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欲問鼎中原,爲何結局卻迥然不同?

用戶66034096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劉邦能得江山而劉備不能得江山的主要原因是劉備才華不入劉邦。

從團隊組合來說,劉邦和劉備差距不大,劉邦有三傑,而劉備有臥龍鳳雛,劉邦有樊噲夏侯嬰韓信等猛將,而劉備也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所以說啊劉邦和劉備從團隊上看差不多,那麼從對手看呢,劉邦和劉備面對的敵人也差不多,劉邦主要敵人是項羽和前秦的各諸候國殘餘勢力,而劉備面對的是曹操和孫權,要說誰的壓力大我感覺還是劉邦大。那麼劉邦為什麼能奪天下呢而劉備卻不能呢,那就是劉邦和劉備個人能力的事了,劉備才能其實遠不如老祖宗劉邦。

劉邦當年被項羽趕到四川,不得已拜韓信為帥,韓信確實不負眾望,可是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劉邦拜韓信為帥後並沒有讓韓信貼身保護自己,而是分兵讓韓信帶一路自己帶一路,劉邦自己帶一路兵馬主要對手是楚霸王項羽,要說軍事才華劉邦確實不是項羽對手,雖然說有張良蕭何樊噲等輔佐,可劉邦還是經常打敗仗,老婆孩子都當了俘虜,可無論怎麼樣項羽也無法徹底消滅劉邦,就這樣劉邦死死咬住了項羽,目的是不讓項羽分兵去對付韓信,與此同時,韓信基本把各諸侯國以及前秦勢力基本掃平,而且擁兵幾十萬,等到韓信率大軍與劉邦會師垓下時,項羽大勢已去。

公正的說,韓信與項羽真正的決戰其實就一次,就是最後的垓下之圍,而如果一開始就韓信去打巔峰時的項羽,可以肯定的說韓信也不是對手,可韓信性格孤傲,如果慘敗於項羽,那韓信可能一蹴不振,那劉邦就完了。

而在看看劉備的表現就知道為什麼奪不了江山,劉備根本不是曹操對手,劉備離開諸葛亮根本不會打仗,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的本意就是自己就是韓信,本來諸葛亮是想和劉備分兵的,兩人各打一路,學的就是劉邦戰術,劉備咬住曹操,自己在荊州養精蓄銳,同時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輔佐,對付孫權不成問題,如果劉備帶領龐統魏延黃忠等能拿下西川,那天下大勢已定,因為有諸葛亮在荊州還有關羽張飛等猛將在,孫權絕對不敢有想法,給諸葛亮十年時間,肯定能訓練出幾十萬精銳部隊,到時候天下有變,兩路夾擊曹魏,那蜀漢肯定復興。但可惜的是劉備不是劉邦,劉備離了諸葛亮別說曹操就連劉璋都打不過,啊得已諸葛亮只能去支援劉備,而這樣一來,隆中對戰略就變了,關羽就成了守荊州的上將,可關羽不是韓信。

最後說劉備擁有臥龍鳳雛還是得不了天下,就是自身原因。


天宇的文史情懷


劉邦從漢中,巴蜀發家不假,劉備可不是從漢中發家的,相反,劉備拿下漢中後,就開始走下坡路,說劉備從漢中發家,劉備的棺材會按不住的。劉備真正的發家史,應該是赤壁之戰後,先有劉琦的江夏郡,後擁有荊州南郡和荊南四郡這塊根據地,從這裡帶入蜀中的人才,是為蜀漢的“荊州集團”,包括諸葛亮,黃忠,魏延,蔣琬,馬良,馬謖等等。正是有了這塊地方,劉備才擁有地盤,人才,軍隊,錢糧。



(劉備全盛時,擁有巴蜀,漢中,荊州中西部地區,此圖僅為參考)

所以,劉備拿下漢中之初,其實力遠在劉邦當年進入漢中的實力之上。而且,劉備能影響的區域,也是超過劉邦的漢中時期。劉備奪取漢中之時,擁有荊州中南部,整個益州,還要加上劉封,孟達的上庸地區。因此,劉備初有漢中是全盛之時,劉邦的漢中是起兵之初,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任何可比性。

不過,蜀漢擁有的巴蜀和漢中,和劉邦入關前擁有的地盤一樣,為何劉邦能一統天下,蜀漢卻不能呢?首先一點,就是時代不一樣了。劉邦的巴蜀漢中屬於原來的秦地,雖然開化程度不如後來的時代。但是,劉邦是楚國人,並繼承了秦制,還做了簡化,受到秦地人民的歡迎,這對將來的文化上的大一統做好了制度上的鋪墊,也解決了秦朝和項羽不能解決的文化統一的問題。因此,時代的選擇在於劉邦,並不是只會做“霸王”的項羽。劉備的情況不一樣,東漢的統治已經被長久的世家大族所把持,再加上宦官和黨錮之爭,東漢末年的統治,已經失去了民心基礎。而劉備只是“繼承漢室”,並沒有解決世家大族影響朝廷根基,土地兼併的問題。反倒是曹魏,催生了“九品中正制”和“屯田制”。孫權則是“選才改革”失敗,加深了矛盾,影響了東吳後來的命運。



劉備要怪就怪劉邦,傳說劉邦斬蛇起義,把白帝子斬成兩段,不是三段,所以大漢分為西漢和東漢,壓根沒後來的劉備什麼事,當然這是玩笑話。其實當時,劉備的漢中情況完全不同,劉備在進入成都前,夏侯淵和張郃已經遷走巴東巴西一部分民眾,劉備下漢中前,曹操又把漢中之民遷出,這其實也為蜀漢統治,埋下人口缺乏的隱患。因為,正如上文所說,拿下漢中是蜀漢勢力的全盛時期,隨後進入下坡路,劉備沒有及時調整,於是連續的失去荊州地盤,上庸之地,又打了那場損失慘重的夷陵之戰。所以,此時的劉備和當年的劉邦雖然地盤,路徑一樣,形勢卻完全不同了。包括巴蜀和漢中的資本,也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

從外部形勢來看,劉邦的對手項羽,只想著當霸王,結果引起眾諸侯新一輪的混戰,劉邦則是聯合大部分諸侯,一起打敗項羽。劉備拿下漢中,三國鼎立的格局已經接近成熟,曹魏,東吳統治相對穩固,連諸葛亮都說:“此誠不可爭鋒也”。所以,劉備時期的外部條件也不如劉邦。所以,無論從解決時代的根本問題或者當時巴蜀,漢中的資本問題,還是巴蜀和漢中的外部問題,劉備和劉邦沒有可比性的,劉備自然也不能問鼎中原,統一天下了。


大飛熊ヽ騎士


首先說下兩者自身情況,劉備是赤壁之戰後從荊州發家,巴蜀為根基,搶的漢中作為蜀中門戶,而不是從漢中發家,漢中對於劉備北伐和佔據巴蜀的戰略要地。在隆中對中,劉備要想成就大業,荊州的地位是最為重要的,是抵在中原腹地的一把利劍,關羽襄陽戰役逼得曹操坐立不安,這就是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作用。然而拿下漢中後,荊州立馬丟了,這基本就宣告劉備大業難成,接著夷陵之戰劉備急於奪回荊州,但三十萬精銳喪失殆盡,這就讓蜀漢不可能再有翻身之機,只能守著漢中等死。所以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發家之地,也是他統一計劃的根本所在,而不是漢中。

再說劉邦,劉邦雖然從漢中發家,但漢中從來都沒成為劉邦的根基,蕭何和韓信都認為窩在漢中就沒有爭奪天下的資本,畢竟漢中人少地狹,雖然可以南依巴蜀,但北面的秦嶺太過難以逾越,畢竟秦嶺是整個漢人區域最高的山,鎖死關中,劉邦就無出頭之日,後來歷史也證明只有巴蜀之地的政權沒有一個能統一的。劉邦能統一的關鍵就在於重用韓信,不費吹灰之力奪下關中,然後以關中為根基,憑藉崤函之固,開始了統一之路。關中比漢中優越太多了,沃野千里,東有函谷關,北有黃土高原,東北有黃河,東出函谷關就是中原腹地,古都洛陽,秦人憑藉關中逐步蠶食中原統一六國,後來北魏宇文,李唐都以關中為根基統一天下,可見關中是塊俯瞰天下的風水寶地。再看看荊州,歷來是四戰之地,位於中華腹地,北邊統一南方先要打你,東南政權統一南方也要打你,最關鍵的是荊州四面漏風,幾乎無險可守,除了水道縱橫,就北邊的襄陽可以守一守,只要東邊和北邊一夾擊,荊州就告急。抗日的時候,武漢會戰都在江西和河南打,打到湖北都沒什麼抵抗了,武漢更是直接不防守了,可見荊州的地理位置。當然荊州不在武漢,能比武漢多幾道山,但也好不到哪去,根本沒法和關中相比,歷史上也沒有從荊州統一天下的例子。

說完自身,再說說外部環境。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諸王,自己窩在彭城,也就是徐州,又是一個四戰之地,而且離劉邦天高皇帝遠,對劉邦沒什麼威懾,如果項羽定都咸陽哪怕洛陽事情都可能不一樣,而且分封的結果是整個中原區成了一個鬆散的邦聯,項羽根本沒有實際統治權,這給了劉邦可乘之機,劉邦拿下關中後可以遊說諸侯,聯合起來打項羽,而且一慫恿一個準,項羽從選擇體制上來說就註定悲劇,後來他打秦時的急先鋒英布都叫不動了,怎麼能贏。劉邦的周圍環境太好了,給了他發展空間。

再看劉備,赤壁之戰之後才發家,那時候天下基本被分得差不多了,北方被曹操統一,江東孫權已立三世,而且兩邊都是雄才之主,內部穩固統一,沒什麼分化瓦解的機會,只能強化自己的家底,從發家立國上就落了後手。再加上沒有及時拿下關中又很快丟了荊州,就沒了統一的資本。雙方的外部環境就不可同日而語。在這個環境下哪怕劉邦再生也於事無補,除非能送他一個關中,到有機會逐鹿中原。


雪祭21121822


誠邀。



在我國,漢高祖劉邦和先主劉備都以漢中發家,漢高祖起兵反秦成功後,被項羽封為漢王,都南鄭,在漢中附近,但是統治區域卻不止漢中一地。而先主劉備則是先佔據荊州,後佔據益州,而後佔據漢中,以此圖謀北伐。

那麼兩人的結局為何迥異呢?

首先,形勢不同了;


劉邦被封漢王時,彼時項羽勢大,天下各地諸侯王有十八人之多,劉邦示弱,不得不去漢中,到了漢中後,他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準備東進,劉邦的實力還是有的;而劉備不同,他面對的對手不是秦末諸侯王,而且同樣有實力和謀略的曹操和孫權,他奪取益州和漢中其實是戰略要求,想發家還要兩路北伐才行。

其次,劉邦手下人才濟濟,劉備手下獨當一面的不多;

這個世界什麼最貴?人才,因為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貴的資源,在古代尤甚。劉邦自起兵時,吸收了大量人才歸附,無論是漢初三傑,還是後來的陳平等人,在劉邦建立功業的過程裡立下汗馬功勞;而劉備雖然也有人才歸附,可是蜀漢集團除了諸葛亮,能獨當一面的人才不多。


再次,兩人的做事風格不同導致結局亦有所不同;

雖然兩位帝王都是出身貧寒,但是對人對事的風格卻不同,劉邦能做到積極納諫,以韓信求假齊王一事可以看出劉邦能屈能伸,這點很難能可貴;而劉備雖然被稱為仁義,但是做事有時候卻不見得能做到能屈能伸,就荊州一事,雖說是為了地盤和兄弟,但是過分著急,中了對手的圈套,自己也大敗而歸,確實很不明智。

最後,兩人所屬團隊的實力不同,結局也所不同;

秦末時期,各地紛紛反抗,當時實力最強的勢力就是項羽和劉邦,劉邦雖然被封漢王,但是實力不凡,平定三秦後與項羽爭奪天下,雖然戰場上他有時並不如意,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漢末時期,受黃巾起義影響,各個勢力紛紛割據,劉備本身實力有限,直到後來投奔劉表,駐守新野才有一定的勢力,而劉備集團佔據西川,恰恰說明其實力不足,倘若實力夠了又何必去西川呢?西川看似富強,實際只是守成之地,想成就霸業很難。


劉備雖然也佔據漢中,益州等地,但是沒能取得最後的結果,也是必然,首先時代不同了,對手強了,其次,自己方實力不足,最後就是形勢不允許,想以偏安一隅之地取得天下一統,確實有點難。


源稚生


劉邦有張良蕭和為劉邦出謀劃策招賢納士,所以劉邦能得天下。而劉備雖有諸葛亮出謀劃策,但諸葛亮妒賢嫉能沒能為劉備招賢納士培養後備人才。等五虎上將都年老體弱後就無人可用了。這就是劉邦和劉備一個能行天下一個遭滅國的原因


XH6954


面對的對手不一樣,劉邦四十幾歲老謀深算,面對二十幾小夥子,好比曹操面對呂布,一開始就可以猜到結局。劉備是啥都沒有隻有兄弟,在夾縫中找到立足的地方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在短時間內融入當地文化,綜合來說,天時地利人和還是很重要的。


用戶5773175123


從哪發的家和最後能不能成功有關係嗎?大兄dei??

首先劉邦的對手,基本上就只有項羽,而項羽又浪,劉邦又猥瑣至極。項羽有用人多疑,自己又急功利而少謀。韓信去投他,被他氣到轉投劉邦,後來終結了他,陳平被迫辭楚投漢,范增有謀而被疑不用。雖然他自己有萬夫莫敵之勇。但是謀天下終不是簡單的單挑了事的。反觀劉邦,無賴一個,單挑打不過項羽,帶兵更打不過項羽,但是他用人不疑啊。敗項羽的不是劉邦,而是他自己作的……

反觀劉備的對手:曹操,和孫權,哪一個不是牛逼哄哄的人才。豈是項羽能比的。這三人中若真論個人能力而言劉備可能是最弱的(個人觀點,無意引戰),但是他廣告打的好啊,一下子成了皇叔,正統接班人啊。三足鼎立本就比雙雄並立更加難以掌控,無論打誰,第三方都是個未知的變量,難以控制,除非你強到以一打二。當然劉備是沒強到這個地步的,赤壁以前,若真說有可能一打二的也就只有曹操,但赤壁後,他也不敢一打二了。

關羽的死,成了三足鼎立瓦解的關鍵,孫劉相聯或可抗曹,孫劉相攻,勢必曹魏得利。劉備一下子被仇恨昏了頭,導致平衡失調,白帝拖孤也是無奈。當時的環境已經決定劉備最高點就是三足鼎立了。最多就是看誰家先出個傻逼兒子接班敗掉家產,但那都是他哥仨死後的事。然而關羽的死導致夷陵戰敗使得結局提前到來了…………

所以說這倆人的事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能不能成功不光要看你有多強,有時還要看你對手有多浪,打遊戲的時候這種經歷想必各位肯定有過……


素雪承風984


愛幫幫有償互助平臺為您解答。說出你的心願,我們幫你完成。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局勢不同,俗話說的好:“時勢造英雄。”

劉邦、劉備都是時勢造就的風雲人物,當然他們也逃不開時勢的約束,所以最後的成就各有高低,劉邦一統開國,劉備割據一方。

而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對跨越了300餘年的祖孫,似乎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巴蜀這個地方來作為根基,而後循序漸進,圖謀天下。

那麼為什麼劉邦最後能立身謀國,留下數百年的基業,而劉備則只能英雄飲恨,鬱鬱而終呢?

只要原因有幾點;

1.對手不同

儘管劉邦、劉備都是起兵與微末之際,但是劉邦征戰數載,已經小有勢力,至少還取巧奪了咸陽城,然後從威勢如日中天的項羽手下全身而退(鴻門宴)。

但劉備,前半生基本只能寄人籬下,好不容易運氣好撿便宜撿到了個徐州,結果還是四戰之地,東南西北全是對手,打了這個來了那個,最後只能逃到荊州投奔宗親。

而之所以會這樣,完全不是我軍無能,而是敵軍太強。

先看看劉邦的對手,最早的秦國,戰鬥力是戰國七雄中的No.1,雖然國力被秦始皇加胡亥玩壞了,但是軍隊戰鬥力還在,可以說是很難啃的骨頭,好在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秦國主力基本被項羽這個猛人給打殘了。

第一梯隊的敵人倒了,接下來的就是幹倒第一梯隊的人,比秦國軍隊更猛的——項羽,好在項羽猛是猛,但是空有成王之勇,沒有成王之志,一心只想衣錦還鄉,返回楚地,這才給了劉邦喘息的餘地,也給了他可乘之機。

而看看劉備的對手,曹操——胸懷大志、官宦子弟,手下兵多將廣,袁紹——四世三公、手下兵多將廣就不說了,還賊有錢,袁術——雖然史冊和演義上都是一副無能、昏聵的形象,但人家至少當了幾年皇帝,也硬抗了幾路諸侯的圍攻。呂布——三國第一猛人,其他諸侯見了他的面基本都是圍毆他,就這樣還經常佔下風,手下張遼、高順拉出來也是名將之姿,孫權——雖然年紀小,但是架不住父兄能打,給他留下不小的基業,還有一票子能臣武將。

這樣一看,你就會發現,劉備能東奔西走這麼多年最後混出名堂,還真是個奇蹟。

2.局勢不同

不同於劉邦時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就算劉備巔峰時期跨有荊、益,天下的主人也還是漢獻帝。

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大漢一日不亡,就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稱帝(袁術那傻子不算),他就有時間陪孫、劉兩個人慢慢玩、直到最後剩下一方勝出。

而且,那時三足鼎立之勢已成,不是那麼容易打破的,而且曹操經營中原數年,自己的大本營早已是經營的鐵桶一塊,就算一兩場戰事失利,想要打進中原腹地,也是不太現實的。

歡迎小夥伴們關注【愛幫幫平臺】公眾號,實現你的夢想吧~


愛幫幫APP


劉邦和劉備雖然都是在漢中發家的,但是兩者之間所處的當時的社會環境卻相差的太多了,劉邦之所以能稱帝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是劉備在當時卻只能占人和,天時被曹操所佔,地利被孫權所佔,三者劉備只佔其一,而劉邦卻佔盡三者。可以這麼說劉備失敗是必然的,而劉邦成功也是必然的。

為什麼我為什麼這麼說呢?理由有以下幾點:

1、劉邦和劉備面臨的敵人檔次不一樣

在當時對劉邦有威脅的敵人可以說就一個,那就是有勇無謀的項羽,雖然項羽個人武力值很高,但智商卻明顯不夠啊,而且在人才上也架不過劉邦的人才多啊,劉邦武有韓信、彭越、英布、樊噲等武力值都屬於頂級的名將,文有蕭何、張良、曹參、陳平等智力超群的謀臣,可以說劉邦麾下人才濟濟,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劉邦手下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在當時可以獨擋一面的人物啊,反觀項羽雖然手下有龍且、季布、鍾離昧這等武力超群的名將,但跟劉邦比還是差了一點,再者在謀臣商,項羽除了有范增這麼一個謀臣,其他的就沒有啦,而且項羽基本上還不聽范增的。你說就這麼一個人物能跟劉邦爭皇位嗎?顯然不能。

我們再看看劉備面臨的是什麼敵人?當時劉備據漢中稱蜀帝的時候,天下就只剩下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三家諸侯了,這三家諸侯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梟雄一般的人物,哪一個的謀略比劉備差,可以說劉備對於這兩家都沒有能夠將其消滅的實力。

在當時劉備的蜀漢政權人才上能人也不算少,文有孫乾、簡雍 、諸葛亮 、馬良、蔣腕、法正、鄧芝、馬謖、向朗等,武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 、黃忠、魏延、嚴顏、黃權、關平、劉封等,但是對於漢末來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不濟的孫權也有著可以匹敵劉備的文武集團,太史慈、甘寧、周泰、黃蓋、韓當、程普、淩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張昭、顧雍等等,這些隨便哪一個都可以和劉備的文武集團對抗,曹操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三國時期的梟雄,他絕對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英雄人物,最重要的是他的手底下有三國時期最為頂配的文臣武將陣容,文有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等漢末頂級的謀臣,武有典韋、許褚、龐德、張遼、徐晃、夏侯惇、曹仁、張郃、夏侯淵、曹洪、樂進等頂級武將,可以說曹操一人就獨佔天下近三分之二的人才資源,雖然他並不能依靠這個陣容去統一整個天下,但是卻可以靠這個陣容立於不敗之地。總的來說三國的局面是平衡的一個局面,在當時誰也滅不了誰,劉備滅不掉曹操和孫權,孫權和曹操和滅不了劉備。

所以說單單各自所面臨的敵人,劉備就不可能向劉邦一樣,他們兩人面對的對手差距實在太大了,如果劉備攜帶著這些陣容去劉邦當時所處的那個時代,那麼統一全國是指日可待,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但是誰叫劉備是跟曹操、孫權這些梟雄在一個時代裡呢?

2、劉備所擁有的資源就跟劉邦不一樣

劉邦雖然當時也僅僅只有漢中一地,但別忘記了,劉備在當時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王中的其中一個諸侯而已,他的周邊可是還有其他的17路諸侯,可以說這種現象就註定這十八個諸侯所擁有的資源都是相差不大的,畢竟在當時中原大地的土地、人口、資源就那麼多,再加上項羽封王的時候是講究公平,可以說除了項羽和劉邦能夠多分到一些富饒的地方,其他人都差不多,

可以說在當時劉邦於其他諸侯在土地、人口和其他的一些資源上都相差不大,他不會在資源上於其他人拉開很大的距離,而這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劉邦日後能在短短7年之內就統一全國給予了很大的便利。

那麼我們再看看劉備所處的環境,劉備雖然跟劉邦差不多都是佔據益州這一地,但是我們的看看他的對手曹操和孫權都佔了多少的地盤,我們先說最弱的孫權,他佔領了荊州的南郡、武陵、長沙、零陵、桂陽等五郡102縣,揚州的丹陽、會稽、建安、吳郡、豫章、廬陵、廬陵南部等七郡146縣以及交州的全境;曹操呢,則佔領了司、豫、兗、青、徐、涼、雍、冀、幽、並十州全境以及荊州的南陽、南鄉、江夏、襄陽、等四郡65縣,揚州的九江、廬江等二郡十四縣,他們之中最少的孫權也至少佔據天下九州中的三個州,而劉備僅僅只是佔了一個州,所以在當時劉備的蜀國所佔領的資源絕對是與另外兩國不成正比的,甚至可以說蜀國的人口、資源、土地等都是比其他的兩國都要少,尤其是人口,在古代打戰就是靠人口的情況下,劉備這一方就絕對是吃虧的,比如曹操一方隨隨便便就能集合幾十萬大軍,而蜀國就算傾全國之兵,也只能勉勉強強湊夠幾十萬大軍,你說單單就憑這麼一點,你讓劉備拿什麼去統一天下,他又有何優勢能夠跟曹操、孫權他們去爭奪這個天下的所有權,可以說劉備的蜀國註定只能成為一個割據勢力,而成不了可以統一天下的蜀王朝,畢竟他的資源就擺在那裡,資源的侷限性就註定他只能是偏於一地。

3、兩人的人才不在一個檔次

劉邦手底下的人才絕對要優於劉備手底下的人才可以說你別看劉備手底下的人才也很多,但是真正能做到極致的卻很少,手底的猛將雖然很多,但大多都是不善謀略,手底的謀臣雖然也很多,但真正能夠出謀劃策的也只有諸葛亮和法正兩人而已,再看看劉邦就不一樣,手下單憑韓信和張良就可以吊打劉備手底下所有的人,更別說蕭何、陳平、英布這些頂級的人才啦

,劉邦曾經說過“有蕭何幫他搞後勤,張良給他做規劃,韓信幫他打天下,陳平為他出計謀,他才能夠得天下”,而反觀劉備呢?手底下能夠完成這些的可以說只有諸葛亮一人,關羽、張飛、趙雲這些人雖然名頭很響,但說實話除了會打戰,其他的根本就幫不上忙。可以說如果劉備有劉邦手底下這些人才,那麼即使是在三國那個敵強我弱的時代,劉備還是有可能奪取整個天下的,畢竟要是劉備手底有軍神韓信和謀神張良這兩個在中國近5000的歷史當中都是頂級的大神的話,劉備還是大有可為的。

4、劉邦懂得一直隱忍,劉備卻不行

其實劉邦和劉備兩者之間的性格就註定了各自的成就,劉邦在與項羽的爭鬥中,其實在前期劉邦一直在被項羽暴打,可以說只有最後一戰劉邦才打贏了項羽,但就是這麼一戰,劉邦徹底贏了項羽並做了皇帝,在前期劉邦一直在項羽面前裝孫子,一直是在暗地裡發展,劉邦知道隱忍蟄伏,知道自己打不過項羽就低調做人,其實總的就一句話,劉邦知道低調做人,低調做事,但劉備不一樣,雖然劉備前期也很會裝孫子,但是他偏偏在最後時刻裝不了孫子,劉備在失去荊州、失去關羽的時候,不顧勸阻去伐吳,結果大敗於夷陵,這一戰導致自己之前隱忍幾十年所積累下來得國力一朝全沒了,也正是這次衝動,導致劉備徹底的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以上的原因就是我個人覺得劉備失敗是必然的,而劉邦成功也是必然的原因+


澳古說歷史


這要看他們是什麼時候入駐漢中的。



劉邦是被分封到漢中,爾後通過關係巧取巴蜀的。他一入褒斜道開始,這就是他踏上封國的開始。以此故,他就對漢中,巴,蜀開始了全面治理,搞經濟,生產建設了。這種穩定,又無兵火,恢復就快。這就成了他的穩重的大後方,根據地了。說他發祥於此也沒錯。這是劉邦以後打項羽的保障。

而劉備碰上的漢中,巴,蜀。則是個爛攤子。三個地方都是激烈戰鬥爭奪來的,經濟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幾種看不見的勢力蠢蠢欲動。劉備騙劉璋得益州,據成都,成都的劉璋舊部心甘不?劉備又與曹操爭漢中,漢中飽受兵燹,社會動亂,經濟凋敞,人心浮動。這樣的現實遠比劉邦的同此一地時的治理混亂貧困得多。
再說對手,劉邦碰上的是項羽。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等於給自己挖了個巨大的坑。剛封下去幾天,就有田榮,陳餘,彭越等起來造反,矛頭直指項羽。從此以後,劉邦與眾諸侯合起來對付項羽一方勢力。項羽是頭虎,也戰不過群狼戰術,更兼項羽年輕氣盛,易怒衝動,又無得力人輔諫,終於為劉邦所乘,兵敗身死,讓劉邦定鼎洛陽。而劉備,卻要以貧弱的國力對付實力根基雄厚的,都比自己強悍的曹操和孫權。偏安成都後,蜀國大事層出不窮,耗力損兵,呈見疲軟狀態,而曹魏,孫吳的國力卻在上升。細節上大家都明白,就又囉嗦了。

所以,時代不同,勢力強弱,所處經濟地位,人口軍隊,上層決策等因素,造成一個是大漢,而另一個只能是蜀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