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後的格格,愛上漢族平民,創辦學校,得模範教師美名

滿漢不通婚,這是滿族從建立到毀滅一直堅守的祖制。但是,末代格格用她率性而前衛的思想,打破了這個祖制,獲得了幸福人生。


大清最後的格格,愛上漢族平民,創辦學校,得模範教師美名
很多人認為滿漢不通婚是指滿人和漢人不能結為夫妻,其實滿漢不通婚只是對平民的約束,也可以理解為滿人不可和漢族平民結婚(有旗籍的漢人是不在約束之內的)。當然,這個違背的幾率較小,畢竟當時皇家宗親都是滿人貴族,而滿族平民也比漢族平民地位高。滿人貴族聯姻都是以政治考量為依據,即便背景不夠強不會隨意與漢人婚配,而這個祖制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溥儀是末代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慈禧臨終之際,將其定為光緒皇帝的接班人。溥儀雖過繼給光緒帝和同治帝,但他的妹妹們也都是名副其實的末代格格。而最後的末代格格便是溥儀的七妹,也是載灃的幼女愛新覺羅·韞歡,王府裡的人都喜歡稱她為七格格。
大清最後的格格,愛上漢族平民,創辦學校,得模範教師美名

清朝滅亡後,滿族貴族人為了方便都將姓氏改成漢姓,愛新覺羅氏改成金姓,七格格韞歡也改名金志堅。民國十八年(1929年),七歲的韞歡和四哥溥任、六姐韞娛一起進入英國工部局所辦的“耀華學校”讀書。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劉雋生老師住進王府花園,並對韞歡三兄妹詩書畫並授。

1947年溥任創辦了一所私立小學,利用後海府裡的空房子,取名競業小學。由於資金短缺,只能靠變賣家產維持,載灃擔任董事長,溥任是校長,老師不能來上課時,溥任就自己代課,韞歡也在這裡幫助哥哥,開始走上教師之路。學校辦的很不錯,學生最多時有200多人,在那個思想落後年代已經非常出色了。
大清最後的格格,愛上漢族平民,創辦學校,得模範教師美名

一年後,韞歡又和朋友李淑芬一起開辦一所屬於自己的女子職業學校,並娶名叫“堅志女子職業學校”。而這位朋友也改變了韞歡後半生,為她介紹了一個叫喬宏志的漢族男人。1950年,以“金志堅”之名被政府正式吸收為公辦小學的教員,成為兄弟姐妹當中第一個參加革命工作的人。
大清最後的格格,愛上漢族平民,創辦學校,得模範教師美名
韞歡在得到父親和溥任的首肯後,與漢人喬宏志成婚,婚禮是三對新人的集體婚禮。而她的事業也從小學老師升遷到北京市第227中學副教導主任的位置,她一生從創辦學校,到成為政協任委員會常委,獲得了很多"模範教師"的職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