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業」時代過去了?浙大管院鄭剛解讀兩會熱詞「雙創」升級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雙創"再次出現,並多了3個字——"升級版"。一時間,社會各界對"'雙創'升級版"熱議不斷。有人說,這意味著全民創業將更加火熱;也有人說,將有大批低技術含量的創業項目面臨死亡。

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學系副主任、科技創業中心(ZTVP)主任鄭剛看來,"雙創"升級版絕不是忽悠全民創業,而是更加強調創新驅動的創業,同時也意味著以同質化與低水平模仿、缺乏創新為特徵的"草根創業"時代過去了!

“草根創業”時代過去了?浙大管院鄭剛解讀兩會熱詞“雙創”升級版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學系副主任、科技創業中心(ZTVP)主任鄭剛

那麼,到底什麼是"雙創"升級版?它的出現,有何意義?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近日,作為致力於創新創業研究的學者,鄭剛圍繞上述話題對"雙創"升級版暢談了自己的看法。

什麼是"雙創"升級版?

報告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

在鄭剛看來,這裡的"'雙創'升級版"一詞,絕不是動員、忽悠更多的人去全民創業、"草根創業",而是更加強調科技創新和創新驅動(包括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的創業,是在過去三年"雙創"1.0版取得顯著成績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雙創"推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從而為優化經濟結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保障和擴大就業、提升國民經濟競爭力提供強大新引擎。

更大範圍

國內國外、線上線下、大中小企業......

"雙創"升級版,意味著"雙創"推進範圍的拓寬與融通發展。正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所指出的那樣,要以高端普惠、生態優化、主題融通、國際拓展為方向,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強化政策支持,有效配置各類主體創新創業資源,推動以科技型創新創業為引領的"雙創"升級發展,有效服務於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草根創業”時代過去了?浙大管院鄭剛解讀兩會熱詞“雙創”升級版

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支持企業、院所、高校建立專業化眾創空間,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鏈條;

建設高質量雙創示範基地,構建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創業促進體系。支持資源開放共享,推動國內國外、線上線下、大中小企業"雙創"融通發展。

更高層次

從量變到質變,從低端到高端

經過多年的建設, 尤其是近幾年雙創1.0版的推動下,"雙創"已經積累了相當好的基礎。有數字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4298家眾創空間、325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400餘家企業加速器,開展41個科技創新孵化鏈條試點,形成從產品創意到產品生產全服務的生態體系。2017年服務創新團隊和初創企業近40萬家,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93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200萬人。

"雙創"升級版就是要推動"雙創"工作從數量到質量轉變,更加引導、強調基於科技創業、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驅動的創業。大量的低水平二房東式的"雙創"基地亟待升級改造,特別是怎樣將創業服務融入具體的運營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草根創業”時代過去了?浙大管院鄭剛解讀兩會熱詞“雙創”升級版

推動眾創空間、孵化器向專業化、精細化升級,並作為創新中心、設施共享平臺、大企業平臺,技術升級大工程建設的重要載體佈局發揮重要作用。目前相當一部分眾創空間儘管硬件基礎設施已到位,甚至有些比硅谷、以色列孵化器還要高大上,但創業服務、項目輔導與投資孵化等軟環境建設還亟待提升。

雖然有些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業者和創業項目也不少,但項目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還比較低。原創性、領先性科技創新驅動的創業項目還相對偏少。此外,如何提高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的大量扶持政策和資金的使用效率,也需要重視。低水平的創業僅能解決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未來要更加突出創新驅動,創新應是"雙創"升級版的重心。

更深程度

激活創新資源潛力

"雙創"升級版的一大特點,是不要搞"一刀切",鼓勵根據地區的特色構建適應各地發展實際需要的創新創業體系。比如浙江地區民營經濟比較發達,大眾創業的氛圍本來就是比較濃厚,和東北地區的"雙創"政策體系的著力點應該是不一樣的。

雙創1.0時代,更多鼓勵"草根創業",而很多草根限於資源和能力,創新創業的水平不盡如人意。例如前幾年電商、O2O熱潮興起,很多人開網店做電商,但缺少創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主要是照搬和模仿別人,所以大多數草根O2O創業項目也以失敗和退出而告終(有數據說至少90%以上的O2O項目失敗)。

“草根創業”時代過去了?浙大管院鄭剛解讀兩會熱詞“雙創”升級版

而"雙創"升級版,更加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支持企業、院所、高校建立專業化眾創空間,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鏈條。這將把蘊藏在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潛力充分激活。

"雙創"升級版的打造,意味著什麼?

自"雙創"提出以來,經國家政策推動和群眾實踐,"雙創"取得了明顯成效,正如報告中提到的"五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千多戶增加到1萬6千多戶,各類市場主體達到9800多萬戶,五年增加70%以上。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

由此可見,如何進一步將"雙創"深入推進,打造"雙創"升級版,讓其發揮更大的"引擎"作用,是新時期推動經濟發展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鄭剛表示,"雙創"升級版的打造,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將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激活蘊藏在創業者、企業家、老百姓身上的創新活力和潛力,引領創新創業活動走得更高、更遠,為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創業環境。

同時也意味著,以同質化與低水平模仿、缺乏創新為特徵的"草根創業"時代已然過去,我們將迎來以創新為驅動的創業時代!

“草根創業”時代過去了?浙大管院鄭剛解讀兩會熱詞“雙創”升級版

高校如何助力"雙創"升級版的打造?

在國家"創新創業"戰略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高校逐漸開設"雙創"類相關課程、活動等,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方式助力國家"雙創"發展。

鄭剛表示,在打造"雙創"升級版的過程中,高校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國內各大商學院,肩負重大使命。在談及如何助力"雙創"升級版的打造時,鄭剛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為例,分享了個人思考。

他說,高校助力"雙創"升級版的打造,重在勇於探索、勤於實踐,貴在敢為人先與持續創新。

作為國內創新創業教育引領者,浙大管院基於本土實踐,在國際上提出了以"二次創新-組合創新-全面創新管理"為核心的具有原創性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理論體系,為創新管理理論及實踐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同時,學院多年來在"雙創"領域做到了多個"第一",並結合時代變化不斷探索。如1986年在國內建立"科技管理"第一個博士點,率先提出"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1999年牽頭創辦國內第一個創新創業強化班,2006年獲批我國第一個"創業管理"方向博士點;2009年開創了國內第一個全球創業管理(GEP)碩士聯培項目;2014年創辦了全國高校首家硅谷創業實驗室;2016年成立了面向全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科技創業中心(ZTVP)並與斯坦福科技創業中心(STVP)建立合作伙伴關係;2017年啟動了創新、創業與全球領導力國際碩士項目(PIEGL)等。

“草根創業”時代過去了?浙大管院鄭剛解讀兩會熱詞“雙創”升級版

目前,浙大管院創新創業學科擁有以中國工程院許慶瑞院士和教育部長江學者吳曉波教授、魏江教授等為學科領軍人物的老中青結合、學緣結構合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學術梯隊,形成了"基於問題導向"的本土化創新創業研究體系,且在全球化製造與創新、技術與創新管理、全球化創新戰略、服務創新、中小企業創業、國際創業、農民創業、女性創業、互聯網創業等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

鄭剛表示,未來,浙大管院將結合"雙一流"發展戰略,進一步把"基於創新的創業"凝練為學院工商管理學科的特色與優勢。同時,在越來越多的中國領先企業開始進入"超越追趕"(beyond catch-up)階段的時代背景下,浙大管院將基於中國製度、市場和技術體制的獨特性,在超越追趕、變革時代的高科技創業、互聯網與平臺創新、科技金融(Fintech)創業、國際與本土融合聯動創業、大數據與區塊鏈創業、社會與包容性創業、新媒體與社交電商創業、家族與二代創業等方面開展前沿性研究,增強理論服務實踐的能力,力爭在若干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新興研究領域引領國際學術研究方向,打造創新創業研究的"浙大學派"。

最後,鄭剛也呼籲更多高校可以參與到"助力打造'雙創'升級版"的隊伍中來,培養更多國際化的創新創業優質人才,建立更多原創性的中國"雙創"理論,推動國家雙創發展與人類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