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爲何迅速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禍根致使皇位更替頻繁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禍根致使皇位更替頻繁

自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統一全國,到1368年被明太祖朱元璋北伐趕出中原,元朝對於整個天下的統治僅僅存在了不到90年。蒙古鐵騎南征北戰,可以說是威名赫赫,但是曾經強大的元朝政權為什麼迅速崩潰了呢?不得不說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犯下了最大的錯誤。

都說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而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在這上面摔了跟頭。從1115年金朝建立開始,一直到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這段時間內長城以南,長江、黃河流域地區一直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按說忽必烈統一全國後應該與民生息、專心治理國家。但是忽必烈太過於雄心壯志了,在北方不斷與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等獨立的蒙古宗王國家作戰,意圖再次統一蒙古帝國;在東南亞地區連續發動針對日本、越南、緬甸、爪哇等國的遠征,妄想建立超越成吉思汗的功績。忽必烈的窮兵黷武、空耗國力,使得元朝剛建立就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問題;另外忽必烈專注征戰使得國內的建設停滯,這些問題都留給了繼任者使得元朝政變不斷。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禍根致使皇位更替頻繁

1、忽必烈明白元朝要想長治久安必須漢化,因此提拔任用以許衡為首的大批儒學漢臣,並在朝廷內部進行漢化改革。但是忽必烈為了四處征戰、賞賜拉攏蒙古王公、維持天朝上國氣派等等,急需大筆財富,因此重用色目人阿合馬等人幫助自己斂財,處於元朝社會最底層的南方漢人深受其害。這就在朝堂形成了儒臣派與理財派官員之爭,也就是漢人和色目人之爭,這種朝堂鬥爭影響元朝政局變換、皇位更替,1323年重視以儒治國的元英宗遇刺身亡就是典型的例子。

2、每一個皇朝建立過程中都會出現大批兵權在握的重臣,而建國初期收回這些人手中的兵權都是重中之重。但是忽必烈統治初期一心對外征戰,還要依靠大將幫助自己作戰,自然不能收兵權;而到了忽必烈統治後期,由於元朝吏治腐敗、橫徵暴斂,江南各族人民起義不斷,比如至元二十年爆發起義兩百多起,為了鎮壓此起彼伏的叛亂,忽必烈不得不授予地方更多的軍政大權。等到建立元朝的忽必烈死後,權臣無人壓制,甚至於參與皇帝的廢立,比如1328年元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擁立元天順帝阿速吉八登基,元武宗舊部燕鐵木兒擁立元文宗圖帖睦爾登基,河南行省丞相伯顏擁立元明宗和世㻋登基,一國三帝亂象頻生。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禍根致使皇位更替頻繁

3、元朝沒有固定的皇位繼承標準,一般皇位傳承就是有嫡子立嫡子,無嫡子立長子,無子就兄終弟及,但是忽必烈從一開始就沒立下好頭。1294年忽必烈駕崩,以立嫡立長的標準看繼位的應該是晉王甘麻剌,但因為忽必烈更寵愛鐵穆爾,使得鐵穆爾登基,這樣立嫡立長的規矩就算廢了。

1307年鐵穆爾死後,元武宗繼位,立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約定兄終弟及,一旦愛育黎拔力八達去世再將皇位傳給元武宗的兒子。但是1311年元武宗去世,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後違背了約定,依仗皇權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元朝弄到最後一切繼位標準全沒用,誰權利大、兵多誰就是新皇帝。而依照蒙古傳統,所有的皇族成員成年後都要領兵、掌握大權,這政變、造反能少了麼?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禍根致使皇位更替頻繁

真金劇照

可以說元朝迅速滅亡的很多問題都是忽必烈埋下的。當然元朝曾經有過一次轉變命運的機會,就是忽必烈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孛兒只斤·真金繼位。真金是忽必烈的嫡子,出身高貴、威望甚重,力壓所有皇族成員,繼位名正言順;另外真金從小深受儒學教育,就是一個漢化的蒙古人,深受漢臣擁戴,一直致力於推動元朝的漢化進程;最後真金勤政愛民,反對橫徵暴斂、壓榨民力。要是真能由真金繼位可能元朝的很多弊政都能得到改變,可惜1285年真金因為“禪位風波”憂鬱成疾英年早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