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眼前一红人,衣锦还乡后写一对联,道尽世态炎凉

俗话说得好,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的时候,自然也就少不了一尝人情冷暖。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是袁世凯眼前的红人,衣锦还乡后写了一副对联,入木三分。此人名叫雷震春。

在北洋大舞台上,听多了曹锟、段祺瑞、张作霖等人的名号,相比之下,雷震春这个名字却是有些冷门。虽然在后来鲜有人提,可在当时,雷震春还是名头不小的,至少和袁世凯关系比较铁。

袁世凯眼前一红人,衣锦还乡后写一对联,道尽世态炎凉

早些年投军当兵的时候,雷震春在淮军吴长庆部下。吴长庆是淮军名将,也是爱才之人,没多久就提拔雷震春当了书记官。对于袁世凯来说,吴长庆也是恩同再造。

年轻时候的袁世凯科举失利,又不愿意在家乡养尊处优,因为父辈的交情,被吴长庆招到军中任职得以施展拳脚。就在吴长庆平乱朝鲜的时候,雷震春认识了袁世凯,为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雷震春一生呆过两次军校,一次是天津武备学堂,这次深造为天津小站练兵做新军教官打下了底子;一次是北洋行营将弁学堂总办,也就是保定军校前身的校长职位,这次是袁世凯提拔的。后来还做过江北提督、河南护军使、军政执法处处长。北洋时期和杨度等人被称之为十三太保。

袁世凯眼前一红人,衣锦还乡后写一对联,道尽世态炎凉

农家出身能有此出息,雷震春无疑是光宗耀祖了,也就是在做江北提督的时候,雷震春来了一次衣锦还乡。只是这前后的反差让他大跌眼镜,很是感慨。

当时一收到消息,老家宿州乡绅欢迎的队伍就长达十里,极尽逢迎之态。联想到当年投军之前在家乡的时候,幼年丧父,吃不饱穿不暖,因为老实耿直被族长诬告,雷震春感慨万千,当即写下了一副对联,贴联退客;

家贫穷,千把钩,抓不来至亲好友;

人富贵,万杆枪,打不离王八龟孙。

袁世凯眼前一红人,衣锦还乡后写一对联,道尽世态炎凉

短短二十余字,真是道尽了世态炎凉。当时雷震春母亲已经病逝,为一解思母之情,弥补生前的亏欠,他重新葬母,举办了空前的大出殡。一位族叔当年曾替其葬母,雷震春还特意为之修建了一座府邸,以示报恩。

袁世凯死后,雷震春这位当年的红人也风光不再,在段祺瑞讨逆军的讨伐下,被判了无期徒刑,后来因为曹锟的作保才获得特赦。其人或许早已被遗忘,可当年反映世态炎凉的对联则堪称经典,流传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