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羣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以前認為,正能量是特別大的事情。

現在,一張照片、一個視頻,

就讓我們感動。”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新聞資料圖,攝影:左鞋右穿)

她是一名90後媒體評論員。

看到照片中的娃娃,

她說,

有那麼一刻,

你會覺得這個社會特別美好。

“全球70億人,

最大公約數是什麼?

其實大家都在‘赴約’,

這是社會最基本的正能量。”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新聞資料圖)

他是一名60後專欄作家,

得知照片背後的故事,

他說,

還債包工頭的正能量,

是正義,也是守住一份契約。

倡導機制、

社會向善、

消解焦慮、

守望溫暖、

……

這些關鍵詞,

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舉辦的

“2018正能量談XIN會”上,

被多次提及。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他們是知名學者、資深媒體評論員,

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

習慣了以批判的視角看世界,

以筆為矛,以思促行。

這一次,

他們選擇用柔軟的視角,

共同發出這樣的聲音: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他們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自己。”

文章開頭,

照片中的人物分別是:

“文明逗”霍柯嘉和誠信包工頭陳武現。

他們作為5000多位正能量獲獎者的代表,

也被邀請到了會議現場。

天天正能量改變了什麼?

他們又收穫了什麼?

“文明逗”的父親說,5000元正能量獎勵,放進了單獨給孩子開的銀行賬戶裡,以他的名義給紅十字會轉了一部分。剩下的錢,想在找到好的捐贈對象時捐出。

陳武現用2萬元正能量獎金開啟了他的公益之路,雲南魯甸地震時,他買了兩大卡車礦泉水拉到災區。他說,之前對公益很陌生,那次之後開始身心投入地去做。

“他們像一面鏡子,

照出了我們自己。”

那些發出的獎金,

就像點亮黑夜的火把

兜兜轉轉,

畫了一個正能量的圓。

而他們,

僅僅是天天正能量平臺

眾多人物的縮影。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念之善,只要呵護好,培育好,激發好,就可能給人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在道德化育方面,民間社會組織可以大有作為,但同時也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整合、調動和撬動各種社會資源。”

在正能量談XIN會上,阿里巴巴公益開放平臺總監王崇和表示,“只要我們相信人性善良,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有效地去激發、去呵護、去培育自己心中那顆善良的種子,這個世界一定會好起來。”

此次會議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內蒙古晨報執行社長總編輯馬凱對包括燕趙都市報在內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表示了熱烈歡迎,並提出“尊重自然、開放包容、堅守信義、崇尚英雄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和天天正能量倡導的理念有契合點。”

公益時報副社長侯劍女士在會上發佈了“阿里正能量”項目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天天正能量項目是國內知名領先的公益開放平臺,形成了日常化的公益範式,對於推動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公益時報副社長侯劍

會議邀請全國各地的知名評論員和資深媒體人,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正能量的傳播和社會倡導機制,為喚醒人心、改變社會風氣注入更多的“心能量”。

什麼是他們眼中的正能量?

社會需要傳遞哪些正能量?

如何搭建更多倡導機制,

激發每個人的善意善行?

這些聲音,

或許每個人都應該聽聽。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他們,這樣定義正能量

“正能量,應該是人人可為的東西”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要分辨哪些是真實的正能量,哪些是本能的反映,人人可為的東西。建設每個人,每天積累一點點,就是很龐大的力量。天天正能量是對人的行為的關注,是很好的立足點。

——童大煥(專欄作家,獨立學者)

“正能量,應該是接地氣的”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正能量,其實是一步可以跨上去的道德臺階,是普通人願意去看、願意去看的。天天正能量基於網絡,改變了傳播方式,是社交化趨勢。很接地氣,自帶媒體基因,每個故事都值得一說,每個故事都讓人會心一笑。

——沈彬(澎湃首席評論員)

“正能量,不一定是特別大的事情”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以前認為,正能量是特別大的事情。現在,一張照片、一個視頻,就讓我們感動。看到越來越多打動人的照片,我會找到讓我感動的點。力所能及的去做的事,是我可以參與的。有那麼一刻,你會覺得這個社會特別美好。”

——鄭亞麗(浙江日報評論員)

他們說,正能量需要被倡導

“好人好事,就需要被正名和褒獎”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社會上的好人好事,需要正名的肯定和褒獎,功德怎樣評價都不過分。互聯網+公益是時代進步的創新,社會公益需要倡導和推動。從好人好事到移風易俗,開風氣之先,提升精神世界,我們可以做的更多,讓社會風尚得以進步。

——蘇文洋(著名評論人,原北京晚報評論部主任)

“愛心需要被喚醒,而不是道德綁架”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正能量有被汙名化、標題化的趨勢,亟需正名。天天正能量是一群有情有意的人,做有意義的事。 喚醒愛心,就是做慈善,而不是通過道德綁架。你做了,改變的是你自己。一路走過來,你是受到影響的。”

——王石川(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評論員)

“焦慮的當下,我們需要一點一滴的耐心”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一直是批判的眼光看社會,可能是我們評論員的本分。但這一次特別溫暖。一直討論社會問題,到最終發現社會是向善的。網絡輿論空間繁雜,我們有焦慮感。而天天正能量正是顯示了一種耐心,對正能量一點一滴的耐心。

——魯珊(長江日報評論部副主任)

“獎勵正能量,就是要高調地做”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慈善是尊嚴的賦予。慈善應該高調的做,不用理會一些“作秀”之類的質疑之聲。我們在很多平臺上都能看到,正能量的故事、視頻點擊、點贊量很高,這也反映了大家對這塊的認可。

——佘宗明(新京報評論部副主任)

他們,提出這樣的建議

“做公益可以讓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倡導,本身就是一種公益傳播。對象是凡人,效應是裂變。現在其實不缺善意,但是隻有善意是不夠的。真正的公益不僅是奉獻公心,更是自立。做公益可以讓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公益可以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

——賈西津(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教授)

“可以有更多細微的東西增加進來”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現在媒體上正能量的內容越來越多,很多事情很容易去做,正能量的邊界,不能有條條框框,可以有更多細微的東西增加進來,從而有助於媒體在轉型中找到成長的土壤。”

——王海濤(長春晚報採訪中心主任)

會議最後,

全國“益見匯”評論聯盟成立,

併發布了正能量宣言。

如果上面那些聲音,

你還沒看過癮,

不妨讀一讀這段文字。

他們可能是全國“最犀利”的一群人,卻做了件特柔軟的事兒……

當然,

如果你還願意和我們一起做的更多,

從這一刻開始,

做個正能量使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