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福泉:扶贫路上 有对模范夫妻

在贵州省福泉市陆坪镇地松片区,当地一对 " 半边户 " 夫妻在扶贫的道路上 " 比翼齐飞 " 不甘示弱——身为片区卫生院长的丈夫,常年主动走村串寨义务为群众看病受人尊敬;作为农资个体户的妻子,赊销高达百余万元的化肥给贫困农户获得称赞。


贵州福泉:扶贫路上 有对模范夫妻


" 黄会民、段泽红夫妇帮扶困难群众的方式虽不同,但目标一致,他们的这种大义精神值得宣扬 " 陆坪镇镇长聂坤前说,夫妇俩夫唱妇随的帮助困难群众的感人故事,在当地广为传诵。


贵州福泉:扶贫路上 有对模范夫妻


丈夫下村义诊遭 " 截获 " 帮扶患者成常态

" 黄医生,你看我这脚,在都匀一家医院动了手术回家很久了,感觉还是不对劲,请过来帮我看看。"

" 帮我量个血压,最近老是感觉蹲下去站起来后眼冒金花 "、

" 黄医生,我最近感觉头有些晕,看看是怎么回事。"

" 也帮我量一下 "……


贵州福泉:扶贫路上 有对模范夫妻


8 月下旬的一天,记者跟随黄会民徒步前往一对贫困户夫妇家中随诊。途近一村寨路口,正在烤烟房编织烟叶的 20 多村民,看到黄会民路过时热情地上来打招呼,并将其 " 截获 " 下来看病。

黄会民没有理由拒绝,因为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只见他乐呵呵地与村民们打着招呼,卸下肩上的药箱,将院坝当病房,逐一对着聚拢过来的村民们开始问诊。

现年 54 岁的黄会民,原籍陕西。30 年前,毕业后就到当时还是地松乡的卫生院上班,从未离开过这个地方。期间,他与本地女子段泽红喜结连理。

地松乡地处福泉市东北端,村居比较分散。自上班以来,黄会民经常背着药箱走村进户,义务为群众看病。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外来女婿,能够为乡亲们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分内事," 不给妻子及妻舅家人丢脸 "。


贵州福泉:扶贫路上 有对模范夫妻


陆坪镇洞铁村碗田组贫困户佐翠友夫妇均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他本人腰有顽疾,干不了重活,其妻子杨通先患有老年性白内障,手有顽疾,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靠着政策救济的两口子相依为命。在下村义诊中得知二老的情况后,黄会民主动揽事,把两位老人当成了自己的帮扶对象。不仅经常来看望两位老人,还免费给他们送药,甚至为了治好杨通先的病,他还积极联系医院,用自己的车,免费带着老人去城里检查看病。

" 遇到他,是我们两口子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 佐翠夫妇逢人便说。采访中,谈及黄会民帮扶患者的故事,他自己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但不过,村民们却记得很清楚。

36 岁的余国祥于 2012 年做过肾移植手术,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由于病情特殊,术后这几年,每个月都要去重庆开药,每一次都得开销 6000 多元。经济上、心理上的压力让他踹不过气来。黄会民知道后,多次写报告并联系医药公司,2018 年 4 月, 余国祥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核,被纳入到健康扶贫医疗救助项目中来。这样,余国祥每个月不仅可以节约往返重庆的各种费用 6000 余元,而且再也不用奔波重庆,在当地卫生院就可开药了,并享受到了免费政策。

" 我这辈子不知道怎样感谢黄医生,我与他非亲非故,他却这么热心帮助我,没有他,估计我这个家早都垮了。" 余国祥总言语中充满无限感激。

从医 30 多年,药箱成为了黄会民最长情的伴侣,跑遍了大山,也融进了群众心里,30 多年来共为群众做好事 500 余件,困难群众成为了他的亲人。

妻子助力脱贫 300 户困难群众受益

" 对于家庭的付出,老黄肯定是不称职的;但每当看到乡亲们对他赞不绝口时,说实在的,我心里满满的自豪感,觉得脸上很光彩 " 谈及丈夫,性格爽朗的妻子段泽红显得很自豪。


贵州福泉:扶贫路上 有对模范夫妻


( 群众与段泽红对账还账 )

她说,这两年看到丈夫为扶贫忙上忙下的,我也在想,看病的事,我插不上手,但扶贫的事,我家老黄能做,我感觉我也能做,而且不一定比他差,我不能拖他的后腿,不能让老黄笑话我,也更不能让乡亲们笑话。

其实,段泽红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段泽红帮扶群众的事,一点也不比黄会民逊色。

段泽红是做化肥、农药生意的,20 多年来,她下乡看到许多农村贫苦家庭的无助,加之受黄会民的无声影响,让她从一个生意人变成了 " 公益人 "。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她按进价将化肥卖给贫困户,并且免费送货上门。她不会开车,就时常 " 吆喝 " 着黄会民下班后开车送货,最远的一次单程都近 20 公里,却没有收过群众一分运费。


贵州福泉:扶贫路上 有对模范夫妻


段泽红将化肥送到贫困户手中(资料图 )

采访中,走进段泽红的小商铺,时常可以看到来往群众热情的打着招呼,邻里关系非常和谐。而她的各种小账本也是一大堆,翻开一看几乎全部是赊账本。据不完全统计,段泽红帮助困难群众 300 余户,赊出的化肥达 600 余吨,折合人民币 130 万元,而这还只是进价。

130 万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段泽红来说,是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但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每次的及时救急,无易于 " 雪中送炭 ",甚至有时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她坦言:能够帮助别人,其实是件很快乐的事。

今年 3 月,村民潘加富在养殖亏了大笔钱的情况下,无奈之下只好发展种植。45 亩辣椒,虽然种子、技术什么的村里面都提供了,但是化肥钱却把他给难住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段泽红一下就给他赊了 4200 余元的化肥,并约定等辣椒赚钱了再还。8 月,正值辣椒上市,潘加富今年辣椒大丰收,家庭的窘境终于有了改善,他对段泽红感激不已。

段泽红告诉记者:" 潘加富是一个很勤劳的人,经常看到他从天亮忙到天黑,非常辛苦,但运气不好,养猪养牛都死了,今年看见他种了辣椒却没有化肥钱,说什么我也得帮他 "。


贵州福泉:扶贫路上 有对模范夫妻


( 段泽红的群众赊账登记本 )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把患者的困难当成 " 份内 " 之事,把群众困难的 " 份外 " 之事当成自己的事,30 余年黄会民为群众做好事实事 500 余件,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其妻子段泽红 " 忍痛 " 让利,赊账 130 万元给群众,惠及 300 余户贫困群众。虽然有些账一时半会儿收不回来,但段泽红却不后悔,与群众的感情也越来越浓,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好评。

" 黄会民、段泽红夫妻俩都是好人,都各有自己的‘群众基础’,丈夫没有给妻子丢脸,妻子也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这场扶贫‘竞赛’,夫妻俩算是打个平手。" 采访中,聂坤前镇长风趣的说。

扶贫 " 竞赛 " 没有输赢,但夫妇俩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他们都是群众喜欢的好人。

李涛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仁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