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面臨三大升級,金融科技如何應對新風口?

互聯網金融面臨三大升級,金融科技如何應對新風口?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落幕帶來的並不僅僅只是某個行業的變革,而是與之相關的一系列行業的深度改變,金融行業的變革正是這一系列行業當中的一個。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痛點和難題在政策監管來臨之時被進一步放大,平臺跑路、爆雷等現象隨時產生。在這樣一個時刻,我們來思考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再合適不過了。幸運的是,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出臺之前,以金融科技為代表的新金融模式便已經開始出現,並且還是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螞蟻金服、微眾銀行、京東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巨頭早已開始了有關金融科技的佈局,他們通過將金融應用到具體行業當中來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更好結合,再加上他們通過對大數據、智能科技、雲計算等新技術進行深度佈局,金融行業的金融之外的屬性被髮掘出來。於是,一場由互聯網巨頭所引爆,以金融科技化為主導的全新的進化由此開始。

互聯網金融面臨三大升級,金融科技如何應對新風口?

01

按照“互聯網+”的邏輯,金融行業與互聯網之間的融合僅僅只是簡單相加,金融產品或服務售賣渠道的改變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所在。對於金融行業流程和本身的改造,互聯網作為一種外部技術僅僅只能進行“表皮手術”,無法深度參與到金融行業實際運行當中。

正是由於這種內在邏輯的存在,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吸引用戶的方式依然是高收益為主,安全性為輔。這其實是與金融行業本身的運行規律存在背離的,因為對於金融行業來講,基於嚴密風控的安全性才是其根本,而收益到達一定程度之後風險是劇增的。因此,如何在保證嚴密風控的情況下,為用戶謀取適宜的收益才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所在。

如果說高收益僅僅只是對於用戶有誤導的話,那麼虛假項目或標的則讓用戶的收益最終難以得到保障。由於互聯網金融的用戶思維和平臺屬性,最終導致了他們為了滿足用戶的投資需求和項目方的融資需求,需要不斷上線新的項目。而面對海量用戶的需求,單單依靠單個平臺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於是許多虛假項目、不合規項目開始出現,當這些項目不斷出現,整個平臺的風險便會增加,甚至開始出現不可控的情況。

當政策層面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趨緊,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流量入口、項目入口開始有收緊的情況。這個時候,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流動性開始變差,早期發展過程當中的劣質項目、高風險項目開始暴露出來。於是,一場充斥著平臺跑路和爆雷的互聯網金融洗牌期開始上演。

好在前期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金融行業會出現的痛點和難題,並且開始進行互聯網金融轉型成為金融科技的嘗試。而傳統金融機構通過將新科技應用到金融行業具體流程當中來優化金融行業本身的做法,同樣讓互聯網金融轉型成為金融科技的趨勢變得更加明顯。

02

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痛點和弊病最終讓金融科技成為其未來不可忽視的主要方向。而金融科技本身強技術、弱金融的特點最終同樣讓金融科技不僅僅能夠為自身生態體系進行“輸血”,而且能夠提供給傳統金融機構,讓他們實現自身流程的優化與完善。

以金融行業當中的風控環節為例,我們看到很多華爾街的金融巨鱷早已開始了智能風控的嘗試。通過建立智能風控的模型來改變傳統以人工為主的金融風控模式,從而將金融行業的風控模式轉變成為以大數據、智能科技為驅動的風控模式。反觀國內以銀行、保險、證券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則通過與互聯網巨頭的密切合作,通過互聯網巨頭對傳統金融機構進行深度賦能來實現自我迭代與更新。

模式升級。互聯網金融時代,互聯網金融平臺是通過用戶獲取和項目獲取的方式來達到信息撮合的目的,其商業模式是以平臺分成或中介費的方式實現盈利的。基於這樣一種商業模式,互聯網金融平臺需要不斷創新金融產品類型,不斷提升金融產品收益來獲取用戶,繼而再去為金融項目輸送投資用戶。的確,這種平臺型的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金融行業運行效率的提升,但是由於盲目地擴充用戶量和項目量,同樣給平臺本身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後,金融科技公司盈利的方式是通過技術賦能和服務提供的方式來實現的。這種方式相對於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中介費收取顯得更加深度,可以讓金融科技平臺能夠潛心研究技術創新,而非如何用高收益來獲取用戶,再用用戶去吸引項目。從本質上看,這種模式的升級更加有利於找到破解互聯網金融困境的方式和方法,讓金融科技的延伸性更強。

技術升級。互聯網金融的底層驅動技術其實是以互聯網技術為發端的,這種驅動技術所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平臺模式和流量思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方式的確推動了金融行業的效率提升,甚至還促進了人們參與金融活動的行為和方式的轉變,但是由於對於金融行業缺少改變,最終能讓它僅僅只能停留在相對錶層的狀態,而無法真正參與到金融行業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

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驅動技術已經從互聯網技術轉變成為大數據、智能科技、雲計算、生物識別等新技術。相對於互聯網技術的去中間化,這些新技術更加關注自身與金融行業的融合與聯繫,通過對金融行業具體流程和環節的改變來推動金融行業的深度變革。相對於互聯網金融來講,金融科技更加深度和底層,因此它給金融行業帶來的改變更加徹底和全面。

產品升級。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產品是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網絡信貸、網絡保險、P2P等都是基於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所產生的產品。儘管這些基於互聯網模式產生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金融行業的產品類型,但是盲目地去中間化,同樣帶來了諸多問題。當互聯網金融平臺承載風險的能力難以支撐用戶需求的時候,平臺便會出現跑路、平臺等一系列的問題。

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後,金融與科技兩者結合之後產生的不再僅僅只是表層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而是變成了相對較為底層的技術和服務,通過這些技術的推動來實現金融機構的蛻變和用戶體驗的提升。大數據、AI、雲計算、區塊鏈其實帶來的更是金融機構底層邏輯的重新建構,通過這種底層的建構再推動表層業務的發展與進化。

互聯網金融面臨三大升級,金融科技如何應對新風口?

03

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金融行業開始進入到一個以模式升級、技術升級和產品升級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只有真正實現本身變革的人才能抓住時代的風口。行業升級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只有真正能夠抓住機會,迎接挑戰的人,才能真正獲得成長,實現蛻變。

金融行業的底層重塑打開了新的發展風口。其實,無論是模式升級、技術升級還是產品升級都為我們金融行業的全新發展打開了新的發展風口。新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傳統金融行業的效率,而且能夠提升用戶體驗。抓住這一次升級所帶來的發展機會,遠比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發展機會要大。從這個邏輯上來看,金融科技時代的來臨將重塑整個金融行業,從而為金融行業的不同流程和環節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藉助新技術來優化傳統金融行業的運作邏輯,藉此為新技術找到應用的空間和土壤,讓底層的技術公司為金融公司實現賦能,從而推動新技術公司的發展和盈利。而金融公司則藉助新技術公司提供的新技術、新手段來優化傳統金融行業的運作邏輯,從而提升金融行業的發展效率。

由此來看,無論是從底層的技術賦能平臺還是從金融行業本身來看,金融行業的升級改造都能夠帶來一次全新的風口和機會。抓住了這樣一次機會,金融行業就能夠迎合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最大發揮自身的支撐作用,推動更多行業的發展。

金融行業的升級同樣帶來了巨大挑戰。

由於金融行業涉及到諸多流程和環節,因此就註定了金融行業的升級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必須經過反覆試驗、持續演進才能實現完美的融合與改變。如果金融行業的升級把握不好的話,它又將回到傳統金融抑或是互聯網金融的狀態,最終與實體經濟脫節。因此,做好新技術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才能迎接挑戰,實現新生。

因此,我們必須在新技術與金融行業融合的過程當中做好平臺深度賦能和元素深度融合兩個方面的工作。對於平臺深度賦能來講,我們要告別互聯網時代的流量思維和平臺模式,真正讓新技術從底層對金融行業進行深度改造,而非僅僅只是將新技術看做是金融行業進行營銷推廣的工具。

對於元素深度融合來講,其實就是將“科技”和“金融”兩種元素實現融合,而非簡單相加。這就是說我們要找到金融的科技呈現形式,科技的金融落腳點。只有真正將金融環節科技化,科技元素金融化,才能真正金融行業的根本性升級。

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行業升級成為主流。如果僅僅只是藉助科技的手段對金融行業進行表層改造的話,勢必無法帶來金融行業的蛻變,金融科技又有迴歸到互聯網金融的危險。只有正視機遇與挑戰,才能真正實現金融行業的蛻變,最終完成行業的再度升級與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