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掙扎的民企,如今可還安好?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投資要點】

在“傷與痛”邊緣掙扎的民企,如今可還安好?習以為常的是民企債的“雷區”屬性,可今年接二連三曝光的違約,卻成為掀起信用市場悽惶的導火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資質急劇下沉原非民企宿命。2014年-2015年寬貨幣週期遺留的惡習和叢生的弊病缺乏轉圜餘地,難以抵禦信用派生失速的挫傷(詳見《融資困局、風險傳導與政策研判_20180709》)。2季度恰逢民企違約面積的擴張,是內生資質使然,抑或是融資約束的“魔咒”?倘若寬信用傳導不暢,民企的頹勢會否愈演愈烈?本文基於上市公司半年報梳理,探討上述問題。

價格傳導不暢的“刺”與民企盈利的“痛”。民企部門產業結構特徵,造成議價能力的不足。一邊被動接受上游提價,另一邊下游需求萎靡與轉嫁成本遲緩,盈利羸弱的弊端一覽無餘。除此之外,利息淨支出增速高企和資產減值損失的陡增,進一步壓制淨利潤的生成。短期內,供給側改革推進與環保要求提升的並重,成本端和需求端同時擠壓民企的情況仍將持續。

民企資產負債率緣何持續攀升?充實現金流是目的之一,構建“融資-擴規模”的假良性循環才是關鍵。同時,債務結構的弊端還沒有出現改善跡象,有息債務佔比偏高,短借長用看似復燃,都在削弱本就不好的償債資質。

2季度是民企現金流的至暗時刻。處於債務週期末端的民企部門,籌資性現金流成為對沖自由現金流流出的主要科目。而今年2季度,深受信用風險的衝擊與資管新規的遏制,籌資性現金流已然無力彌補自由現金流缺口,三大現金流淨額之和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

政策取向上,扶持民企融資的定向療法層出不窮,於龍頭民企而言,再融資壓力緩解可謂正當時,不過對於債務偏重且結構畸化的民企而言,面臨的壓力依舊不小。我們曾在過往報告中多次論證,本輪信用緊縮源自於“債務-金融”二元監管,民企無意中成為被挫傷的對象。過往弱資質民企公募債務遭到歧視時,採用非標舉債的手段普遍,而當該類渠道徹底阻塞後,負債滾動艱難將聯動到期壓力的驟增。

儘管民企債持有規模偏低,但如果出現持續性的“爆雷”,對信用債的風險偏好將極為不利。18H1數據所指向的民企狀況依舊欠佳,資金鍊條趨緊的窘迫格局越發的嚴重。弱資質民企債成為迴避焦點的格局未變,潛在信用風險爆發的邏輯仍在延續。

風險提示:監管政策超預期

【正文】

在“傷與痛”中掙扎的民企,如今可還安好?習以為常的是民企債的“雷區”屬性,可今年接二連三曝光的違約,成為掀起信用市場悽惶的導火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資質急劇下沉原非民企宿命。2014年-2015年寬貨幣週期遺留的惡習,叢生的弊病缺乏轉圜餘地,難以抵禦信用派生失速的挫傷(詳見《融資困局、風險傳導與政策研判_20180709》)。2季度恰逢民企違約面積的擴張,是內生資質使然,抑或是融資約束的“魔咒”?倘若寬信用傳導不暢,民企的頹勢會否愈演愈烈?本文基於上市公司半年報梳理,探討上述問題。

【價格傳導不暢的“刺”與民企盈利的“痛”】

增速回落遲緩的成本端,遏制民企盈利。自去年1季度以來,融資趨緊約束產業鏈回款,下游需求的被動收縮,疊加供給側改革促成的高基數效應,民企和國企營收端與成本端同比增速不約而同回落。但不同的是,降幅在企業性質之間展示出不同的圖景。

一方面,民企營收降幅為何超國企?雖面臨高基數及需求弱化等負面因素,但供給側改革的“主角”向國企傾斜,2015年-2016年過剩行業價格歷經上漲→高位震盪,國有部門營收增速得以維持。相反,行業分佈向中下游集中的民企部門,缺乏價格邏輯的引導,不僅對下游需求變動的反應彈性提升,且難以緩釋高基數效應的壓制。民企與國企部門營收增速差值在17Q1就已先於成本出現拐點。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另一方面,民企成本降幅為何慢於國企?就今年上半年民企部門各行業營收成本增速來看,不同行業成本增速維持高位,但原因不一,諸如機械設備成本走高來自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化工除原料漲價外,還涉及環保成本的抬升。

但總體而言,民企部門涵蓋產業離散,且向中下游集中,議價能力薄弱,多數企業變為上游成本轉嫁的單向承接人,成本端增速降幅慢於國企是必然結果。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成本端↑與需求端↓的共同擠壓,民企利潤何來改善空間?營收與成本降幅時點的差異,率先壓制毛利增速。與此同時,民企部門議價能力偏弱的弊端,不僅體現為被動接受上游漲價,還表現在難以向下遊傳導,機械設備及輕工製造等行業均是如此。因此,民企部門歸母淨利潤在兩端的擠壓下,始終在低位徘徊。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除此之外,利息淨支出的高企與資產減值損失的飆升,加劇淨利潤的失速。

1)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採用財務費用觀測,民企部門財務費用增速將出現驟降,甚者可能低估利息支出。由於民企部門中涉及出口貿易的企業不少,2季度人民幣的急速貶值,通過企業持有的外匯資產影響匯兌損益,降低財務費用。

所以在處理時,採用(財務費用+匯兌損益)同比觀測利息淨支出。事實上,民企部門所承擔利息支付規模和增速仍然高於國企部門,雖然今年年中微降,但水平偏高。這也表明,匯率的短期因素平息後,財務費用增速回升的概率仍較大。

2)資產減值損失增速觸及新高,貸方科目計提應收賬款和存貨減值準備的企業不在少數(其中還存在中小創企業併購後,業績未達預期時商譽減值,但中報數據顯示其擾動有限)。而前者是應收賬款賬期進一步拉長後的惡果,後者則是規模擴張與需求匹配失衡的尷尬體現。

小結來看,民企部門產業結構特徵,造成議價能力的不足。一邊被動接受上游提價,另一邊下游需求萎靡與轉嫁成本遲緩,盈利羸弱的弊端一覽無餘。除此之外,利息淨支出增速高企和資產減值損失的陡增,進一步壓制淨利潤的生成。短期內,供給側改革推進與環保要求提升的並重,成本端和需求端同時擠壓民企的情況仍將持續。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民企資產負債率緣何持續攀升?】

民企槓桿逆勢擴張,意圖是什麼?

2015年供給側改革推行以來,國有企業部門槓桿率穩中有降,這與實體去槓桿思路一脈相承。相反的是,2016年底以來,幾乎與淨利潤增速出現拐點一致,民企部門槓桿水平不降反升,現已接近2012年以來高點。淨利潤拐點向下和資產負債率的拐點向上的原因有二:

1)直接原因或為民企部門本身面臨內部造血功能不足後,仰仗外部融資的力度遞增。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2)除此之外,可以進一步觀測到,民企部門的資本開支動力尚未出現衰退。一方面有環保設備購置的推動,另一方面也存在生產型擴張,而下游動能不足,該需求已在今年明顯弱化。

事實上,資本開支基本來自外部負債的支持,而為了獲得外部融資渠道,被動擴張規模又成為必要舉措。因金融機構審慎貸款或融資過程中,會以企業規模作為考核標準。倘若盤活資產能力強,企業邊界持續拓展,獲得資金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可以理解資本開支並非主動意願的投產,而更傾向於以債滾債。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在資產負債率抬升的趨勢中,民企債務結構還出現兩大特徵:

首先,歧視與依賴的交織,有息債務調整空間狹窄。穿越寬貨幣週期和緊信用階段,民企部門有息債務調整緩慢,與國企的差距被動加大。一方面凸顯的是民企在融資過程中遭受歧視的普遍情況,另一方面民企不得不舉債來維繫現金流的平穩。

今年2季度,信用主體融資成本有所回落,舉債需求充足的民企部門為何不順勢擴張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佔比有增加,但長期負債增勢羸弱。本質也是債務承接主體對於民企債務風險擔憂的緣故。信用事件的密集爆發的2季度,壓制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同時,非標舉債又受限於資管新規,公募和私募渠道的受阻,民企部門想舉長債以調整結構,卻面臨無法擴張的困局。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其次,債務結構“期限錯配”還未完全糾正。信用緊縮開啟後,民企部門已經主動或被動降低短期債務比例,但有息負債中的短期債務的比例依舊在50%以上,今年年中更是有微增的現象。儘管募集意圖或為補充日常營運資金,但不排除再次迴歸短期資金投資到長期項目,最終推升資本開支。因此,如果融資環境不夠穩定,民企短期負債續接的壓力仍將延續。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遲遲無法調整的債務,正在侵蝕償債能力。結合此前的盈利與債務結構,測算償債能力。其中,短期及長期指標均彰顯民企部門信用資質的下滑。一方面,分子的遭受兩端擠壓,分母還在擴張,貨幣資金對短期債務的覆蓋能力已然回落至50%以下,短期債務到期壓力還在膨脹。另一方面,已獲利息倍數底部企穩,但絕對水平過低,保障利息能力積弱。

小結以上情況,民企部門債務規模還在膨脹,充實現金流是目的之一,構建“融資-擴規模”的假良性循環才是關鍵。同時,債務結構的弊端還沒有出現改善跡象,有息債務佔比偏高,短借長用看似復燃,都在削弱本就不好的償債資質。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2季度是民企現金流的至暗時刻】

雖然利潤增速維持在正區間,但應收賬款的增加,制約現金的累積和生成,民企部門現金流2季度已然經歷最黑暗的時刻:

一方面,自由現金流仍在負區間徘徊。特別是在資本開支的大幅流出的過程中,經營性+投資性現金流淨額並未呈現改善的徵兆。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另一方面,籌資性現金流的支撐已然式微。處於債務週期末端的民企部門,籌資性現金流成為對沖自由現金流流出的主要科目。而今年2季度,深受信用風險的衝擊與資管新規的遏制,籌資性現金流已然無力彌補自由現金流缺口,三大現金流淨額之和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綜上所述,“浴火”後的民營企業,並沒有等來“涅槃”,反倒是各方面資質繼續弱化,無論是盈利兩端“受氣”,還是債務結構被迫擴張,抑或是償債能力的削弱和現金流的至暗時刻。

政策取向上,扶持民企融資的定向療法層出不窮,於龍頭民企而言,再融資壓力緩解可謂正當時,不過對於債務偏重且結構畸化的弱資質民企而言,面臨的壓力依舊不小。我們曾在過往報告中多次論證,本輪信用緊縮源自於“債務-金融”二元監管,民企無意中成為被挫傷的對象。過往弱資質民企公募債務遭到歧視時,採用非標舉債的手段普遍,而當該類渠道徹底阻塞後,負債滾動艱難將驟然聯動債務到期壓力。

儘管民企債持有規模偏低,但如果出現持續性的“爆雷”,對信用債的風險偏好將極為不利。18H1數據所指向的民企狀況依舊欠佳,資金鍊條趨緊的窘迫格局越發的嚴重。弱資質民企債成為迴避焦點的格局未變,潛在信用風險爆發的邏輯仍在延續。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歡迎點擊原文,關注招商固收研究報告平臺。最走心的報告,就在這裡!

「思辨」挣扎的民企,如今可还安好?

李豫澤

86-21-68407902

[email protected]

S109051808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