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以前放暑假時,也是家裡最忙的時侯,我們小孩子每天幫家裡搣(miè)一大篩子嫩包穀,經常都是和奶奶一起完成,然後等媽媽回來推磨。一般好一點的包穀用來煮嫩包穀糊糊,差一點的推成漿餵豬。往往這個季節孩子們都要長肉肉,嫩包穀糊最養人。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玉米成熟了,我們姐弟都得去當搬運工,媽媽把玉米搬好,我們就象小螞蟻一小揹簍一小揹簍地揹回家。當然光憑我們是搬不完的,舅舅這時也會來我們家幫忙,往往都是早上四五點鐘起床上山,媽媽說早點涼快,太陽出來時就回家撕包穀,家裡種得多的時侯,要忙上好幾天。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天天和弟弟曬包穀,早上把包穀棒子從屋裡一小揹簍一小揹簍地往地壩裡運,天黑了又往屋裡收。天氣好至少要一週才能完全曬乾,有時遇到雷電天氣,那是全家人總動員,打仗一樣趕在陣雨來臨之前全部搶收所有玉米,其實夏天曬包穀三兩天都會遇到這樣的緊急行動。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玉米曬乾了,我們又得把幾千斤的玉米全部搣(miè)成籽,再曬上兩天才收藏起來,這就是一年餵豬、雞、鴨的糧食,以前沒有包產到戶時,乾的玉米也是主糧, 後來幹玉米主要是餵豬,偶爾用來打碎煮個“癩子糊糊”,營養香得很,孩子們還喜歡。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包穀杆杆也是孩子們的最愛,味道和甘蔗差不多,淡淡的甜。一般選沒有包穀的或包穀棒子小的,顏色偏紫紅色的細杆。這味道至今難忘,以前生產隊時,集體搬包穀,每次收工,媽媽都會給我們弄上一大捆。

玉米營養和功效

玉米別名:玉蜀黍、棒子、包穀、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蘆、大蘆粟。

玉米鬚含脂肪油2.5%、揮發油0.12%,樹膠樣物質3.8%、樹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鹼0.05%。還含隱黃素、維生素C、泛酸,肌醇,維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此外,還含大量硝酸鉀,a-生育醌。有利尿、降壓、利膽、降血糖作用;防止便秘,動脈硬化;美膚護膚、降糖、預防腫瘤功效。

分享我們農村對玉米的傳統吃法,下面看看你吃過幾種!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1、煮嫩玉米

往往是玉米棒的鬚鬚剛剛焉掉時,這時包穀最嫩,搬回來直接煮著吃(時間不要煮太久),清香軟糯,最適合孩子們的零食和早餐。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2、炒玉米粒

選比較嫩的玉米,鍋燒熱放油,把玉米粒倒入爆炒,鹽少許,放入新鮮碎辣椒少許,如果太乾加少許水,玉米粒變成黃色熟透就OK,起鍋時放點雞精。味道很香,下飯開胃好菜。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3、煎玉米粑粑

煎玉米粑粑的玉米不要太嫩的,不然煎出來有苦味,一般選比嫩玉米糊糊稍微老一點點的,能搣(miè)下來的最適合煎粑粑。首先把玉米搣(miè)下來後磨成玉米糊,放糖(白糖/紅糖)拌均勻,糖不要太多,不放也可以,本身自帶甜。鍋燒熱,小火,放油少許,讓鍋子全部塗滿油,用小勺子把玉米糊舀入鍋中,並用小勺把玉米糊抹成圓形,壓薄。過一半分鐘,再用鍋鏟翻過來煎。待兩面金黃色,就OK。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4、嫩玉米籽稀飯

一般選剛好能搣(miè)下來籽的嫩玉米。稀飯煮到九成熟時放入玉米籽再大火煮3到5分鐘就OK。這是我們在家經常吃的,夏天的一日三餐都不錯。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5、嫩玉米糊糊

做嫩玉米糊糊的玉米不能太嫩,不然煮出來的糊糊會苦,比玉米粑粑的玉米要老一點點。先磨成玉米漿。水燒開後,用大的勺子舀一勺,手腕轉動勺子,讓麵糊均勻散入水中。如果想吃包穀湯元,就一小勺一小勺地直接舀入水中,注意開始別攪動,開始大火後轉小火,待湯元成型,再攪動,整個過程要不斷和動,以免燒糊。吃時可以加白糖。

有時媽媽專門把玉米麵放一晚上發酵,第二天再吃時放點糖,有點酸有點甜的糊糊,味道更爽口。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6、燒玉米棒子

燒玉米是孩子們的最愛,以前熊孩子們最喜歡在打豬草時,或放學回家的路上,搬人家地裡的玉米在小河溝裡,用篾籤串起來燒著吃,吃得小嘴黑乎乎的。

燒玉米一定要選很嫩的玉米,一般和煮的玉米棒子嫩差不多,老了是咬不動的,也不甜。往往是用家裡的碳火燒。吃時兩隻手來回拍打,把表面的灰塵拍乾淨。這是小孩子們不錯的零食,香甜香甜的,有味道得很!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7、桐葉子粑粑

記得我們家每年媽媽都會做很多,做好了會給城裡的姑姑家送去一些,有的人還會拿到城裡去賣。

做桐子粑粑前一天媽媽會讓我去山上摘桐子葉,摘回來後泡上一天,再清洗乾淨。玉米要選較老一點的嫩玉米,一般是搬完玉米,一次嫩的又多,那時家裡沒有冰箱,就把嫩的全部磨出來,放上一晚上,麵糊有點發酸,再放入糖,用桐葉包好,放到大的蒸鍋裡面蒸熟。味道很好,酸甜酸甜的,加上桐子葉的清香,味道很長。哎!現在是吃不成了喲,因為沒有桐子樹啦!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8、癩子糊糊

幹玉米磨碎,去掉皮和細的粉,和米同煮成粥,看上面就象人的頭上長了黃色的東西一樣,所以叫癩子糊糊,其實就是玉米粒稀飯。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9、幹玉米糊糊

幹玉米曬乾後,磨成乾粉,過篩。水燒沸後,右手在鍋中轉動勺子,左手撒粉,待有點稠時不再加粉,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5到10分鐘。

以前奶奶喜歡加豬油和菜葉一起煮,還可以放紅薯,土豆一起煮。

吃玉米正當季,農村人傳統吃法,看看小時侯你吃過幾種

10、玉米燉排骨/紅燒/各種點心等等

嫩的玉米不光是上面的吃法,可以燉湯、紅燒,廚師們還用來做成各種精美點心。乾的玉米麵還可以做成窩窩頭、饅頭。但我還是鍾愛家鄉的特殊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