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人如何面對行業的大浪淘沙?

從財務管理的火熱興起、到會計證取消、再到財務機器人刷屏,財會行業正在經歷一次規模性的“淘洗”,金沙俱下,財會人又該如何自處?

縱觀歷史,每一次革命都會不可避免地引發一輪洗牌,新舊行業的誕生隕落、生產效率的量變質變以及人才結構的優化配置等。眾所周知,英國憑藉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最早進入現代化的國家並在數百年來昌盛不衰,而中國整個財會行業正在經歷的“工業革命”,究竟會帶來哪些變化呢?會計人的技術力量初體驗近百年來,在中國傳統的社會認識中會計絕對不是一個技術工種,“算盤+賬簿”是這群每天和數字打交道的人的代名詞。而被早就退出歷史舞臺的落後工具綁定形象,無奈的背後也是生產效率低下的體現。所以,用技術提升生產效率,無疑是行業變革的重中之重。

財會人如何面對行業的大浪淘沙?

2017年,財務機器人著實火了一把。這個在兩三年前對於財務人來說還如天方夜譚一般的新生事物之所以會出現刷屏級的效應,就因為這是財務人第一次切身地感受到了技術力量的可怕:場景靈活、簡單易用、高效生產、快速演進。而任何一個行業一旦被“技術革命”盯上了,首先被淘汰的一定是一線的操作人員。

在會計領域,大量底層可標準化電算化的工作,被機器人替代只是時間問題。雖然財務機器人不會馬上大行其道,但同樣從事財務工作,有些人可能還在手工記賬,有些財務人已經懂得利用技術大幅提升企業效率降低成本,誰的未來更可期呢?財務管理大行其道、大勢所趨其實略顯抽象的財務管理,解釋起來無非就是利用財務數據,為企業經營決策做支持(甚至是主導)。

所以未來,如果把財務數據比喻成一種“語言”,那麼不會講這種“語言”的財務人,可能會面臨困頓無助的局面。當然,中國90%的企業還停留在企業信息化的初期,財務管理還任重道遠,但這對於財務人來說,不正是學習提升、尋求轉型的最佳窗口期嗎?“

一旦企業發展共享中心,那麼大量從事基礎核算工作的財務人職業發展將更加收窄甚至被淘汰,因為共享中心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降低經營成本。與此同時,企業需要大量從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營管理工作的高學歷、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國際財務管理師(IFM)作為國際財會的最高認證,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方式,而這個趨勢也讓參與財務共享服務工作不再被視為阻礙,而是一次拓展重要商業能力和軟技能的難得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