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1、涿鹿之战(今河北涿州地区)

这是发生在原始社会的战役。据传战争前,蚩尤部众首先将炎帝击败,占领了华夏部族的大片地区。炎帝为了维持部落生存,向黄帝救援。 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的整体利益,便答应炎帝族的请求。率众与蚩尤的部众在涿鹿大战。

传说蚩尤率领所属72氏族(或说81氏族)利用浓雾天气围困黄帝。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雕待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后得到玄女相助,冲破迷雾才得以击败蚩尤,在中冀之野(河北冀州地区)将其擒杀。

涿鹿之战其实无确切的史料可考,其与划时代的意义呈现给后人,华夏集团占据中原地区的基础,起到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崔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2.牧野之战 (河南淇县)

商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锐化,商王统治残暴不仁,激起国民反抗。他的儿子纣王即位后,统治更加暗无天日。

商的西方属国周国的国势日益强大。武王即位后,见灭商时机已经成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兵讨伐商朝,双方在牧野交战。周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馋言、不祭祀祖宗、暴虐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激发起从片将士的敌忾心和斗志。商朝士兵不满纣王残暴统治,纷纷倒戈,引导周兵攻入殷都。纣王自知大势已去,当晚仓惶逃回朝歌自焚而亡,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我国著名的战役中,它终止了殷商王朝将近600年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其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3、长勺之战(山东莱芜苗山镇)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公子小白先于公子纠抢得齐国政权。巩固君位后决定兴师伐鲁,以报鲁国以前支持公子纠的宿怨,企图一举征服鲁国,扩张齐国势力。

此战中,齐拥兵三十万,鲁三万,齐在管仲的带领下,对齐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进攻都未凑效。鲁由曹刿率兵,军阵稳固、斗志昂扬,曹刿深具谋略。等到齐军疲备不堪、士气沮丧时,才率部队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齐军逐出鲁境。成语“一鼓作气”也是由此而来。

此战在历史上可谓是以少胜多,后发制人,敌疲我攻的谋略取胜而著称。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4.城濮之战(山东鄄城西南)

春秋时期,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 ,齐国首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渐衰。争霸焦点转移到晋楚之间。

晋文公继位后不仅重视经济 、军事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 “文之教也”,教导人民知义 、知信、知礼 。在物质上、精神上、制度上都做好了称霸的准备 。

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进行首次争夺中原霸权大战。晋文公以兑现当年流亡受恩于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为由,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以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退避三舍”也由此而来。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5、马陵之战

今山东省郯城县附近,(有说河南范县境内)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庞涓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进入魏国境内。庞涓闻讯,弃韩而回。

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示弱”的方法,诱庞涓上钩,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孙膑在此战中用的便是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势篇”所说的“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虚实原则于实战的运用。经此战,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6.长平之战(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

发生在战国后期,(周赧王五十三年至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60年,赵国经赵武灵王改革,国力大增,成为东方六国中的最强国。

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攻打赵国。赵国廉颇坚守不出,秦军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赵括,廉颇容易对付、快投降了。赵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换下廉颇。

赵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纸上谈兵”将领,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围歼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剩余240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在此战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7.巨鹿之战(河南平乡县西南)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十二月) ,章邯移兵邯郸,率兵20万在巨鹿围住以赵歇为首的起义军。

赵歇无奈之下向楚怀王求援,怀王派宋义与项羽率兵5万出征。后因宋义被秦军气焰吓到,到安阳停留46天不敢前进,项羽便痛杀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

渡河后,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他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个个奋勇死战,一以挡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俘获了秦国统率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得以解围。

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而项羽以5万破20万之名成就了“楚霸王”自此千古留名。这也是“破釜沉舟”的典故。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8.垓下之战

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境内、一说在河南鹿邑县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天下已成楚汉争霸之势,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进行了殊死博斗。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项羽引兵东撤,刘邦率军实施战略追击,项羽军被包围于垓下,当时汉军约30万,且精力充沛,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只有10万,久战疲惫,饥寒交迫。夜里,楚军四周围唱起楚歌,彻底将楚军士气崩溃。

项羽见大势已去,突出重围后到了乌江,觉得心灰意冷,无颜只身再见江东父老,便拔剑自刎了。一代英雄,就这样血洒乌洒之滨,时年31岁。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四面楚歌”的典故便是由此出处。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9. 昆阳之战(今河南省叶县)

公元23年,刘秀在昆阳以少胜多,消灭了王莽主力,新朝败局已定。刘秀之后重建汉朝,是为汉光武帝。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

王莾新兵四十二万,而绿林军只有一万七千人,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10. 官渡之战(今河南中牟东北)

公元200年袁绍攻曹,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昌,曹操以两万兵力迎战,官渡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曹操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沉着应变,乌巢烧粮,趁袁绍军心动摇,发动猛烈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为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11. 赤壁之战

(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相遇。孙刘联军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利用“周瑜打黄盖”之计火攻遭船,曹军伤亡惨重,大败而逃。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终致战败。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12.淝水之战(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公元383年,8万东晋军大败80万前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战的这些成语故事充分凸显着此次战役的传奇气质。这场战役,东晋以不足8万之众,瞬间将号称百万的巨人击倒,遍观人类历史,堪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八十万的“乌合之众”倒在了八万“忠勇之师”面前。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13.唐灭东突厥之战

地点:定襄、阴山、碛口、灵州

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唐军大胜,灭东突厥国。唐军在李靖的统帅下,铸就史上一代名将之盛誉,与其长途奔袭、以寡击众,于茫茫草原之地,一举戮灭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帝国之旷世传奇密不可分。。

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遭李绩军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颉利逃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西北的沙钵罗部落,欲投奔吐谷浑,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送往长安。

这是中原农耕文明再次于战略上全面压倒北方草原文明的标志性战役。与卫青、霍去病们不同,李靖的胜利来的堪称轻松至极;大唐也未如大汉帝国一战而竭,反倒是由此开启了中国帝制历史中,辉煌绚烂的盛世之门。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14.黄天荡之战(南京东北)

公元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会八年)冬,金太宗完颜晟以完颜宗弼为统帅,率军号称10万南下攻宋。占领建康、临安、越州、明州,宋高宗赵构一直逃到海上,才免遭俘虏。金军北辙时,途中遭到南宋名将韩世忠阻截,发生了著名的黄天荡之战。

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金天会九年)正月,韩世忠为隐蔽企图,亲至秀州(今浙江嘉兴)过上元节,张灯结彩,歌舞欢庆。乘金军不备,率军8000人、战船百余艘急趋镇江,与金兀术约定决战日。

决战当日,韩世忠夫人梁红玉身先士卒,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击鼓指挥作战。

此战,宋军以少于金军10倍的力量把金军围困48天之久。沉重的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扭转了南宋军总打败仗的局面,大长了宋军抗金救国的士气。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15.宁远之战(今辽宁兴城)

公元1626年正月(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 ),努尔哈赤率诸王大臣,统领6万大军,进攻宁远。宁远城中士卒不足2万,守城名将袁崇焕深明利害,坚守不撤,誓与宁远共存亡。

宁远军民个个浴血奋战,杀伤后金1.7万人,粉碎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明朝称这场胜仗为"宁远大捷"。

中国古代十五大著名的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