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捨不得兩個月工資買的大碗,後來幾輩子的工資才買得起

馬未都捨不得兩個月工資買的大碗,後來幾輩子的工資才買得起

綠釉中還有一些低瘟的綠釉,比如,康熙時期的瓜皮綠,雍正時期的湖水綠,乾隆時期的蔥心綠等等,這些都是一種低溫綠,主要顏色都是以綠色為基調千變萬化。

馬未都捨不得兩個月工資買的大碗,後來幾輩子的工資才買得起

20世紀80年代末,馬未都看到一個蔥心綠的大碗,那是光緒年間的。馬未都現在回憶起來印象還非常地深,很大的一個碗,刻著兩條龍,漂亮之極。當時標價是160塊錢,可以打九折。

馬未都捨不得兩個月工資買的大碗,後來幾輩子的工資才買得起

正當馬未都要買的時候,有老先生跟他說,年輕人你不懂,瓷器到了這個時候是沒有價值的。你不能買。然後馬未都一想也是,那時候的觀念就是搞收藏一定得是乾隆以前,乾隆以後都是垃圾,垃圾到什麼程度呢,都是搭售的。就是你買一個乾隆瓶子,送你一個光緒的碗,和今天搞促銷的性質差不多。

馬未都捨不得兩個月工資買的大碗,後來幾輩子的工資才買得起

清道光 蔥心綠釉粉彩福壽紋碗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花160塊錢去買這樣一個碗呢?馬未都當時就沒有買。很多年以後,馬未都卻很後悔這件事。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叫“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馬未都當時就算偏信了,老爺子說話也不怎麼負責,就跟馬未都隨口說了這樣一句話,遺憾是馬未都剛好又聽進去了。

馬未都捨不得兩個月工資買的大碗,後來幾輩子的工資才買得起

現在回頭看當時下這個決心都覺得很容易,但當時為什麼不下這個決心,為什麼不買?首先160塊,打九折也是144塊錢,對馬未都來說那可是兩個月的工資。其實如果今天面臨同樣的問題放在以後回過頭再看的時候,依然也會出現這種問題,所以下決心是非常難的。

馬未都當年就沒下這個決心,沒有拿出兩個月的工資買這個碗,現在那個碗已經變成他幾輩子的工資,可見先人總結出的“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確是個真理。

馬未都捨不得兩個月工資買的大碗,後來幾輩子的工資才買得起

搞收藏就是這樣,很多東西你知道它的歷史價值的時候,它還沒有呈現出這個歷史價值的高峰,這是最好的時候,正是因為處在一個歷史價值的低谷,才恰恰應該進來。不能說別人都不買我也不買,過兩天那東西漲上去了,才後悔自己當初怎麼沒買?這種感受很多人都有。

馬未都捨不得兩個月工資買的大碗,後來幾輩子的工資才買得起

清道光 蔥心綠釉粉彩福壽紋碗大英博物館藏

所以,只要知道文物在歷史上它真正的價值在哪兒,就能夠下決心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