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完《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get到這兩部書的點該怎麼做?

馮開朗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世界文學著作之所以經典流傳,即是因為其中蘊含著人生哲理,傳遞著某種時代精神,需要我們多次細細品讀。每一遍有每一遍的收穫,每一遍都有不同的領悟。作為一箇中學生,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我們每天有繁重的課業要求,課外閱讀能試著來閱讀《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就已經很不錯。隨著閱歷的增加和知識的累積,我們一定能慢慢讀懂。

我記得董卿曾說過,閱讀從來不應該帶著目的。每讀一本書,就一定會有所得,只在於多或少,深或淺罷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通常會出現讀一本書發現不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

無妨,我們有很多種辦法。

  1. 試著多讀幾遍;
  2. 看一些有關此書的書評;
  3. 抑或是請教讀過此書的長輩或老師。

只要一步步努力,從來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要下工夫,從來沒有學不會的知識。


百年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


恩豆LL


中學生get不到很正常,許多非專業讀者也get不到。老馬的魔幻風也給大多數讀者設了門檻,閱讀起來不怎麼容易。《霍亂》最牛的地方在於無論是宗教般堅守的婚姻,還是毫無底線的浪蕩生活,都可以得到平等的解釋。這個境界不是一般作家能有的。


王小朋


經典作品就像醇香的陳釀,也許當時醉而不知,但是多年以後,此情此景,可待追憶……

一、整體感知

我讀《百年孤獨》的時候,還是大一的暑假。那時候天氣炎熱,青春躁動,我的內心很不安寧。我知道這是好書,但是我真不知道好在哪裡。

甚至隨著略微寡淡的情節緩慢鋪陳,我有好多次都想擱置不閱了。

為了安撫內心的狂躁,我一邊聽音樂一邊讀,終於硬著頭皮讀了下去。

後來無意中聽到一支曲子,是一首歐美的純音樂,沒有歌詞,然而表達的意境和情調,居然和《百年孤獨》如此吻合,我很驚喜,就一直單曲循環。在無限的單曲循環之中,書、音樂和心靈都融為一體,形成了非常美好的閱讀體驗。

也是那一次,我體會到音樂本身的魅力,即使沒有歌詞,所能表達的意韻和美感依然如此豐富。

多年以後,我想起《百年孤獨》,耳邊就會響起那首曲子。也許我無法用一句話表達《百年孤獨》帶給我什麼,但是音樂和文字形成一種藝術通感,留在我的記憶中,化成某種情愫或者美的符號,永遠留在那裡。

也就是說,有的時候讀一本書,也許get不到“點”,那麼可以get“面”。

年輕的時候可能理解不了書中某句話對於人生的份量,但是作品整體呈現出的美的價值,只要用心感受,任何年齡都可以感受到屬於自己的溫柔。

二、歲月回甘

當然,那時候對於書中的很多情節,都是沒什麼感覺的,有時候覺得荒誕可笑,甚至質疑作者——是不是刻意杜撰或者太過誇張。

比如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這個情節,作者描繪地非常細緻,很有那種緩慢到停滯的節奏。

我當時非常不理解,至於嗎?怎麼可能?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無聊的人,用這種無聊的方式,循環往復地荒廢生命?我覺得作者在編撰。

可是,當我步入社會幾年以後,發現這個世界上,循環往復沉溺於同一個命題中的人,太多太多,甚至人人都有自己執著的那個點。我才開始理解,作者表達的真實性。

等我再有一些閱歷,當我理解了人生的無奈與孤獨,我才明白,類似於“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這種事情,對於每個人而言,不僅不是浪費生命,反而是一種必要。就像有的人抽菸喝酒,有的人耽溺於遊戲,有的人沉溺於藝術,有的人養育寵物……都是一種必要的排解,沒有這些消遣,生命可能會失去平衡。

當我理解了這些,才能理解作者表達的哲學性和藝術性。

也許當我更有年紀,我會有更多的感悟。

所以,這種領悟是歲月的賜予,當你回頭品味的時候,有一種厚重的美好。

三、隨緣如去

讀書這件事,和世間的任何事情一樣,都是緣分。

如果你和這個作者確實不是同一種人,沒有共鳴的思想和感情,那麼對書沒有感覺也是正常。

別人說好的東西,未必對你也合適。

若是有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只是要機緣成熟才能了見。


我是@山水呢喃 ,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