅长文墨,受到冯玉祥的赏识,很快就成了西北军的重要将领。韩复榘是第一个率兵打下北京城的北伐将领,故人称 “飞将军”。中原大战时期,韩复榘多次易主,先是背叛冯玉祥,后投奔阎西山,再投靠了蒋介石。1930年,韩复榘任第一军团总指挥及山东省主席,开始了他在山东的七年统治。
主政山东的韩复榘还是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如:整顿吏治,禁烟、剿匪、发展经济、提高教育、建设模范新乡村、提倡经济保障等。他多次微服私访,到各地考察官员的任职情况。其时,山东还是比较社会安定、百姓安居的状况。
抗战爆发后,韩复榘身为第五战区副司令、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十二军、五十一军、五十二军、五十六军曾战斗在第一线。第一仗便是夜袭桑园车站。1937年9月,日寇一路向南,连战连捷,因此,他们非常狂妄,也根本没想到会由人进行偷袭。这夜,第十二的一个团成功地袭击了日寇驻守的桑园车站,造成日寇的重大伤亡。德州防御战,是第三集团军根据军委会的命令在黄河南岸布防,德州只有一个旅部及一个团、一个炮兵营防守。日寇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攻德州,德州守军奋勇抵抗,多次进行肉搏战,给日寇以大量的杀伤,最终因兵力不足,伤亡过大,在血战两天后,撤出德州。第三集团军进行了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夜袭大汶口等战役。但这时期,韩复榘与蒋介石在诸多事项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和矛盾。特别是这其间,蒋介石调走了韩复榘的一些部队,韩复榘决定死战时,蒋介石又不同意他调炮兵部队予以支持的要求。因此,当日寇再次逼近时,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放弃抵抗,使祖国的大片地区沦落为日寇的占领区。为此,韩复榘被国民政府以违反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枪毙了。
可以这么说,抗战初期,韩复榘身临前线指挥作战,抗日作战是有功的。但他后来为保存实力,放弃抵抗,使日军长驱直入,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有罪的。枪毙他也是正确的。
韩复榘死后,其家人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韩复榘有一妻二妾,共生育四个儿子。妻子高艺珍十五岁时嫁给韩复榘,生有三个儿子。韩复榘死后,高艺珍领着家人颠沛流离,后定居北京。1957年,高艺珍病逝。
长子韩嗣燮,因精神受到刺激,患有精神疾病,后死于精神病院。
次子韩嗣燠,曾考入到军政大学学习,后参加过抗美援朝,复员后,在兰州某技工学校教书。
三子韩嗣烽,曾在四川军校学习,后在陕西某交通部门任职。
四子韩嗣蟥,是韩复榘与小妾李玉卿所生。他曾留学奥地利,后定居国外。
二妾纪甘青,人长得俊美,能言善道,乐于交际,是韩复榘的“外交夫人”,两人没有生育。
纪甘青与三夫人李玉卿都曾与韩复榘的部下通奸,韩复榘发现后,分别将两位部下处死,而两位夫人结局如何,没有相关资料表述。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