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2011年3月23日,正在做饭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接到电话后,杨军匆匆放下手中的锅铲,迅速赶往南昌郊外的墩墩山。

据群众举报,墩墩山发现了一处盗洞,这里极有可能正在进行一场盗墓。杨军驱车赶到现场,发现山包上有一个长约1.2米、宽约0.6米、深达14.8米的盗洞。他循洞而下,发现了一个已被局部破坏的棺椁——持续五年的西汉海昏侯国墓园考古发掘工作,就此拉开了大幕。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存世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国墓园

墩墩山隶属于铁河西汉古墓群,而铁河古墓群已被证实与西汉海昏侯有关——西汉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一直诏书,将汉废帝刘贺从山阳郡昌邑国(城在今山东巨野县)分封到豫章郡海昏县为侯,凡四代。“城漫移昌邑,侯空据海昏。繁华都已矣,博路今可存?”海昏县的“海”指鄱阳湖,“昏”是太阳下山的位置,也就是西边,海昏便是鄱阳湖以西的意思。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海昏侯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海昏侯墓园呈梯形,南北宽141-186米,东西长233-248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包括祠堂、寝庙、厢房、车马坑、墓园墙、门阙、7座附葬墓(墓主或许是海昏侯的爱妾或臣子)以及完整的道路、排水系统。中国两汉时期的陵寝汗牛充栋,却“十墓九空”,墓园的布局、结构也不清晰,用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的话说,两汉时期中国大概出现了一千位列侯,却没有一个已发掘的列侯墓能够找到像海昏侯墓如此全面的标本。信立祥认为,海昏侯墓园“其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祭祀体系之完备,填补了中国考古史的空白,对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存世最早的孔子形象

东晋年间,豫章郡(治今南昌市)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椁室坍塌,地下水倒灌进墓穴。这在客观上使得海昏侯墓躲过了历代盗墓贼的黑手,因为古人实在没有水下盗掘的能力。

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多块漆器组件,漆器背面饰有同等长宽的铜板,这是我国汉代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漆板和铜板共同构成面板的工艺。一开始,这些漆器被认为是屏风。后经拼接,发现上面有衣镜赋,记载了这件文物的概况。而那块被认为是屏风背板的铜板,其实是这个文物的主体——铜镜。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衣镜掩背面衣镜赋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衣镜整体宽50厘米~60厘米,高70厘米~80厘米,有上下两个人物像,上方人物像只能看出轮廓,下方人物像头部模糊,但衣领清晰,“孔子”“颜回”“叔梁纥”等字清晰可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介绍,屏风上的人物像包括孔子像,这是迄今为止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此前发现最早的孔子形象出土于山东东平县东汉壁画墓中),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汉中晚期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深入贵族阶层。

五铢钱数量最多,“千文一贯”出现最早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据估算,海昏侯墓中发掘的五铢钱有200万枚之多,约10吨重。因保存完好,考古工作者们在这座巨大的“钱山”面前辛辛苦苦地数了半年多,发现找到多串完整的两头都有绳结的五铢钱,每串整整1000枚。我们常说“家财万贯”,一贯即1000文,此前中国古代“千文一贯”的记载可以最早追溯到北宋时期,海昏侯钱库则将这一历史往前推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西汉。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为何海昏侯墓中会有如此多的铜钱陪葬?这还得从西汉“赙赠”制度说起。汉代崇尚厚葬,耗财费时,死者的上司、亲朋拿财物资助,称为“赙赠”,诸侯王、官吏死后则由国家“赙赠”,官位在二千石的官员死后可受钱百万,数目众多的五铢钱可能正是汉朝王室“赙赠”的。也有学者认为铜钱是海昏侯私铸铜钱的证据此前墓中发现了不少玉石碎料,上有五铢钱图案,可能就是铸钱的模具。

出土金器最多

2015年11月14日,就在“孔子屏风”出土时,两块马蹄金也在淤泥中显露出来,一大一小,用水清洗后闪耀出黄澄澄的光芒,底面呈圆形,内凹中空,状如马蹄。由此,海昏侯“多金”的一面被慢慢揭开。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汉书·武帝纪》记载,西汉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汉武帝发布诏书:“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马蹄以协瑞焉。”铸麟趾、马蹄形的黄金以应祥瑞,并用来分封给诸侯王。

海昏侯墓出土黄金达478件,其中金饼385枚,大马蹄金17枚,小马蹄金31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总重量120公斤以上。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海昏侯墓——创下诸多纪录的考古大发现

如此多的金器连经验丰富的信立祥都未曾看到过,他说,中国此前发现金器最多的一次是河北定州市中山怀王刘修墓,当时出土大小马蹄金各2个、麟趾金1个、大金饼2个、小金饼40个,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只有40枚金饼,其夫人墓中有29枚金饼。相比之下,海昏侯出手大气,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土豪”的列侯。这么多的黄金出土,又让人不禁想起有关西汉的史书中对于黄金的记载。据《汉书》记载,汉代皇帝曾频频以黄金赐予有功之臣,汉武帝曾赐大将卫青黄金20万斤,赐给霍去病更是达到了55万斤之多,据我国著名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彭信威先生统计,西汉赐金总额达89万余斤之巨。

此前,学者们认为西汉黄金制作工艺尚不完备,提出史书中的黄金可能是指黄铜。海昏侯出土的黄金,却似乎提供了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汉代黄金的储备量确实庞大,不过当时黄金并不作为货币流通,只用来赏赐王公贵族或大臣。如果这个推断不假,按照汉朝人厚葬的习俗,那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该还有多少黄金深埋在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