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晉商風雲一時出現了很多富商,其中的首富是誰呢?

手機用戶83443984855


明清晉商風雲一時,誕生了以喬、常、曹、侯、渠、亢、範等八大晉商世家為代表的諸多富商。《喬家大院》的熱播,讓全國人民對山西晉商的富庶程度有了莫大的好奇。然而,說到清代山西首富到底是誰,卻是眾說紛紜,有說是“太谷孫家”,有說是“太谷曹家”,還有說“臨汾亢氏”,種種說法莫衷一是。畢竟當時也沒有如今這樣發達的人肉搜索,以及富豪榜什麼的,加之老西兒生來的藏富習慣,因此,到底誰最有錢,僅憑流傳軼事以及現存方誌中的記載,難以窺其全豹。



太谷孫家

孫家原籍陝西,明朝初期遷至太谷,靠開設元壽堂藥店起家,到明中葉,發展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人稱“明財主”。清康熙年間,太谷孫家的生意遍佈歐亞大陸甚至遠至東南亞一帶。

孫家實力有多雄厚?據說,清代時一個大官給咸豐皇帝上奏摺,奏摺中說到“臣伏思國家承平二百餘年,德澤涵濡,民殷物阜,四海之廣,豈無數十鉅富之家,臣耳目淺陋,然所目擊者,山西太谷縣之孫姓,富約二千餘萬,曹姓、賈姓富各四五百萬,平遙縣之侯姓、介休縣之張姓富各三四百萬。榆次縣之許姓、王姓聚族而居,計合族家資約各千萬,介休縣百萬之家以十計,祁縣百萬之家以數十計……” “富約二千餘萬兩白銀”,按如今市價計算其當時的資產約合25億人民幣,由此可見,孫家當時被人知道的資產遠遠超過曹家。

孫家世代重視教育,不但資產雄厚,對鄰里鄉親也多方照顧,每每有捐款事項,孫家捐出銀兩都是當地最多的,因此被公認為首富。孫家最盛時,宅院整整佔據了當時太谷縣城東南的2/3。民國後,孫氏家族逐漸衰落,其後人甚至靠高利貸維持生活,孫氏宅院的主要建築也因此被拆賣。



太谷曹家

電視劇《喬家大院》裡,喬致庸家道中落之時,是依靠岳父陸大有的資助,才得以重整旗鼓。據說,陸大有的原型,就是曹氏家族。曹家發跡要比喬家早200年。曹家從明末清初到抗戰初期,300年間由磨豆腐、賣砂鍋起家,慢慢開成了“三泰號”雜貨店,並將其發展成著名的家族商號。

曹氏家業當時有多大?據歷史資料記載:太谷曹家從明末到民國26年(1937)年,300年間在國內外開設大大小小商號640餘座,遍及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以及華中等大半個中國,以及東京、巴黎、莫斯科、伊爾庫斯克等地。僅國內資產達1200餘萬兩白銀,僱傭掌櫃3.7萬人之多。由此可見,曹氏當時被譽為晉商首富,也是實至名歸的。

在太谷當地,一直流傳著曹家神秘銀窖的傳說:據說當年曹家做生意,每年都有數不清的金銀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運回太谷北汪曹家,卻從來沒有人看到過曹家的金銀運出外地。在日寇佔領太谷之後,曹家的鉅額財富以及全族幾百老小,竟然一夜之間消失了。有人說,曹家有秘密通道,從地下將財寶轉移到了承德,也有人說,曹家有秘密銀窖,不為外人所知。



“臨汾亢氏”

清代晉商多集中在晉中,晉南地區的臨汾也有有名的晉商。平陽府(也就是今天的臨汾)亢氏亢嗣鼎就是其中翹楚。

亢嗣鼎是個善於經營、資本雄厚的大鹽商、大糧商、大典當商和大地主。亢氏家族究竟富到何許?從幾段文字記載可見其一斑。清末宣統二年(1910〕《中國經濟全書》稱:“康氏(即亢氏)自清迄今,凡二百餘年,其家運之隆盛,可謂極矣。”許指嚴所撰的《象齒焚身錄》記載,乾隆皇帝曾說:“朕向以為天下之富,無過鹺商;今聞亢氏,則猶小巫之見大巫也!”鄧之誠也在《骨董瑣記全編》中稱:“康熙時,平陽亢氏,泰興季氏,皆富可敵國,享用奢靡,埒於王侯。”

關於亢氏發家,有這樣的傳說:明末李自成農民軍在山海關與清軍作戰失敗,退出北京經山西撤往西安途中,曾將攜帶的金銀財寶寄存於亢家。後來,李自成犧牲,清朝在全國建立了統治權,農民軍寄存的金銀財寶遂為亢氏所有。這段傳說後來被諸多網絡小說演繹。

傳說畢竟只是傳說,亢嗣鼎之所以能夠成為晉商首富,有著先天的地理優勢:平陽臨汾離運城的鹽池不遠而且自古就是產糧的盆地。無論是鹽業還是糧食業,當時都是資本雄厚的暴利產業。亢嗣鼎能夠涉足並由此致富,一定有與眾不同之處。但如今已經無法追溯了。

與人們印象中傳統的晉商不同,亢嗣鼎為人高調,處世張揚。當其他晉商遮掩自己財富的時候,他卻用用一片又一片的宅院和花園,向世人炫耀自己的財富,並留下了個“亢百萬”的稱號。後來,亢氏家族遷至揚州繼續把家族生意發揚光大,在兩淮鹽商中與安氏齊名,有“南安北亢”之說。


太原晚報


在中國近代史上,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八大晉商有祁縣喬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祁縣渠家、平陽亢家、介休范家和太谷孔家。其中的山西首富是平陽府(今臨汾)的亢氏,人稱“亢百萬”。其資產據《清稗類鈔》載,有數千萬銀兩,堪稱山西首富。

首先,亢氏是清平陽府大鹽商。清代鹽實行專賣制,即由政府特許的鹽商憑引到指定地區運銷。這種販運特權,使鹽商獲利頗豐。亢氏正是憑這種販運特權,獲取豐利,成為鉅富。其次,亢氏是大糧商。清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活躍,糧食貿易規模很大,亢氏就是當時一個大糧商,致力於長途販運和糧店經營。當時在北京,資本最大,規模最大的糧店就是亢家在正陽門外開設的糧店。此外,當時,亢氏在原籍平陽還擁有大量田宅和儲糧,號稱“宅第連雲,宛如世家”,“上有老蒼天,下有亢百萬,三年不下雨,陳糧有萬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