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進入河南省立洛陽師範時,校長是張正祜,很少與學生見面

我們入校時,校長是張正祜,字子英。張校長不大在校內,很少與學生見面。主持校政的是校務主任劉含章,兼任公民課教師。他深居簡出,很少集合學生訓話。教務主任底華甫兼教數學。他樸實忠厚,木訥少言,對學生愛如子女,數學又教得好,學生敬之如父。

我們進入河南省立洛陽師範時,校長是張正祜,很少與學生見面

訓育主任李文彪,講話少文采,經常訓斥學生,大家不喜歡接近他,一些調皮學生給他起了一些不敬的諢號。軍訓教官有兩位,是綏靖區長官部派來的營連職軍官。一位姓周,一位就是到西峽招生的王朝選。每週兩節軍訓課,一至三年級均有,課堂上講《步兵操典》,室外練習隊列、射擊、壕塹戰、迂迴衝鋒匍匐前進,大家很有興趣。

我們進入河南省立洛陽師範時,校長是張正祜,很少與學生見面

不知道學校是否有國民黨黨部,三青團的組織是有的,還不斷髮展新團員。校本部設“三民主義青年團洛陽分團洛師分隊”,各年級設支隊,有支隊長。不瞭解三青團有什麼活動。只記得學校遷回洛陽後,我們三年級參加了洛陽分團舉行的一次青年學生演講比賽,我是推薦出的四名代表之一。講題是“抗戰勝利後青年的建國重任”,我獲得第二名優勝獎。

我們進入河南省立洛陽師範時,校長是張正祜,很少與學生見面

教師大多是舉家住在學校的,陣容比較強,據說北師大畢業生佔一半以上。戰時無課本,只國文、數學印有講義,其他各科都是課堂抄筆記,一學期集幾大冊。學期考試很嚴格,常集中在大禮堂內,一、二、三年級的學生打亂原班級混排,十數名教師監考。但作弊的學生仍有,一次考試下來,公開記過的佈告就有我最敬愛的老師有三位:地理教師何家修、博物教師徐濟原好幾張。

我們進入河南省立洛陽師範時,校長是張正祜,很少與學生見面

國文教師王碧岑。他們除了學識淵博、教學認真、教課生動之外最可貴的是關心愛護學生,為貧苦的學生排憂解難,在學生思想陷入迷惑的時刻能及時給以指導。1945年春,蔣介石借抗戰為名,組建他反共的嫡系部隊,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學校停止上課,進行大動員。我校在洛河灘開了幾次師大會,會場上喊出“ English打不了日本”、“熱血青年到前線去”等口號,搞得人心沸騰。

我們進入河南省立洛陽師範時,校長是張正祜,很少與學生見面

我的愛國心也被激盪起來。在準備報名前夕,我找王碧岑老師商量,他壓低聲音說:“我也是學校愛國青年從軍動員會的成員之一,但我不能不告訴你:還是不從軍的好。”接著他給我談了當時的形勢,以及國民黨組建青年軍的實質。我欣幸得到王老師的指導,那次沒有從軍。

我們進入河南省立洛陽師範時,校長是張正祜,很少與學生見面

後來學校回到洛陽,通貨膨脹,我上學極度困難,蒙王老師幫我介紹代課位置。1946年暑假我在洛陽關帝冢小學代課兩個月,補足了一學期生活費的缺數。1947年春,王老師又介紹我們三位同學包了一個教師的位置,輪流去上課一個多月,卻拿到一學期的工資,助我們順利渡過臨畢業的難關。解放後,王老師先後在開封師專、鄭州大學任中文系教授,我曾兩次拜訪他,得知王老師早在1939年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