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百年孤獨》開篇是公認的經典?

鄭禕晗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著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這本書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裡融入了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宗教典故等神秘元素,現實與虛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壯麗的想象世界。

《百年孤獨》的開篇一直被公認為經典,甚至被稱為偉大的開頭,那麼它到底經典在哪裡?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它的開頭吧。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裡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裡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這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被無數小說家效仿。有書君選取的是范曄翻譯的版本,譯本有很多種,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比較一下不同。

開頭的第一句話,短短42個字,卻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三種時空概念,這開創了一種幾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將三種時空概念融合得如此精煉、自然,有書君還沒有在其他作者身上見過,可見馬爾克斯功底之深。

接下來是典型的倒敘結構,但是其功力不在於新穎的倒敘結構,而是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懸念,讓人不得不讀下去。主人公開篇就面臨死刑,是什麼導致他必須面對死亡?父親帶主人公去見識冰塊,冰塊是否有什麼象徵意義?這些問題作者都沒有直接交代,我們只能去書中尋找。而最後一句“河床裡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突然把人拉入了神秘、魔幻的空間。

其實,這樣的開頭在寫作中極富挑戰性和冒險性,就像是一場足球賽,解說員一上來就告訴了觀眾本場比賽的結果。已經知道了結果,看下去的興趣就會大減,一旦寫得不好,很容易就會讓讀者失去讀下去的慾望,但顯然馬爾克斯做得很好。

如果讀了開頭戛然而止,你對這段文字除了好奇還有怎樣的思考,在有書君看來,人在死亡前到底會想起什麼?馬爾克斯在這段文字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面對死亡,當然有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留戀。但是恐怕更多的是對人生旅程的追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開頭告訴我們,面對死亡,人最容易走進自己的記憶深處,人生過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經歷在遠處熠熠閃光。正是這些事物和經歷,組成了荒誕不羈的人生之夢。加西亞·馬爾克斯從“冰塊”開始把人們帶進了夢幻人生和魔幻之旅。

馬爾克斯的這一寫法引起無數作家的模仿,在中國,莫言、餘華、蘇童、格非、陳忠實、韓少功等作家的寫法,或多或少都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

有書君舉幾個例子,大家看一下,能不能讀出一些馬爾克斯的影子。

陳忠實《白鹿原》:白嘉軒後來最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中娶過七房女人。

餘華《難逃劫數》:直到很久以後,沙子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上午東山敲開他房門時的情景。東山當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窩裡的沙子大吃一驚。那是因為沙子透過東山紅彤彤的神采看到了一種灰暗的災難。他隱約看到東山的形象被摧毀後的悽慘。

莫言《紅高粱》: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餘佔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莫言的《檀香刑》,餘華的《兄弟》、蘇童的《1934年的逃亡》,韓少功的《日夜書》,甚至郭敬明的《幻城》等等,這些書的開頭都帶著明顯的《百年孤獨》的開篇的影子。

包括馬爾克斯自己,這樣經典的寫法還體現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純真的艾倫蒂拉與殘忍的祖母》這兩本他自己的作品又重現了這一寫法。

馬爾克斯的這一經典開頭影響了世界上無數的作家,他的魔幻現實主義讓無數作者不斷提起,重複模仿還樂此不疲。對中國新時期文學創作來說,沒有哪一部作品像《百年孤獨》一樣,有那麼大的影響。


有書快看


《百年孤獨》開篇句,確實經典;但中國更有一句,更勝一籌。中國人還有更妙的一句話,如李商隱的《錦瑟無端》。

先看百年這句:“許多年後,面對行刑隊時,上校準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句話好就好在,是“未來回憶過去”經典倒敘開篇詞,一句容納了3個時間層面。

百年開篇這一句的經典感,來自於它把“未來-現在-過去”三種時間態合在一塊、拉過來、拉過去、、現在的上校、在許多年以後的未來、回憶著遙遠的過去很小的時候、、過去-現在-未來,合在一句話裡,讀者一瞬間經歷了多種時空轉換,頓生人生滄桑之歷史感。至此一生繁華落幕,在終點處驀然閃現遙遠孩童時代的情景,句式中,現在時、將來時、過去時、將來過去時等各種不同的時態結構全在這一刻同現腦海,這是一種人生的終極體驗。

再看中國李商隱,也有同樣一個句式,更為華麗,《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刻的此情之此情,可以想見、待到將來你追憶時,你以為、彼時你的心會是什麼情景狀態呢?但到了那時、彼時的你必已惘然,追憶時你定會產生惆悵,產生那種唯人類所獨有的啊、對時間流逝的傷感感覺。想到“當前”之情感、待到“將來”追憶之時、只怕“彼時”的我會惘然、會回憶不起來此刻心情。。

李商隱這些情感,來自前面幾段詩中的無端撥弄琴絃、追思華年、曉夢迷蝶,春心寄託、滄海珠淚,暖玉生煙、、等等哀傷迷惘之情,一切對於似水華年流逝的縹緲憂思,盡在其中了。

《百年》是擺出一個“將來回看見過去”這個場景,而《錦瑟》則現在想到了將來將會對“現在追憶過去”這個此情斯景、將來彼時、應會惘然的,,這思維,就更為複雜高級、纏綿悱惻、繚繞三匝了。

《百年》三個場景合為一呈現,可以想見;而《錦瑟》呈現的三個場景,則是人的“思想”之景、三種時態的“心思情感”之景,就更為妙到毫巔了。

兩句中外藝術經典之句,給人以傷感之共鳴,同時也給予美感、給了我們許多的啟迪:

比方說,做為證券分析師,我就常強調“以終為始”是思維方式,“把現在-當做過去-站在未來-來看它”,,這也應是做分析做預測的基本功吧。

類似的,還有更為經典的篇章《沁園春·雪》,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空事態的全景俯瞰,太祖才看得透徹、看得更清楚大局與大勢。

【附:6個譯本的翻譯對比:】

1)臺北遠景出版社《一百年的孤寂》宋碧雲 譯)

多年後,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槍斃行刑隊時,將會想起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2)臺北志文出版社《百年孤寂》楊耐東 譯)

許多年後,當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便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3)上海譯文出版社《百年孤獨》黃錦炎 譯)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4)雲南人民出版社 《百年孤獨》吳建恆 譯

多年以後,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淮會想起他爹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5)南海出版公司《百年孤獨》范曄 譯)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裡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6)網上版本《百年孤獨》高長榮 譯)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證券的心


【一句話答案】亂序群像劇你說棒不棒?

《百年孤獨》的開篇被稱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小說開頭,最突出的原因就是時間線了吧?芝加哥大學的餘國藩教授在《歷史、虛構與中國敘事文學之閱讀》中認為“傳統詩人只能侷限自己於一種故事的說法,史家卻能取材於各種矛盾的說法以便探索事實和真相”,中國的文學常常有擬史的傾向,而《紅樓夢》不斷強調“大荒”、“無稽”、“無朝代年紀可考”,正是為了與這種傳統的“史學模式”相抗衡。

用這種方法和眼光來看《百年孤獨》的開頭,百又顯示出了比紅的又一層超越,顯示出文學和史學的雙重超越。

( 《百年孤獨》中的鍊金魚)

百年孤獨不斷回溯的時間線顯然打破了史學式敘事的線性時間模式,顯示出優秀的文學性。但正是因為這種文學性的時間敘事,在不斷回溯的過程中,又不斷補充、或者修正內容、或者提出與之前相悖的說法,比如利用不同人物之口,對同樣一件過去的事有完全不同的描述,此處又體現了史學式敘事的優越性,即各種說法相互排斥,一種說法在否認前人的基礎上前進,推動敘事。並且完成了歷史只不過是敘事的新歷史主義式證明,後現代性十足非常時髦了。

(《百年孤獨》人物關係表送上)


楊早講史,不一樣的回答

楊早講史


一直覺得真正的經典,是適合所有人群,所有年齡段,任何時候,都能讓你感受到新的東西的。最早讀《百年》是初中的時候,最近一次是去年,每次都覺得有不同。然後會有一點艱難,每一次閱讀他,都像爬山,要真的很用心才能讀下去。這或許是名著和快消網文的區別?

經常的情景是這樣的:

要說為什麼讀這本書吧,好像沒有很強去找這本書來讀,只是在家裡的好幾本書中看到了這本書,就拿著來讀。

本來以為這本書按照以往的我原來看書的時間是一個禮拜讀完的,可是這本書我卻花了三個禮拜,而且還讀的蠻吃力的,可能跟每個看過這本書的人一樣,這本書的人名太長太複雜太重複了,很難分的清誰是誰。還有這本書在前面一部分寫的比較幻想,有種讓我置身於古希臘里人的生活場景一樣。書中的人物刻畫的都很有個性,書中有很多情感方面還是很直接的,屬於直觀的表達人物想要做的想法,而且情感比較亂,不,是很亂,非常亂。他們之間的感情很衝動在於當時,但是有的衝動卻還能維持很久。

要我說喜歡書中的一個人物吧,這個人當之無愧是第一代烏爾蘇拉,她的堅強,堅持,堅毅,永遠充滿幹勁,是她讓這個家族有帶領到黃金時期。我很佩服她,但同時我也可憐她,她一直為家裡操勞著,辛苦著,累著,到老了以後很憐憫。雖然書中有五分之四的部分都有她的身影,她也一直不停的勞作,她還是孤獨著的,她的孤獨很多時候都是她一個人,她心中的苦心中的累不知道像誰訴說,她的喜怒哀樂只有她一個人知道。

書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化身,他們都需要和自己的心理孤獨奮戰,孤獨到只有不停的去做事來發洩,孤獨到在所有的事情發生時,他們都是自己來抉擇。所以我才想到這本書,為什麼是叫百年孤獨了,這本書裡的所有人,整個家族7代都是孤獨傳承者。這是我個人看到這本書所感悟,僅代表我自己。很歡迎有看過這本書的人,可以和我一起探討一下。可能等我下一次看這本書又會有新的感悟


書齋姑娘


百年孤獨,何止開篇的經典?滿篇皆是經典,所以才成就了這部近於曠世的經典(個人感覺,還是沒有紅樓夢耐讀精彩,要是排名的話,紅樓夢豪踞第一,完全可以俯視其他的所謂傑作----當然我說的是前八十回)😏

百年孤獨成書較早,也將一個孤獨的名字----馬爾克斯嵌進了世界文學的經典排行榜

但是說實話,讀這本書,要提早做好心理準備,沒有一份足夠的耐心是讀不下去的,當然也要看讀書人的克定與悠閒。

滿篇的人物關係,加上羅列了諸多符號的人物名字,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耐心絕對應付不來,而且三纏兩繞,一會就把人物關係弄混了,也把你自己繞暈了,本人剛接觸時,就屬於這種狀態,好長時間才從裡面拔出來😒😥

但是這部書的寫作特點很鮮明,也很抓人,敘事描寫很見功力,看似不經心的娓娓道來,實則暗流洶湧,充分顯示出作者的文字功力和駕馭長篇大作的能力。

一般人讀書愛看故事情節,本人卻偏偏喜好看敘事伏筆和線索追蹤,這在紅樓夢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幾乎妙到毫顛,間不容髮,那條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筆觸,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凸顯它的精靈與律動,看得心緒波瀾,翻湧迭出。

這部書雖則經典,但個人不建議國人,尤其是剛剛喜歡上文學的少年兒童品讀,因為裡面的文學魔幻主義、象徵主義手法太過迷亂,容易把初學者帶進溝裡,進而影響了他(她)一生的文學品味。

國內的文壇曾經一度風靡這部書,就是因了他的寫作手法和呈現的具象角度,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是太喜歡,比如本人,要是沒什麼特殊要求,本人決然不會再去翻這本書,就是因為滿腦子漿糊本來就不太開竅,再進去的話很難全身而退😇😫


龍吟148119260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許多年之前,我還是個懵懂少年,從父親的書櫃裡發現了《百年孤獨》。一開始是被這書名吸引的,一百年的孤獨,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家?帶著好奇就翻來了第一頁,由第一頁第一章的第一段話開始,我慢慢沉迷其中……

因為《百年孤獨》,我愛上讀書,讀了很多的書。在那個時候,手機還沒有普及化,父親的書櫃就成了我的秘密寶藏,然後就是小鎮上唯一的書社。

雖然我至今不知道或者是還沒有發現我從《百年孤獨》中獲得了什麼,但並不代表讀書就沒有意義,有人說讀書就像吃過的飯,在潛移默化中強壯身體和鍛鍊思維。

許多年之後的現在,書中的內容或許已大半忘記,但我一直忘不了初次遇見的那一段話。這便是《百年孤獨》的點睛吧。


歸雲落渡


證券的心回答:

《百年孤獨》開篇句,確實經典;但中國更有一句,更勝一籌。中國人還有更妙的一句話,如李商隱的《錦瑟無端》。


先看百年這句:“許多年後,面對行刑隊時,上校準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句話好就好在,是“未來回憶過去”經典倒敘開篇詞,一句容納了3個時間層面。


百年開篇這一句的經典感,來自於它把“未來-現在-過去”三種時間態合在一塊、拉過來、拉過去、、現在的上校、在許多年以後的未來、回憶著遙遠的過去很小的時候、、過去-現在-未來,合在一句話裡,讀者一瞬間經歷了多種時空轉換,頓生人生滄桑之歷史感。至此一生繁華落幕,在終點處驀然閃現遙遠孩童時代的情景,句式中,現在時、將來時、過去時、將來過去時等各種不同的時態結構全在這一刻同現腦海,這是一種人生的終極體驗。


再看中國李商隱,也有同樣一個句式,更為華麗,《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刻的此情之此情,可以想見、待到將來你追憶時,你以為、彼時你的心會是什麼情景狀態呢?但到了那時、彼時的你必已惘然,追憶時你定會產生惆悵,產生那種唯人類所獨有的啊、對時間流逝的傷感感覺。想到“當前”之情感、待到“將來”追憶之時、只怕“彼時”的我會惘然、會回憶不起來此刻心情。。


李商隱這些情感,來自前面幾段詩中的無端撥弄琴絃、追思華年、曉夢迷蝶,春心寄託、滄海珠淚,暖玉生煙、、等等哀傷迷惘之情,一切對於似水華年流逝的縹緲憂思,盡在其中了。


《百年》是擺出一個“將來回看見過去”這個場景,而《錦瑟》則現在想到了將來將會對“現在追憶過去”這個此情斯景、將來彼時、應會惘然的,,這思維,就更為複雜高級、纏綿悱惻、繚繞三匝了。


《百年》三個場景合為一呈現,可以想見;而《錦瑟》呈現的三個場景,則是人的“思想”之景、三種時態的“心思情感”之景,就更為妙到毫巔了。


兩句中外藝術經典之句,給人以傷感之共鳴,同時也給予美感、給了我們許多的啟迪:


比方說,做為證券分析師,我就常強調“以終為始”是思維方式,“把現在-當做過去-站在未來-來看它”,,這也應是做分析做預測的基本功吧。


類似的,還有更為經典的篇章《沁園春·雪》,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空事態的全景俯瞰,太祖才看得透徹、看得更清楚大局與大勢。


【附:6個譯本的翻譯對比:】


1)臺北遠景出版社《一百年的孤寂》宋碧雲 譯)


多年後,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槍斃行刑隊時,將會想起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2)臺北志文出版社《百年孤寂》楊耐東 譯)


許多年後,當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便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3)上海譯文出版社《百年孤獨》黃錦炎 譯)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4)雲南人民出版社 《百年孤獨》吳建恆 譯


多年以後,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淮會想起他爹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5)南海出版公司《百年孤獨》范曄 譯)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裡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6)網上版本《百年孤獨》高長榮 譯)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市場之心




加西亞·馬爾克斯代表作,魔幻現實主義經典,翻開《百年孤獨》這本書,開篇寫的就是下面這段話。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是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裡卵石潔白光滑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




一個即將被槍斃的人回憶過去,馬孔多的歷史通過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回憶被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的感受就像創世紀之初的伊甸園,那種純淨和廣闊,一切都蘊含在即將發生之中。馬爾克斯寥寥幾句話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讀到這裡你沒有辦法不繼續讀下去,因為隨之而來的吉卜賽人和布恩迪亞家族先祖開拓創業的故事,充滿了一種魔幻又虛無的力量。

用三天時間讀完了這本書,談一下閱讀這本書的經驗和感受。為了防止被書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和名字繞暈,首先準備好一張白紙準備記錄人物關係圖。只要捋清楚了書中的人物關係圖,這本書真正閱讀起來很順利。

小說一開始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時開始回憶過去的馬孔多,勢必要引入他在面對行刑隊之前發生的事,以及他在面對行刑隊之後發生的事。實際上作為布恩迪亞家族中的第二代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算是戲份最多的一位主角,而且屬於他的故事也最為傳奇。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馬爾克斯講故事,一開始就跳過了按照時間延續的過程,跳到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無法逃脫的命運上。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充滿了一種宿命論的味道,他們的命運已經被那位神秘的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用梵文寫在羊皮捲上了。這個古老家族的歷史以及馬孔多的歷史,其實隱喻了拉丁美洲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百年孤獨》深受餘華、莫言那一代人的推崇,莫言更是因為模仿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而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此你就知道馬爾克斯和他的作品《百年孤獨》有多麼偉大。

但是很多人都覺得這本書很難讀,因為書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晦澀難懂的隱喻。不吹不黑,其實不是這本書很難讀懂,而是你沒有那種沉靜專注的讀書狀態。讀這本書需要花很多精力,不亞於讀懂《紅樓夢》或者《戰爭與和平》這樣的經典,你必須深入進去,緊隨書中人物的命運。馬爾克斯的故事把控能力很好,小說其實並沒有很多插敘倒序一類的技術性敘述,基本上都是按照時間發展來推動,只要搞清楚書中的人物關係,這本書講述的內容一目瞭然。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不僅開篇就很經典,結束也很經典。家族的最後一位成員奧雷里亞諾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馬孔多即將被颶風帶走的時候。

“他再次跳讀去尋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沒等看到最後一行便已經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間房間,因為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將在他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捲走,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捲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一切都充滿了宿命論的味道,一切都是非如此不可。小說開篇是這樣,結尾也是這樣。這個故事只能這樣敘述,這個家族和馬孔多的歷史只能這樣延續,就像整個拉丁美洲過去一百年的歷史,是偶然,也是必然。



幾乎很少有文學作品能夠做到如《百年孤獨》一般宏大經典,能夠與之比擬的,在中國恐怕也只有《紅樓夢》了。讀完《百年孤獨》再去讀其他的文學小說,你會覺得其他書實在太過於平淡無奇,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大學之前閱讀這本書的原因,沒有廣泛的閱讀積累作為基礎,你的閱讀範圍幾乎就會被這本書限制死了。讀完這本書,不妨趁熱打鐵再去閱讀一下馬爾克斯的另一本經典之作《霍亂時期的愛情》。


我是一刀,關注博書,博覽群書。重拾閱讀習慣,為生活埋下小小的信仰!


博書


怎麼說呢。我不知道別人的想法,就我自己而言來談談這個問題。

百年孤獨是公認的經典,我覺得它的魅力就是創造了一個非同一般的世界。那裡的人在和外界接觸之前,不會死,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它就像一個世外桃源一樣。這個世界的領導者可以說就是這個延續了百年孤獨基因的家族。家族的興盛就是這個世界的興盛,家族的破滅就是這個世界的毀滅。它以小見大,以一家之得失反應了一個世界的鉅變。就這點來說我覺得很厲害。

再說百年孤獨裡不知道為什麼,讀的時候,覺得它每一個字都有很深重的孤獨氣息。我記得我是用了一箇中午把它讀完的。讀完以後被書裡那種日益濃重的孤獨氣息深深感染。

不光是作為主角的百年家族還是那些故事裡穿插的小人物,每一個形象都深刻飽滿。

而且強烈的魔幻色彩非常吸引人。

我覺得這些大概就是原因吧。


底生苟且


好多年前讀過,非常驚歎!這馬爾克斯的文字功底,簡直神級。為什麼有這一感嘆,原因如下:一,通篇上百年家族史只有兩名字,一男性,一女性,可是在看時,你決不會把他她混淆,每一個個性都如此鮮明。沒有神級功底,誰敢這麼寫。二、馬爾克斯的文字能製造出畫面感,那個歷史的氛圍和氣息,讓閱讀約人進入那種魔幻之境。真真神鬼莫能,當年他的作品在中國的文壇,簡直神的存在呀!莫言先生很多小說是仿著他的來寫的。

經典小說(或者藝術)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寫作者在將其獨特的審美觀察,通過文字(或其它藝術形式,比如繪畫,音樂)將其呈示出來,當它成形後就具有了它的氣質,神韻,甚至靈魂,它會自然地與讀者產生聯繫。只要這位讀者有足夠的審美能力,你就能意會到其像其勢其境,感同身受。這是我在閱讀時最愉悅的時候。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黃金屋是精神上的豐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