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德军不惜血本修建的防线反成为自己的坟墓

1929年,擅长堑壕战著称的安德烈·马奇诺担任法国国防部长,为了保卫阿尔萨斯——洛林,防止德国发动新的对法战争,马奇诺提出沿法、德750公里边境线,修筑一条永久性防御工事。法国政府为这项边境防御工程投资了2000亿法郎的巨额经费,这大致相当于当年法国国防开支20年的总和。

为防德军不惜血本修建的防线反成为自己的坟墓

法国人克服重重困难,历经五年,在1934年建成了这项宏伟的防御工程。马奇诺防线南起瑞士、法国、德国三国边境交汇处,沿法、德边境线向北延伸,全长750公里。防线正面是层层叠叠的带刺铁丝网,无数地雷散布其间。纵深达3公里的防线上,依托地势,修有成千上万个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明碉暗堡。无数地下暗道,纵横交错,把前沿工事和所有的明碉暗堡、指挥部、弹药库、医院、仓库、日用品储备库等串连在一起。整个马奇诺防线浑然一体,固若金汤。法国人确信,马奇诺防线攻不破、炸不垮,绝对可以阻挡德军的进攻。为了表彰马奇诺国防部长的功绩,这项工程被法国人称为马奇诺防线。

为防德军不惜血本修建的防线反成为自己的坟墓

像铜墙铁壁一样的马奇诺防线,有一个明显的先天性弱点,它的北端未能延伸到英吉利海峡。由马奇诺防线北端点往北是林深路险的阿登山区。再往北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个中立国。法国的部署是一边固守马奇诺防线,一边在荷、比两个中立国背后配置百万野战军,摆出与荷、比军队汇合,堵住防线北段缺口的姿态。至于两者之间的阿登山区,法军普遍认为那里地势陡峭,山高林密,德国的坦克群难以通过,因而未加注意。

为防德军不惜血本修建的防线反成为自己的坟墓

1940年,德、法之战完全超出法军领袖们的预想。在战线南翼的马奇诺防线对面,德军以少量的部队,牵制防线上的法军。在战线的北翼,一支德军师虚张声势、摆开决战的架势,将法国百万主力军拖入比利时境内,使其丧失机动能力。德军中路主攻部队携1700辆坦克,偷越阿登山地,十天之内抵达大西洋岸边,拦腰切断法国领土,割断了比利时境内法国主力军与马奇诺防线的联系。在消灭了法国野战军后,德军6月5日突然回兵南下,然后向左急转,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然出现在马奇诺防线的背后,马奇诺防线不攻自破。马奇诺防线不仅没有成为抵御德军进攻的金城汤池,反而成为大批法军的葬身之地。

为防德军不惜血本修建的防线反成为自己的坟墓

​第一次世界大结束之后,战争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法军的首脑们思想陈腐。1940年的德、法战争结束之后,法国的军事领袖们才认识到花费巨资、不惜血本耗时五年修筑的马奇诺防线,不但是浪费而且是犯罪,更是法国迅速败亡于德国的主要原因。

欢迎在评论区评论,请关注与分享,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