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苹果可以成为利润收割机,中国手机未来有希望达到这个高度吗

近日,苹果的一则新闻刷屏,8月2日周四,苹果公司正式跨越了1万亿美元市值的关口,成为美国历史上首家、全球现阶段首家、继2007年中石油之后的全球第二家市值跨越万亿美元上市公司。

为何苹果可以成为利润收割机,中国手机未来有希望达到这个高度吗

先来了解一下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根据相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一共有16个国家,如果把欧盟也看做是一个国家的话,这个数据将是17。也就是说,如果苹果是一个国家,那么他将会排名全球第17位,超越土耳其。

俨然,苹果已经成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超级经济体。一个企业,比全球一百多个国家还要富有,这着实令人震惊。而带动苹果这一轮升值的因素,首先就是漂亮的数据报表。

8月1号凌晨四点,苹果公布的Q3财报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苹果公司营收5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连续第四个季度呈双位数增长;净收入为115亿美元,运营现金流为145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2.34美元,同比增长40%,国际营收额占该季度收入的60%。这一季度,苹果的数据实在亮眼,几乎是全面报捷。

超强的吸金能力,让资本市场疯狂。

为何苹果可以成为利润收割机,中国手机未来有希望达到这个高度吗

其次,苹果独一无二的软硬件结合能力。

随着iPhone X的发布,苹果重新带动了一波升级和发展的节奏。

一方面,得益于iPhone X的高定价,苹果收割了智能手机市场八成以上的利润,由此不仅带动了低配苹果的销量,还把苹果手表,耳机,手机保护壳等,推向一个新高度。

另一方面,苹果的iTunes、AppStore、ApplePay以及AppleCare,越来越像一个黑洞,吞噬着软件市场的一切,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有苹果的影子。此种情况下,苹果短期内几乎看不到有哪一个竞争对手可以对其产生威胁。

为何苹果可以成为利润收割机,中国手机未来有希望达到这个高度吗

反观中国手机市场,其利润真的是低的可怜。在销量上,国产手机老早就反超了苹果。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再次显示,国产手机的销量之猛,不可匹敌。今年第二季度,国内手机销量排名前五分别是:华为(27%)、OPPO(21%)、vivo(20%)、小米(14%)、苹果(8%)。其中,苹果排第四,市场占比也不过8%。

但是,高光的销量背后,确实国产手机无法回避的痛。

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中就指出,在利润方面,苹果手机以151美元的单台利润排名第一,三星单台利润31美元排在第二,国产厂商中华为以单台利润15美元排名第三,但小米的利润就少得令人大跌眼镜,仅仅只有2美元。

为何苹果可以成为利润收割机,中国手机未来有希望达到这个高度吗

商业的价值在于盈利,没有盈利就不会有未来,因为不可能长期维持负利率来进行投入和研发,没有利润就不可能聚集到高素质人才,没有高素质人才也就不太可能取得大的创新。

国产手机,即便发展迅速,投入很多,但是和苹果比起来,依然是小巫见大巫。很多时候,大家只能谈梦想和情怀,喊一喊口号提振用户情绪。

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苹果的帝国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天才的乔布斯,为苹果打造了电脑、手机、平板和创造性地构建了App Store外,库克精明能干的职业经理人角色,更是把苹果的软硬件结合的爆发力充分释放,带领苹果进入万亿俱乐部。

国内高科技公司,最像像苹果的,目前来看,恐怕就是小米了。

雷军对小米的定义是“软件+硬件+互联网”,从理论精髓上总结了苹果的优势。但是小米为了快速发展,为了获得大环境下弯道超车的机会,主动放弃了高利润的做法,转而走高性价比路线。

这种策略,在国内市场,显然是正确的,是符合国情的。只是这种做法会非常累,超低毛利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受制于资金周转,需要不断地提高效率,需要马不停蹄地往前冲,一点差池都不能出现,如果还想增大研发投入,那就不得不向资本要钱,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走下去。好在雷军是业内出了名的劳模,他用勤奋刻苦来抵抗低毛利带来的后遗症。

为何苹果可以成为利润收割机,中国手机未来有希望达到这个高度吗

冲过一万亿美元大关的苹果,何时会达到顶峰,目前还不好说。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苹果迟早会衰落,后来者也一定会不断超越,只不过如果是中国的科技公司,那就再好不过了,那么这个后来者会是小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