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史話】解密一個神祕的千年古國:周朝的第一個霸主——徐國

徐國,位於現在的徐州一帶,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古國。夏朝初期,伯益因為輔佐禹治水有功,因此被分封為到徐,建立了徐國。徐國建立後,歷經夏、商、週三代,直到春秋時期被吳國滅亡,可以說是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周朝時期,徐國強盛。徐偃王好行仁義,前來歸順的東夷國家有四十多個。徐國成為最早稱王的諸侯之一。

【遠古史話】解密一個神秘的千年古國:周朝的第一個霸主——徐國

徐偃王

徐國的歷史

大禹建立了夏朝之後,很希望自己的兒子啟能繼承王位。但是大禹還不能公然廢除古老的傳統——禪讓制。因此表面上還推舉皋陶為繼承人,不過皋陶不久便去世了,大禹又重新選擇了益作為繼承人。同時大禹也暗示啟要自己去奪回王位。大禹死後,啟和益發生了王位之爭,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益幹啟位,啟殺之”,戰國楚國上博簡《容成氏》所記:“禹於是乎讓益,啟於是乎攻益自取”。最終啟得到了勝利,但是啟這種公然破壞禪讓制的行為肯定會引起其他氏族的不滿。為了安撫百姓,啟又分封益的兒子若木分封于徐(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一帶)。而後徐國就開始建立。

徐國建立後,一直經歷了夏朝和商朝兩個朝代,在徐州附近默默地發展,併成為東夷族的代表勢力之一。徐夷成為淮夷的主要力量,商朝末期,帝乙和帝辛(紂王)多次和東夷族交戰,其中徐國定捲入戰爭之中。本來商朝也是東夷的一支建立的,為什麼商朝會和東夷發生戰爭呢?《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意思就是商紂王在黎舉辦閱兵式,但是東夷族卻叛亂不參加。這無疑是引發雙方的一個原因,但並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應當是商朝長期掠奪東夷族的銅礦資源,雙方矛盾早已存在。

周朝建立後,徐國才開始大量進入歷史記載。周朝初期,徐國曾參與“三監之亂”,因此從周公東征之後,徐國和周朝經常發生戰爭,當時周人把徐國叫做“徐方”或者“徐夷”。徐國勢力很大,對周朝分封到東方的魯國產生了很大的威脅。《尚書·費誓》記載:“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東郊不開”,也就是魯國東門受到威脅,甚至都不能打開。而後魯國參與到了征伐徐國的戰爭中,“甲戌,我惟徵徐戎”。在《詩經·常武》一詩中,就有對周宣王南征徐國的歌頌:“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最終使得徐國臣服於周朝,“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徐國失敗後,南遷到了淮河一線。

【遠古史話】解密一個神秘的千年古國:周朝的第一個霸主——徐國

周公東征地圖

在周穆王時期,徐國走向了強大。當時的徐國國軍徐偃王稱王,與周穆王分庭抗禮《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處潢池東,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從該文可以看出徐偃王不僅稱王,而且還率領東夷軍隊進攻周朝首都,逼迫周穆王承認其霸主地位。當時臣服於徐國的小國達到了三十六國。

徐偃王成為霸主之後,用仁義來治國,最終失敗。周穆王末年,周穆王聯合楚國進攻徐國,最終攻破徐國,徐偃王被殺。《元和郡縣誌》記載“乘八駿之馬,使造父御之,發楚師襲其不備,大破之”,殺偃王之後周穆王將數萬徐國百姓遷徙到今天的徐州。清代徐時棟《徐偃王志》中記載了楚國關於對付徐國的對話:楚王孫厲謂楚子曰:“漢東諸侯三十六國,胥服徐矣,不伐,楚必事徐。”楚子曰:“偃王有道,好行仁義,不可伐。”王孫厲曰:“臣聞大之伐小,強之伐弱,猶石之投卵也,猶大魚之吞小魚也,猶虎之啖豚也,又何疑焉!且夫文不達德,武不任力,亂莫大焉。”楚子曰:“善。”

到了春秋時代早期,齊國強盛,徐國在次南遷。此時徐國國力大不如從前。公元前512年,吳王夫差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淹徐國。徐王章羽披髮文面,綁縛自己,領著妻子跪求夫差保留國土,夫差不準。章禹帶著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國,自此,徐國滅亡。徐國從夏朝到春秋時期,共經歷了44代君主,1500多年。

【遠古史話】解密一個神秘的千年古國:周朝的第一個霸主——徐國

徐國形勢地圖

徐國的出土文物

徐國的首都曾經長期在邳州。目前發掘出來的邳州梁王城,可以確定為規模最大、時間最久的古徐國後期都城。連續三次發掘,共發現灰坑122座,墓葬22座,房址11座,出土文物一千餘件。本地曾有“金鑾殿”地名,出土19枚宮廷器樂青銅編鐘,並鐫刻“徐王子孫永保之用”銘文。

【遠古史話】解密一個神秘的千年古國:周朝的第一個霸主——徐國

徐國器物出土範圍

徐國的出土青銅器非常多。其中,在二世紀50年代之前,有二四件。比如:徐王鼎、吮兒鍾、徐髂尹鉦、義楚鍾、徐王義楚鋪、王孫遺者鍾、徐王庚兒鍾、徐伯鬲、徐偃侯旨銘、徐偃王壺、豆形獸尊儀、徐寶蘊、大徐王壽銘、徐冠卑、 “環頭大刀”的刀頭等。這些多是春秋時期的產物。但是,徐國的鼎盛期是西周。那時候的徐器多已散失,目前沒有出土。

1979年江西省靖安縣出土了三件青銅器。這些都是徐國的產物,其一件銘文:雁君之孫徐令尹者旨型,擇其吉金,自作爐盤。爐盆為火盤,雁同偃(通假字)。

1982年,紹興發掘出一座春秋時期的墳墓,出土了六件青銅器。其中,三件有銘文。這三件分別是:鼎、爐、缶。缶肩部有周代銘文,但是因殘損,沒有辦法分辨。爐底部的三行銘文中帶有徐王之三個字。鼎的蓋與器肩都有相同的銘文,都是44字。其中,標明瞭徐餚尹自作湯鼎。據考證認為,“餚尹”有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員。紹興出土徐餚尹湯鼎。餚尹是商朝、徐國、楚國的祭祀官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