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子小白到春秋霸主(三)

珵素

齐桓公在位的头几年,依靠武力,震慑了鲁国,消灭了郯国,齐国的周边再无反抗的声音。

在讨伐鲁国的同时,齐桓公还召集宋、陈、蔡、邾(zhū)几国国君到北杏这个地方会盟。宋、陈、蔡、邾四国虽然都不是大国,但在齐桓公时期,这些小国的影响力还是很可观的。特别是宋国,因地理位置,一直是大国争霸时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此次会盟,就是齐桓公想要联合几国,共同干预宋国的国君之争,增强齐国对宋国的影响力。

北杏会盟之前,诸侯国之间的盟约一般由周天子主持,然而此次盟约,齐桓公却抛开了周天子,由自己主持。这一改变影响巨大,各诸侯国争相称霸争夺盟主的时代就此开始。

从公子小白到春秋霸主(三)

此次盟会,齐桓公还邀请了遂国的国君,却遭到了拒绝。盟会结束后,齐桓公马上起兵,吞并了遂国。北杏之盟后,齐国的威望不断提高。

次年,宋国背叛盟约。如此无视齐国的行为自然令齐桓公难以容忍,于是就邀请当初一起参加盟约的陈国与蔡国共同讨伐宋国。此次出征,齐桓公还事先派使者前往周都,向周天子解释讨伐宋国的原因。此前,北杏之盟就是为了确定宋国的君主,因此齐桓公就向周天子解释说,宋国随意废立国君,这与周礼不合,希望周天子惩罚宋国。然而周王室东迁后,影响力大不如前,根本无力讨伐宋国,因此周天子就委派齐桓公代自己前往讨伐,并派大夫单伯协助齐桓公。

有了周天子的支持,此次三国联合讨伐宋国就更理直气壮。宋国不敢背上反抗周天子的罪名,于是果断投降。齐桓公见周天子的名义如此好用,自然不愿错过良机。次年,齐桓公再次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宋、卫、郑、陈几国在鄄(juàn)地会盟。

从公子小白到春秋霸主(三)

与晋、楚、秦、齐几国相比,郑国似乎是一个小国。但实际上,郑国的国力不弱。郑武公、郑庄公在位时郑国甚至敢直接与周天子对抗。郑庄公晚年,郑国开始陷入内乱,郑厉公、郑昭公、郑子亹(wěi)、郑子婴在郑国贵族的支持下轮番担任国君,最终郑厉公复位,内乱才逐渐平定下来,但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虽然如此,但郑国的影响力还在。此次鄄地会盟,郑厉公应邀前往,主要是为了借助齐国的影响力,稳固自己的位置。不过其他诸侯并不在意这些。他们见郑国已经承认了齐桓公的盟主地位,自然就更不敢小看齐国了。

齐桓公八年,也就是鄄地会盟的次年,齐桓公再次召集诸侯在幽地会盟。此次前来的有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鲁国与郑国相似,也是影响力较大的诸侯国。鲁国、郑国参与会盟,意味着齐桓公称霸的时代正式开始。

从公子小白到春秋霸主(三)

鄄地会盟之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大事发生,齐国专心增强自己的实力,并没有过多干涉诸侯之间的事务。齐国的霸主地位也没有人敢去挑战。

不过,在齐桓公十四年,陈厉公的儿子陈完逃亡到了齐国,得到齐桓公的赏识。齐桓公想要陈完担任正卿,被陈完推辞了,于是就任命陈完担任工正。陈完本人并没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陈完死后,其子孙改称田氏。田氏在齐国发展了很长时间,到了陈完的八世孙田和这一代,田氏彻底掌握了齐国的政权,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了齐国的国君。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的事,史称“田氏代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