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包青天大家都熟悉,敢頂撞漢文帝的張釋之你知道嗎?

海瑞、包青天大家都熟悉,敢頂撞漢文帝的張釋之你知道嗎?

張釋之,字季,堵陽(今河南南陽)人。

注意他是有字號的人,之前我們就說過,一般古人名字有字號的人,都是非富即貴者,當然這張釋之也不例外,只不過不同的是,張釋之家裡的錢,不是他的,他的生活也僅僅是能餬口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早年的張適之混的並不怎麼樣,漢文帝壓根就不知道在宮廷中,還有他這麼一個人存在。

當時張釋之的官職是騎郎,這是一個官級不高的職位。

他不像前面我們所提到的吳公和賈誼,是憑藉自己的政績和才能,被漢文帝破格提拔上來的。

張釋之這個官,那可是用真金白銀買來的。

古代的時候,若是想當人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當官的途徑無非就是舉賢良,還有一種就是若是你們家的錢比較多 ,可以拿一些出來送到朝廷去,然後用這些錢換一個品級不高的官來當。

這樣買來的官,在當時恐怕不僅僅是張釋之一人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通過這種途徑來當官的,有幾個是有真材實料的。

這就難怪漢文帝對張適之視若無睹了。

由於官職比較低,張釋之在這個騎郎的位置上,並沒有做出過什麼貢獻來。

因為他對國家沒有做什麼貢獻來,所以,他的俸祿也僅僅夠他日常開支而已。

在他花銷比較大的月份,都是他的哥哥在資助他。就是他之前的官,也是用哥哥的錢來買的。 張釋之在朝中做騎郎,這一當就是十年呀。

眼瞅著他這一輩也可能就這樣了,這時候張適之就有了新的想法,與其在這裡混吃等死,不如回家跟著二哥學點賺錢的買賣來做。

其實張釋之想辭職的真正的原因,就是他對二哥有愧疚。他不很願意再讓二哥來救濟自己了。畢竟自己大小也是一個公務員,吃皇糧的人。

當然,他哥哥並沒有責怪過他,只是他單方面這樣想而已。

既然想到了辭職,那就寫辭職報告吧。

你還別說,張釋之這一辭職,還真給他帶來了機遇。

首先發現他是個人才的是當時的中郎將袁昂。

袁昂在得知張釋之要打包走人的時候,就去面見了漢文帝。

袁昂告訴漢文帝道:“我們這裡有一個叫張釋之的騎郎,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由於他做了十年的官,沒有受到過任何的提拔。所以,他打算辭職不幹了。這個人你一定要留住,放他走就等於是流失了人才。”

這正是漢文帝在招攬人才的時候,他一聽自己身邊就有賢良的人,漢文帝先是竊喜。

於是,漢文帝就把袁昂給叫了過來,先給他來個面試吧。

張釋之終於有了見皇帝的機會了,對於他來說,這個機會肯定不能再錯過了,否則真的要回家養老了。

來到漢文帝面前,張釋之對漢文帝提問的如何治國治民的問題,雖說是對答如流,但是,在漢文帝聽來這些都是些假、大、空一類的概念。

漢文帝並沒有聽出張釋之有什麼高明之處。

文帝告訴張釋之:“你能說些讓我聽的懂的話嗎?落地一點的,不要假、大、空。”

張釋之當然知道漢文帝想聽什麼了。

於是,張釋之開始給漢文帝談論起秦亡漢興的事情來。

漢文帝聽的是入了迷,他對對張釋之獨到的觀點很滿意,覺的張適之確實是一個人才。要留住他,那就給他提拔吧。

漢文帝任命張釋之為謁者。

這時候的張適之終於揚眉吐氣了,因為謁者是在漢文帝身邊做事的,對於官員來說只要有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就不怕出不了頭。

從此,張釋之的官途開始火箭式的上升了。

下面我們來看看張適之具體做過哪些事,為什麼漢文帝那麼的喜愛他。

據說,有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到上林苑打獵。

當他們來到養老虎的虎圈的時候,遇到了主管上林苑的官員上林尉。漢文帝就問了上林尉,關於怎麼來養這些兇猛的動物的問題?

但是,令漢文帝想不到的是,這個上林尉竟然是吞吞吐吐的,半天說不上話來。

漢文帝看出了些端倪來,這個上林尉也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水貨。

這時候有一個主管虎圈的嗇夫,聽到漢文帝問的這些問題,很湊巧這些都是他擅長的。

為了不至於讓自己的上司難堪,他就主動的走了過來,把漢文帝提問的問題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

誰知,漢文帝聽後竟然拿他兩個人做起對比來了。要是這樣比的話誰的水平高,誰的水平低,那還不是一目瞭然的。

漢文帝批評了什麼都不懂的上林尉,想讓張釋之提拔那個嗇夫來做這個上林苑的主管。

張釋之不同意漢文帝的觀點,在張釋之看來上林尉的主要工作是看管上林苑,他只要能把整個上林苑給你管理的井井有條,不出差錯,那就是他的功勞。

至於具體到那麼細節的問題,就算大羅神仙在世,也是難以知道的那麼清楚的。

張釋之沒有答應漢文帝,他想試著來說服漢文帝。

張釋之問了漢文帝一個問題。

“陛下以為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

漢文帝不假思索的說道:“那還用說,他們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

張釋之說道:“你想想這兩個人也都是不善言辭的呀,如今您若是把那個伶牙俐齒的嗇夫給提拔了上來,這不就是給了天下人一個錯誤的信號嗎?”

“以後若是人人都效仿巧言令色的嗇夫,靠一口漂亮的話就能得到提拔重用,那麼這個國家還有忠勇之士嗎?所以說這個嗇夫是堅決的不能提拔的。”

漢文帝一聽,張釋之說的這話確實有道理,這才沒插手這件事。

在回去的路上,漢文帝一直在琢磨這件事,覺的張釋之今天的表現很好。

漢文帝讓張釋之陪同自己坐一輛車回城。

在車上張釋之又給漢文帝講解了些關於秦朝在執政中的弊端,這次的講解又是令漢文帝大開眼界。

回到都城後漢文帝再次給張釋升了官,直接讓他做公車令。

公車令這個官職主要是管理長安城裡的司馬門以及在宮廷中做夜間巡視的工作。

也就是說凡是在這些地盤進出或是想求見皇帝的人,都是由公車令張釋之來為皇帝傳話的。

皇帝說見你,你才能進門,說不見,你只能哪裡來再回哪裡去。

話說張釋之剛做這個公車令不久後,他就抓了一條大魚。

這條大魚就是當時的太子劉啟和他的弟弟。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時漢法規定。凡是車馬經過司馬門時,所有的人員都要下車。否則,一律按法處置。

這兩個人就是在經過司馬門時,沒有下車被張釋之抓到了。

可是這兩個人不是一般人呀,張釋之會不會對他們網開一面呢?

當然不會了,張釋之認為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於是,張釋之就命令手下把這兩個皇子給扣押了。

皇子被扣押的事,被薄太后知道了。

薄太后大怒,罵張釋之是個什麼東西,敢抓他的人。為了怕自己的孫子吃苦,薄太后趕緊讓漢文帝下了一道詔書,讓張釋之把自己的孫子給放回來。

漢文帝知道這件事後,弄的他也是無地自容,他趕緊跑到薄太后那裡去贖罪,說了些自己教子無方,很慚愧之類的話。

但,通過這件事,漢文帝對張釋之就更加的讚賞了。

這個人執法之嚴,當真是無人能出其右。你想連太子也就是未來的皇帝他都不懼怕,試問天下還有能讓他怕的人或事嗎?

想到這裡漢文帝又提拔了張釋之,讓他做了中大夫。

緊接著漢文帝覺得以張釋之的才能,讓他做中大夫還是委屈了他,又開始把他提拔為了中郎將。

中郎將這個官職已經屬於高官了,僅次於將軍。

可以說張釋之這時候已經成了漢文帝最為看重的一個官員,無論漢文帝走到哪裡,身邊都會有張釋之陪同。

可是,同時危險也長在一步步向他靠近,他畢竟得罪了太子。

有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去看自己的陵墓去了。古代的皇帝,一般都是在登基當皇帝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自己選風水寶地建造墓室了。

截至目前為止漢文帝的霸陵,建造的也差不多了。

所以,漢文帝就帶著他比較倚重的大臣來顯擺顯擺自己的墓地了。

當然漢文帝帶這些重臣來,不是讓他們白參觀墓室的。而是讓這些人給他出謀劃策,討論一下,在自己百年之後,要怎樣做才能避免盜墓賊進入他的陵墓這件事。

在古代,盜墓都是被視為犯了最重的罪的,若是抓住這些盜墓的人,那都是要滅族的。

即使是這樣,因為墳墓裡藏有大量的黃金珠寶,很多盜墓賊還是願意冒險一試的。

漢文帝向諸位大臣說道:“如若我用北山的石頭做槨(就是棺材的最外一層),再用苧麻的絲絮賭住所有的縫隙。然後在用最粘的膠把它們融為一體。這樣做肯定就沒有人能打開我的棺槨了吧?”

大臣們一聽說,都是去逢迎漢文帝並且一直衝著漢文帝樹立大拇指。

只有張釋之反對。

張釋之說:“若是棺槨裡面放有能引起人的貪慾的東西,即使用南山來做棺槨,它也是有縫隙的。若是棺槨裡沒有放能引起人的貪慾的東西 ,即使沒有棺槨,它也是最安全的。盜墓者去不去您的墓室,是由裡面有沒有財寶來決定的。”

張釋之這一番話說的漢文帝是大跌眼鏡。漢文帝經過久久的考慮,對張釋之說道:“還是你小子說的對。”

這也是為什麼霸陵至今都保存完好的原因。因為漢文帝聽了張釋之的意見,在自己百年之後選擇了薄葬。

霸凌能有今天,張釋之功不可沒。

經過這件事,張釋之終於邁進了朝廷的核心官員之列。他又被漢文帝提拔為九卿之一的廷尉,年俸祿是兩千石。

以上我們所講的那些事情,根本不足以成就張釋之的美名。

他在廷尉之職上的秉公執法,才是被人們樂以稱道的事。

下面我們說兩個張釋之在廷尉之任上判過的最經典的兩個案子。

第一件就是關於漢文帝車馬被驚嚇的事情。

有一次漢文帝外出,那時候皇帝出行,為了防止不安全因素的發生,都是會戒嚴的。

也就是皇帝所經過地方,車馬人等閒雜人員都不能出現在皇帝車隊的視野範圍之內。

話說,漢文帝這次出行走到中渭橋這個地方的時候。本來平靜無人的大路上,突然從橋下跑上一個人來。這個人一上來 ,正在行走的車馬受了驚嚇,差點把漢文帝給抖出車外。

這讓漢文帝很是氣憤不已。

漢文帝就命令手下,把這個不知死活的人給抓了起來。

由於張釋之是廷尉,所以,這件事就交給了張釋之來處理。皇帝希望張釋之能給他出這一口惡氣。張釋之接到命令後就開始審訊這個人了。

原來這個人不知道皇帝要經過此地,這隻能怪當時的媒體宣傳的不到位呀。

那時這個人只見諾大的一條馬路,竟然沒有人行走,覺得有點蹊蹺。

就在這時,只見遠遠的有一隊人馬疾馳在路上,直到此事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索性他就偷偷的躲在了橋下。

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聽到路面上沒有一點聲音了。以為這隊車馬已經過去了。

所以,他才敢出來的。

誰知,他出來時正好趕上皇帝的車駕經過,這才驚了皇帝的駕。

張釋之一聽,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呀。

既然是無心之過,那也不能重判人家呀。

張釋之就依法給了這個人相應的處罰,那就是“罰金四兩。”

這個叛決上報到漢文帝那裡,漢文帝一看就是龍顏大怒。

十一

這個人可是差點要了我小命的人呀,你張釋之竟然叛了這麼一個不痛不癢的處罰,漢文帝不幹,把張釋之叫了過來。

張釋之看到正在發怒的漢文帝,也不懼怕,他要讓漢文帝輸得心服口服。

張釋之說道:“先帝制定的法律是幹什麼?是讓天子和百姓共同來遵守的。”

“關於這件事,漢朝的法律明明就是這樣規定的。如若你讓我加重對這個人的處罰,對公來說法律就沒有任何權威性可言了,對私來說人家當事人也不幹呀。”

“我做這個廷尉就是要帶領大家公正執法的,所以這件事我這能這樣叛。”

本來生氣的漢文帝,聽到張釋之這麼一說,怒氣也消了。

漢文帝不得不承認張釋之的判決是對的,只能把那個人乖乖的給放了。

至於張釋之處理的第二件事,這在當時來說真的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原因是高祖劉邦廟裡的一個玉環被人偷走了。

對於漢文帝來說,這是讓祖上蒙羞的一件事,這樣的事竟然發生在了自己執政的時候,這還了得。漢文帝發誓不處罰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他當這個皇帝也當的太慫包了點。漢文帝下令,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這個這個盜賊給挖出來。

十二

皇帝要決心做的事,這要這個人還活著,還在這個地球上,他就跑不掉。這個盜賊當然是被漢文帝抓了起來。

漢文帝又把這件事交給了廷尉張釋之來處理。

張釋之也清楚這件事對於漢文帝來說是多麼的重大。而且漢文帝再把犯人交給張釋之手中之時,還特意的囑咐過他,一定要嚴懲這個人。

張釋之當然不敢小覷這件事了,為此他還查遍了之前所有的法律文書。

可惜從來都沒有這樣的先例發生過。

張釋之只能依照當下的法律規定來做出判決了。

最終,張釋之對這個盜賊的判決是死刑。

當他把這個結果上報給漢文帝時,漢文帝再次有了想罵孃的衝動。

漢文帝找到張釋之告訴他:“你的判決無效,這個人肯定是要滅九族的。”

張釋之看到漢文帝這副地痞流氓的模樣,就想發笑,但他還會沒有笑出聲來。

張釋向漢文帝說道:“好,今天我依你滅他的族。但是,你要知道,他僅僅是偷盜了一個玉環呀。萬一那一天再有個不知死活的傢伙,把高祖的墳墓給盜了,我問你到那時你能怎麼處罰他?”

“法律上明明規定,最重的罪罰就是滅族了。按照您的看法若是偷盜一個玉環和盜墓,得到的懲罰是一樣的。那以後有偷到行為等人,乾脆直接去盜墓不就得了。”

張釋之這一席話說完,漢文帝又平靜了下來。沒辦吧,張釋之說的確實對呀。

這時的漢文帝依然是不甘心,但,他不甘心又能怎樣。

這就是不畏王權的張釋之,他得到的人民稱頌,是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