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史:历朝历代最后一个皇帝的荒唐事——商

上次,揣史给大家介绍了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桀。今天给大家说一说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从小大家就对商朝的了解可能是通过电视剧《封神演义》,动画片《哪吒传奇》,当然也有人可能读过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小说《封神演义》,大家通过通俗读物或多或少对商朝有一定的了解,商纣王,妲己,姜子牙等人物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历史上的商纣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果仅仅只是两个称号,还不至于如此郑重其事。因为拥有这个称号的那个人,代表着一段历史,一段影响中国数千年文化走向的历史。同样是这段历史,由不同的人来写,就有不同的模样和结果。两个不同的称号,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族群对历史截然相反的认知。在中国历史上,历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官方出面修的正史,代表着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一种是野史,代表着民间的历史认同和评判。毕竟商朝离我们太过遥远,和夏桀一样大家只能人云亦云,但是我们却要客观公正的看待或是评价一个人,即使一个人再怎么的一无是处,他还是有可能有一些优点的,这就要我们去发现了。下面我们还是根据史料分析,毕竟研究历史一定要在史料的基础上。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为,不尽心朝政,是中国有名的暴君。为了惩罚那些反对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的酷刑。他还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不仅如此,纣王还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室。为了供自己玩乐,纣王还建造了宏伟的鹿台。鹿台高千尺,宽三里。按照姜子牙的预计,这个工程要完工需要三十五年,足见其工程之浩大。纣王命北伯崇侯虎监造鹿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时两年四个月。三十五年的工程,仅用两年四个月便完工,纣王的搜刮民财之重,可见一斑。纣王的生活越来越糜烂了,他还下令用酒装入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同时又叫祼体男女互相追逐嬉戏,生活靡烂荒淫至极。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记载,其中开列了纣王的六条罪状:近女色,喜淫声,不敬鬼神,荒于国政,耽于饮酒,杀害忠臣。

现在我们要提出一些质疑,《史记》成书于汉,《尚书》乃孔子整理编撰,可惜,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作为儒家经典遭到毁灭性打击,后来,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后经孔子后人再次整理,之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动荡,我们就不做赘述,所以《尚书》也可以说是成书于汉。且都是根据民间流传,在时效性上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的真实性。二.周朝经历了近800年的历史,后一个朝代在历史编撰上难免会对前一个朝代加以描摹。而《尚书》关于帝辛的描写关于纣王的荒虐,我们现在看到的记载都是周人在周朝时的评价。自古成者王侯败者贼,作为一个以下犯上夺得王朝的周,他怎么可能记载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实际上,您仔细想想,所谓酒池肉林根本就没有可实施性,而妖后妲己恐怕更是妄加揣测居多。

而最早的《尚书》则这样记载武王伐商时宣称的商王罪状: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三是用小人(出身低微);四是听信妇人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祖先。这些罪状根本就跟暴虐没有半毛钱关系,而其余罪状则大都是后世所加,而离当年之事已有千年之久。

《韩非子·说林》和《语衡·语增》记载商纣王“酒池肉林”、“长夜之饮”《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徧观各仓库府臧之积,欲以见汉广大,倾骇之。”先秦文献对他的指责并不多,甚至有些文献称赞商纣王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各种各样对他不利的指责越来越多。

那么有哪些人对于帝辛的残暴提出质疑呢?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曾言:“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殷纣王的不善,不如传说的那样严重。因此,君子非常憎恶居于下流,一旦居于下流,天下的一切坏事比如坏名都会归到他的头上来。宋人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翻开《尚书》、《史记》等,桀有的罪恶帝辛都有,而桀没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象的罪恶的集大成者,亡国是其罪有应得。这和我在上一篇的观点不谋而合。当然这些都要在具体史料文物的研究基础之上。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指出,武丁之后是商朝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的,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但未言其姓名。而郭沫若亦著《驳》,对胡适的历史虚无主义谬论进行全盘否定。郭氏指出:这个人就是帝辛。解放后,郭沫若曾亲临殷商故地考察。

客观地来看商纣王,这个帝王当然荒淫、暴虐、残酷,但也做了一点利在千秋的事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当时这些地区生产力低下,小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正向中原地区伸展,纣王的祖父、父亲都在步步退让。直到纣王时期,组织大规模军队与之对抗,最终平定东夷,打到长江下游,中原文化也随之传播到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一带,这为后来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创造了先决条件。

“尽信书不如无书”,面对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书还是多提几个疑问,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比较好。过去,将纣王说得“暴虐荒淫”是一种极端,如若只看见其功勋卓著,将是另一个极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