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大學生合理「增負」值得點讚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整頓本科教育教學秩序,嚴格過程管理。全面梳理各門課程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同時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9月5日,新華社)

不少中學老師和家長在鼓勵孩子們考大學時,常常會以“你現在辛苦點,上了大學隨你怎麼玩!”“考上了你就徹底自由了!”等開頭。事實證明確實如此,除了國內知名重點大學,其餘院校的學生踏進大學校門等於“放飛自我”,男生忙著玩遊戲、女生忙著逛街追劇,認真學習的人鳳毛麟角。只要不違反校紀校規,考試保證有成績、畢業論文保證能寫完,基本都能拿到畢業證。有段時間網上甚至流傳著“沒有掛過科、沒有曠過課的大學不完整”的說法。

大學之所以會如此“自由”、如此“毫無壓力”,一方面是由於大學生對本科學習的不夠重視。另一方面,也與高校“嚴進寬出”的管理模式、大學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工作方式密不可分。學生“懶得學”、學校和老師“懶得管”,於是大學生們就成了徹徹底底的“自由主義者”。許多人四年下來,真正學到的專業知識寥寥無幾,再加上沒有什麼過人的天賦、能夠傍身的技能,畢業就等於“失業”。長此以往,不僅嚴重影響大學生個人的就業,也影響了整個社會的人才質量及後續的研究生教育。

當下,教育主管部門很顯然已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教育部部長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難度。此次出臺的《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更是作出了明確的要求。雖然多年本科教育的“沉痾舊疾”無法隨著這些要求立刻“藥到病除”,但為大學生合理“增負”的大方向是十分正確的,相關提法也十分值得點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們座談時,引用了《禮記·大學》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大人之學”或者“君子之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性,並且推己及人,把這種品性運用到教育和引導人上去,最後達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如今的大學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培養有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的一代新人,這些人應該是有理想、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也有服務社會的熱情。這樣的人才是服務於國家發展需要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些並不只是名牌大學才有的“專利”,而是每一所具備本科教育職能的院校,該有的育人方向。大學往往是人精力最為旺盛的年齡段,更是學識、性格的形成關鍵時期,四年的經歷很可能影響著整個人生的軌跡和理想追求。倘若在這段時期內缺乏正確引導、合理管束,靠矇混過關,即使眼下能順利畢業,日後知識、能力等各方面的短板也會日益凸顯。

一個人唯有在本該學習的階段,如海綿洗水辦積累知識、增長本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日後經得起風雨與考驗,才能在踐行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更好地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因此,無論是大學生本人,還是高校行政管理者與高校教師,都應當正視和珍惜大學教育,讓其迴歸真正的“大學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