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授建议,40岁以下职工按工资比例交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你怎么看?

用户65969511


这条建议再一次证明了,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专家空有头衔,实际是多么地无知和无良。

生育与否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

生还是不生,生一个还是生十个,这都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只能由个人的意愿去决定,任何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干预甚至强制限制这项权利的做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无论是过去的计划生育,还是现在专家提倡的生育基金,本质上都是对个人生育权利的粗暴干涉。当然,这些政策和想法的确在特定的国情下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如果国民最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我们努力建设又是图个什么呢?

你可以制订政策和导向,去鼓励,但不能直接或者变相强制。


对女性的不尊重

女性是什么?生育的机器吗?你说不生就不生,你说生就生,你说生几个就生几个,我就问问这子宫到底是不是个人的器官?

现在女性就业就充满了歧视,这样逼着生二胎,我就问问,哪个企业还敢招女员工?隔两年就休一次产假。咱们国家的女性没那福分,各个都可以全职在家,一样要出来找工作挣钱,这政策一出,还让人家怎么找工作?


别没事就盯着我们口袋里的钱

无论这个提议打着怎样的旗号,站在怎样的高度,本质就是一条:不生二胎就罚款。有人会说不生将来也会还给你啊,如果你这么想,请你把每月的收入转给我,我承诺,几十年后,你退休了,我再还给你。

我们是比原来富裕了一些,但这钱不是风刮来的啊,那是我们辛苦付出的回报,也是国家高速发展国民应该享有的红利,凭什么你一句话,就每个月要扣掉一些?


这点钱不够看

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就这点基金,奶粉钱都不够。

你说可以减少开销,养得糙一些啊,不用喝进口奶粉,不用上私立幼儿园,不用买学区房,不用报兴趣班,不用出国...奇怪了,我们多花钱,多辛苦,多生一个,到头来非但没有任何好处,还让孩子获得的各种资源减少,降档了,专家你告诉我,作为父母图啥?


爱陪娃的熊叔


实际上太多人很激动,是没有注意到:刘志彪的这个提案中,设立育基金属于中期措施,所谓中期,也就是5-15年以后的事,并非要现在就要征收。

很多人没看完全文,发现要扣工资就开始骂了,但其实这一点只占全文的10%不到,让我们看看其他95%部分他讲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理一理。看看他全文说了啥。


在他的方案中,促进生育的政策分为:短期措施,中期措施,长期措施。


短期措施(3-5年):全面放开生育,重建国家公共托幼体系,幼儿园可能要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小学会增加在校时间,减轻父母们的负担。


中期措施(5-15年):用生育基金来补贴生育多的家庭,同时延长产假时间,建立育儿假制度,给二孩家庭提供住房补贴等等。


长期措施是(15-30年):对二孩家庭减税,给相关企业减税,发育儿津贴等等。(等于是让政府从国防办公经费中省出钱来,真金白银的补贴老百姓)


如果他提上面这些,估计这新闻出来,老百姓会夸他是个好专家。


但问题是,凡是政策都是有成本的,越是好政策,成本越大,所以真正的专家提出政策,还要说明成本是何而来?


关于实行这些政策的钱从哪里来?刘教授提到三点:


第一:原来计划生育征收的罚款,书面点叫“社会抚养费”,2012年时据说有1300亿元,这是第一笔。


第二:社会抚养费用完了以后,就该老百姓出钱,从工资里扣一部分做为生育基金存起来,给生育多的家庭补贴。不够的再由国家拿钱。


第三:等到老百姓的生育基金也不够了, 就需要国家真金白银的从其他国防,外交等经费中抽出钱来,补贴生育。


说到底,鼓励生育的政策开支是:先用过去的计生罚款----然后由老百姓交的生育基金----最后是政府兜底。



所以大家看出来了,实际上大家不满意的就是:“这么好的政策,可凭啥要盯着我的工资拿钱?”





有些朋友可能会疑问:为何一定要鼓励生育呢?就让人口减少不好么?反正人工智能这么发达了。


没错,实际上人口减少,随之出现的劳动力减少问题并不是大问题,可以用技术进步来弥补。


真正的问题,是因为人口减少,而导致的消费不足问题。

大家都工作过,都明白,很多行业要发展,一个前提是市场不断扩大,反过来如果说市场在萎缩,那么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比如日本,日本“少子化”带来最大问题是,很多产业的需求不足,就连闻名世界的漫画产业和游戏产业,其实也在萎缩。实际上日本的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和少子化关系很大。


例如动漫产业,日本动漫的主要观众群体(14岁以下的人群)数量从1980年到2005年就减少了1000万人,而且预计在此后的20年内还将减少大约65万人。



很多人说,日本这么多年停滞,人民生活也很好啊!


但问题是日本在1990年后经济停滞时已经是发达国家,1985年日本的人均GDP排名在世界16位,超过了英法德等传统发达国家。


但由于经济停滞,实际上名次也在下降2017年日本的排名滑落到25名,英法德又跑到日本前面去了,目前日本只是凭借经济规模大掩盖着差距。按目前的趋势,再过10年在人均GDP方面,日本很可能会被韩国赶上。



姑且不提日本,大家有没想过,在10年到15年后,中国如果因为少子化经济慢慢陷入停滞会怎么样?实际上在刘教授文章的开头,已经隐晦的讲了未来的处境。

国家统计局今年初公布,2017年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比上一年减少了63万,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导致的出生人口高峰很可能已经过去。这一观点从目前各地卫计委披露的人口出生情况中得到验证: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儿人数同比下降了约15%-20%。这意味着,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还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更糟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数据,未来十年内我国的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约40%。在未来二三年内,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龄妇女逐渐退出育龄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导致的生育堆积效应释放结束,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临断崖式下跌。“少子化”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提高生育率应成为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10-15年后,中国的人均GDP大约在15000-20000美元之间,可能距离发达国家的门槛还差一点。


要是在这个时候因为“少子化”而经济增长慢慢停滞,那么中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成为发达国家的机会,从手中慢慢溜走。


我和大家一样,不希望发生这种事。





那也有人问了,我明白你说的话了,人口少子化会带来经济增长的慢慢停滞,那么难道除了搞生育鼓励,我们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我说:没错!除了生育基金,我们还有别的选项!!!


第一选项:学欧洲模式---引进移民。


很多人大概不清楚,中国是世界上引进外国移民最少的国家,不但比欧洲少,甚至比日本,印度还少。


这意味着,即使我们只是引入外国移民到世界平均水平,即引入2000万外国移民。就可以很大量的解决”少子化“问题。




实际上就连一贯不愿意接受外国移民的日本,近年来政策也有所松动。。。日本人最后还是走了这条路。


但不可否认,接受移民,会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中国人还没做好准备和几千万不同民族人接触的准备。






第二选项:降低房价


实际上有很多研究已经证明,房价的高低和生育率有很大关系,基本上是房价越高的地区,生育愿望越低,上海的本地人口负增长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但降低东部沿海地区房价,放宽土地限制,放手让很多城市扩张,修建更多的房屋--------会导致地方土地财政制度解体,地方上搞地铁等资金变得紧张,地方债务问题凸显。。。。


而且由于东部地区土地已经饱和,让城市自然扩大,会带来耕地减少,粮食自给率下降的问题。我们的18亿亩红线制度很可能要改动。






最终办法是什么?


我真不知道,我估计今天中国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能光是某些专家或者领导一个人拍板,它需要全社会,全国人民一起老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再一起承担责任吧!


闭家锁的红枫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以至于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人口数量并不可观,再加上战后不论经济还是城市建设都是百废待兴,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建设城市,所以那个年代国家鼓励生育,一时间人口数量猛烈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国家又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来限制人口增长。


随着时间的车轮不断的前进,计划生育政策也慢慢呈现出很多弊端,现在人口老龄化,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并且鼓励生育。为了推进二胎政策就有经济学教授建议,40岁以下职工按工资比例交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此建议一出,立马迎来众多人议论,那么下面发表下笔者看法。


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有它的局限性,制定的政策只适合当时所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不断的改变,根据我国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生育政策,这是合理的。目前全球各个国家都有不同老龄化程度,也出台了不同的政策。这位经济学教授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推动更多人生二胎,而且大家认真去阅读这位经济学教授原文会发现,他所提的建议不是现在就强制执行的,而是分三个阶段,逐步推动的,所以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


但是决胜网认为,现在很多人经济压力过大,很多家庭养一个孩子,经济上都有点捉襟见肘。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是独生子女,需要赡养四位老人,一个孩子,再加上夫妻二人,也就是一对夫妻需要养活7个人,现阶段夫妻双方经济收入来说,大多数人还是承担不起再养一个孩子。


除此之外,谁带孩子问题,也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问题。


决胜网


教授们,不食人间烟火啊。


还好这这是教授的建议,希望千万不要被采纳,因为生育基金换一种说法,就是罚款——即不生二胎的罚款,这样的建议,显然是很荒谬的,之前是生二胎罚,现在不生要罚。罚款就能解决问题?这是太过简单的思维模式。


下图为刘志彪教授


孔方兄还仔细看了这篇文章,发现教授们天真到了哪种程度,他们说:


考虑到我国
社会抚养费已经征收了30年,存量资金应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理论上可以支撑一两年内对二孩家庭的生育补贴。可考虑将存量抚养费资金用于充实生育基金,或作为生育基金的初始资金。


社会抚养费(即超生罚款),这些资金从来都是去向不明的,哪里还有所谓的结余,哪里还可能作为生育基金的初始资金。


无论是个税改革,还是企业的降税减费,国家的目标都是尽量降低居民和企业的负担,以激发社会活力,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这两位教授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鼓励给企业、个人增加负担,这显然是违背了大的方向。大家本来负担就已经很重了,求求这些教授不要再盯着工薪阶层的钱包了。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其实对丁克家丁、单身人士征收“单身税”并不能促进生育。只有把教育、住房、养老、医药和食品安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或许才对生育有促进作用。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尤其对这些教授来说,他们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了,反正生育基金又不会落到他们头上,反倒是他们想生二胎的时候还可以从基金里面拿到钱。不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什么都敢说。


最后说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据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介绍,刘志彪教授“所撰写的咨询报告,获得过中央和省部领导肯定性批示20多次。”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鼓励生育没有错,但不要绑架!更不要以人民的名义!

生育基金,说的好听点叫做社会财富,说得难听点,就是罚款。动不动就罚款的人,不仅是脑子懒,而且人品有问题,为什么,且看我细细说来。

各位专家完全没有搞清楚状况啊!

人口持续减少,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的危害我认为根本不需要提,为什么?因为不是人们不想生,而是生不起,不敢生,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吗。

不是人们不想生,而是生不起,不敢生,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吗!

房价涨得没边没际,在新加坡,普通的工薪家庭用3-5年工资就可以买一套普通房子,在中国,普通家庭买套房的压力有多大,年轻人的压力有多大。幼儿园、课外辅导、医疗,养孩子的压力让很多人不敢生。你看人家张艺谋导演,有的是钱,随便生,超生发多少也付得起,普通家庭可以吗?可以吗?

以前多生罚,以后不生也罚,孩子你养吗?

人们生孩子意愿并没有专家想象的那么低,丁克家庭只是一小部分,人性的变化是缓慢的,而生活的压力是不得不考虑的。

改变生育低下问题应该从房价、社会福利、医疗改革、教育制度上去入手,这些做好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动不动就以为罚款有用的,拿人钱,不干人事的专家,我真想文明地骂你两句。


傅一声


真的不知道这些冠之以博士生导师的教授们脑子里都想些什么,有这种无聊的想法,不如回家带自个家的孩子。

不错,未来是会遇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出现人口结构不合理问题,也可能会在一定阶段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就算这些问题都存在,就应当用不生便罚的方式逼迫年轻人生孩子吗?

我们要问的是,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生得起吗?以为用一点生育基金补助,年轻人就愿意生了,就能够在生下后养得活了。太异想天开了。别忘了,我国依然是具有近14亿人口的超级人口大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真的没有必要再象刚刚解放时那样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鼓励年轻人当多生孩子的先进妈妈、先进爸爸。该不该生,能不能生,要不要生,权力应当交给年轻人自己,而不是别人。政策上可能对生二胎的有些照顾,但决不能以这种近乎霸道和无理的方式对待年轻人。年轻人本来就过得很艰苦,很不容易,再在政策上给他们上一道紧箍咒,只要有一点儿良心,就会于心不忍。

经济学教授,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一定要充分考虑现实,而不能想当然。人口问题,决不能再犯已经犯过的错误。如果再回到原来的错误道路上,那么,可能就没有改正的能力了,甚至没有改正的机会。奉劝这些经济学教授,把眼下向下看一些,别死盯着理论和书本,说一些无聊而无知的话。


谭浩俊


刘志彪和张晔两位教授,提出建立生育基金的观点,怎么看像从现如今学校实施绩效工资那个模式套出来的呢,稍微有所改变的是建立个人生育基金帐户。绩效工资大家恐怕都非常熟悉,结果是拿那么多老师的绩效工资凑成一个大盘子,然后供一些人去挥霍,最后剩下的再返还给教师本人。

再说刘张二位提出的这生育基金观点,假如人家就不生二胎,且又没有法律强制,强行扣除人家的工资直接进入个人生育基金帐户,直到退休时让取,这简直太让人感觉到可笑了,这和住房公积金有何俩样?只要不用于贷款买房,不用于住房维修等事宜,最后这钱只能等到退休时取出来。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工资有多少是沉睡在个人帐户里,并且给的还是活期利率?

越想越感觉刘张两位教授脑子进水了,如果想关心民生问题,不妨去走进民间贴近大众,好好调研一下嘛,看看你们的观点是否能获得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否则,闭门造车在那瞎折腾,真是害人不浅呢。有很多东西就是一些睁眼瞎学者提出来的,然后稀里糊涂地真应用于实践了,最后招致骂声一片。

生育二胎,从传统生育观来看,只要降低生育和养育成本,让广大家庭无压力无负担,才可能变为自觉行为,但是从目前大形势来看,根本不具备普遍生二胎的条件。毕竟生存是大事,生计都成为负担时,谁敢生,谁愿生?因此,二胎生育破冰之点,就在于国家给生育家庭补贴多少钱,给多少政策优惠,才能确保生二胎无忧,才是根本大事。


韩国成老师


这是一个关系现在和末来40岁以下广大年青人的敏感问题!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痛,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破叫獸又在大放不负责任的大话!

生孩子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的亊。个人拿多少?国家拿多少?生孩子可吗?养孩子可用吗?抱孩子呢?将来全部归个人吗?半路伤亡,离婚又怎办?能继承吗?在那一拍脑袋就发言,天真的可以了!

生孩子国家应拿出专项基金才对,補助,鼓历年青人!

生孩子是件大事,年青夫妇,结婚,买房,买车。本来已不甚重负,还要在他们在微薄的工资中抽血能行得通吗?於心何忍,不知道这位叫獸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要企图在年青人的身上再拔毛了!本来他们就怕生,生不起,更养不起!创造条,想办法,出主意,能够使他们想生,能生,生了能养得起那才是好主义!

生孩子是家庭的肀,也是国家的亊,说的多好啊!我们企望着有利于生育的好政策早日出台!

这位叫獸不要喝着茶,撫摸着肚皮在那尽出骚主义了!像狼一样总窥视着别的钱包!



大亨永德


或许我们今天的许多问题,不能埋没了这些专家的所谓“功劳”。这样一些的奇葩建议,如果只是个人的哗众取宠,也只是留下他们个人的耻辱而已。

但是如果用于建言献策,那么危害大矣。

第一,生育基金之所以引发舆情汹汹,可见建议之荒唐到了何种地步?根本的问题在于过度侵犯了公民的私权利。

正如有的文章所说,人们似乎只剩下交配与交税。这就过度侵犯了人们的生育权、财产权。

这也提醒我们,今天的社会,不能过度干预人们的私权利,应该给老百姓更多宽松自由的环境,不要与民争利。

第二,解决生育问题,不能再用利益强制思维。

过来超生要罚款,现在不生要收钱,总是脱不了一个利益的强制。

我们需要弄懂,现在为什么一些年轻人不愿意生二孩?除了高房价的拖累之外,当然有一个观念的问题,这个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是受现实环境所影响的。

第三,关于专家的建言发言等问题需要进行规范引导。

比如是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比如是不是为了炒作营销,比如是不是为了某种不当的利益?

一个专家学者,当然要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能为了迎合某些观点而制造耸人的观点,甚至是极不符合实际的观点。


碧翰烽


凭借一篇提倡建立生育基金制度的文章,刘某和张某二人,一举抢占了这两天的头条,也成功地刷新了人们对专家的新认识。

你要问我怎么看,我只能说不敢看。

长江学者,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本是该醉心学术,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人。可是,高居庙堂之上刘、张二人,却在用自己手中的笔,笑盈盈地关心着育龄母女的肚子,也着实令人感动:

“生育险”为何物?按照文章的说法,就是四十岁以下的职工,要按比例缴纳一部分工资,作为生育基金,准确的讲,叫做生育二胎的基金。如果在育龄期间不生育二胎,那么只能退休时再取出,如果在育龄期间生育二胎,则享受自己通过“缴费”换来的“福利”。

两位专家的文章一出,也着实累坏了广大网友,毕竟,大夏天的,一边生气,一边声讨,也挺不容易的。

在私下交流中,有不少学友觉得,此刘、张二人确实不乏借机钻营的目的,自己的建议引发了重视,或许就又多了一笔研究经费;而即便效果不理想,在顶级报刊上发表一篇文章,也能算自己本年度的工作量。

当然,令二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下子成了网红学者。面对全国各地网友铺天盖地的声讨,此时刘、张二人可以吹着空调悠然地暗中炫耀:汪峰的头条,被我们轻而易举地夺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