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熊貓竟然是戰獸,隨軍打仗被稱爲「干將」,還被稱爲食鐵獸

古代熊猫竟然是战兽,随军打仗被称为“干将”,还被称为食铁兽​ 歷史記載,距今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阪泉大戰,炎帝戰敗,黃帝一統中原,實現中華民族第一次大統一。黃帝與炎帝部落融為一體,炎黃子孫便由此誕生。而據說黃帝能夠擊敗炎帝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黃帝飼養了虎、豹、熊、貔貅(據說當時大熊貓就叫貔貅)等猛獸,並讓它們衝鋒陷陣,一時戰場上虎嘯豹鳴聲不絕於耳,結果黃帝大勝炎帝。《辭源》、《爾雅翼》將熊貓雄獸稱為“干將”,雌獸稱為“貅”。


古代熊猫竟然是战兽,随军打仗被称为“干将”,还被称为食铁兽​熊貓在黃帝時期據說還是挺有戰鬥力的,混在熊和虎的隊伍裡濫竽充數,後來人們逐漸發現這貨漸漸變得毫無攻擊力,並且開始吃素,人畜無害,於是就被當成了和平的象徵,晉朝人把熊貓繡在旗子上,打仗快輸了就把騶虞旗展開求和。

古代熊猫竟然是战兽,随军打仗被称为“干将”,还被称为食铁兽​熊貓在歷史上曾被稱為“食鐵獸”,還因為經常偷吃居民的鐵器,並一度被稱之為“害獸”。晉朝郭璞註釋的《爾雅·釋獸》中,對大熊貓這樣描述:“似熊、小頭、痺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明代袁牧的《新齊諧初集》,有更詳細的記述:“房縣有貘獸,好食銅鐵而不傷人,凡民間犁鋤刀斧之類,見則涎流,食之如腐。城門上所包鐵皮,盡為所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