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告老還鄉,怕被鄉親恥笑,拉幾車磚回家,乾隆:都換真金白銀

問題:如何才能每天都讀到這樣的故事?

古代官場上,一般分為非常清晰的兩個陣營。一種是清官廉吏的陣營,一種是貪官汙吏的陣營。對於清官,咱們老百姓自然歌頌有加,代代相傳,比如包拯、海瑞等,當然對於奸臣老百姓也是眼睛雪亮,比如秦檜、和珅等。

宰相告老還鄉,怕被鄉親恥笑,拉幾車磚回家,乾隆:都換真金白銀

我們知道,明朝朱元璋為治理貪汙,剝皮實草,十分血腥,但是再厲害的制度,沒有人去執行也不行,朱元璋的子孫們卻置若罔聞,導致明朝中後期腐敗橫行,為官不為,最終大明王朝爛了根子,氣數盡了。

清朝前期,官場吏治還是比較清明的,特別是康熙雍正朝,對於貪官治理力度空前加大,朝野上下政治還是比較清明的。但是到了乾隆朝,朝綱開始崩壞了,最著名的大貪官和珅就是典型的例子。

下面來說一說清朝一位清官的事兒,讓大家感受一下在乾隆朝當個清官有多麼不容易。孫嘉淦是山西人,出身清貧,自小愛讀書,後來憑藉著文才,高中進士,開啟了仕途。

孫嘉淦在歷史上既是一位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清官。他歷經康雍乾三朝,歷任翰林院檢討、國子監司業、祭酒、河東鹽政、順天府尹、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湖廣總督。在其四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雖頻遭顛蹶而旋即進用。官居一品,是清朝一位著名的宰相級別官員。

宰相告老還鄉,怕被鄉親恥笑,拉幾車磚回家,乾隆:都換真金白銀

要說孫嘉淦比較出名的事兒,那就必定要屬他給乾隆的一封奏疏《三習一弊書》,在這個奏疏裡面,他詳細地告誡了皇帝治國理政、為人處事的原則,讓乾隆深受感動,也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奏疏之一。當然,其在當官過程中,也做了許多實事好事,總之是一位好官清官。

最後孫嘉淦在退休之前,坐上了左副都御史的高位,可謂位極人臣。但是,這位宰相級別的一品官員,在退休之際,卻沒有幾兩銀子回老家。

因為害怕被鄉親們笑話,當了一輩子大官,到老了還沒有一點積蓄,從而丟了自己面子和朝廷威嚴。於是他左思右想,最後只得親自找來一個箱子,裝上幾車磚塊,再僱來幾個車伕,這樣才“風風光光”地踏上回鄉之路。

誰知,孫嘉淦運幾車“錢財”衣錦還鄉的消息,傳到了乾隆耳中。乾隆得知後,感覺非常奇怪,因為孫嘉淦一向不愛錢財,怎麼會有這麼多寶貝。於是他便派人去攔截檢查,看到箱子裡全是磚頭的真相後,乾隆既感動又好笑,立即下令讓人將其箱子裡放滿真金白銀,不讓清官丟面子回鄉。

宰相告老還鄉,怕被鄉親恥笑,拉幾車磚回家,乾隆:都換真金白銀

孫嘉淦告老還鄉之際,還著實風光了一回,晚年生活過的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