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空調的日子裡,我們真的不會被熱死嗎?

沒有空調的日子裡,我們真的不會被熱死嗎?

全國已進入紅色燒烤模式,全國人民的性命都是被空調救下來的,可要是沒有空調這日子該怎麼過?空調發明到現在也就100多年的時間,真正進入中國市場也就最近三十年的事情,和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向比較,我們使用空調的時間也太短了,那麼多朝代那麼多人在沒有空調的夏天,到底該怎麼活?

在古代別說“夏天一霸”空調沒有,連用電的電風扇都沒有。不僅如此,古代人講究衣服蔽體,如果隨意露出身體這是讓人很羞愧的一件事,特別是女性,如果衣不蔽體就要被人懷疑人格了。穿得多、沒空調、下廚房,三大酷刑集於一身,夏天古代女性死亡率一定特別高?事實並非如此,古代人雖然衣服穿得多,但是他們也不是傻瓜,不會活活被熱死了還裹著大棉襖。

沒有空調的日子裡,我們真的不會被熱死嗎?

事分兩面,雖然在外面要穿得大方得體,但是在家裡也可以放飛自我。男性在家光著膀子,赤裸上身並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水滸傳》中我們常常看到幾個彪形大漢脫光了上衣,露著膀子,並不算什麼新鮮事。

相比之下女性就比較慘了,就算在家也不能赤裸著。這時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中國古代女性地位比較高的朝代——唐朝。從唐朝留到現在的資料來看,唐代女性的裝束有點穿了好像沒穿的感覺,抹胸打底,下身穿著裙子,肩上披上薄紗,這麼一看確實是該穿上的地方都穿上了,但是從透氣性上來說,穿了就像沒穿一樣,既有視覺效果又有降溫效果。

那麼又有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到底是脫光了涼快還是穿著衣服涼快?許多人覺得當然是脫光了比較涼快啊,事實上在過於炎熱的氣候裡,陽光直射皮膚,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和灼燒的感覺。相反通風、寬大、輕薄的衣服能夠遮擋住陽光的直射,反而比脫光了更容易降溫。

現代衣物的不了種類繁多,棉、聚酯纖維、麻、真絲等等,在古代衣服的材質也很多,除了剛才說的紗之外,還有羅和葛等等。說到羅衣,雖然是夏季的服裝,但是質地是稍微偏厚,所以聰明的古代人想到在衣服上織出洞來。破洞衣褲才不是現代才流行起來的,也不是國外流行進來的,早在中國古代就有貼身有孔的羅衣。

紗衣輕薄,也是夏季人們的最愛,最好的紗衣看起來就像煙塵一樣,又輕又薄,一件風衣長短的夏季紗衣,重量大概在20幾克左右,疊起來能裝進火柴盒裡,現代的短袖絕沒有這種紗衣穿起來輕薄透氣。

葛紗是一種比紗還輕薄的衣料,葛草實際上是一種中草藥植物,前面的羅和紗都是動物的製品,而葛紗則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植物的衣料有一種好處就是吸汗性極強。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用布擦一灘水和用紙巾擦一灘水,哪個吸水性更強?所以葛紗在夏天備受喜愛,因為吸汗、降溫快、輕薄。

沒有空調的日子裡,我們真的不會被熱死嗎?

除了穿的衣服之外,古代的建築也有良好的通風散熱性,蘇州的園林和庭院大家都可以去逛逛,即使走在沒有空調的迴廊上,兩邊參天蔽日的樹木也能帶來陣陣清涼,古代避暑降溫也是有他們自己的一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