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民党的军队下级军官喜欢叫上级什么座什么座的?有什么原因吗?

笑脸噜噜


现在许多关于国民党军队的电视剧、电影之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在等级森严的国民党军队内部,下级称上级为“某座”,例如是长官为师长,就被下属称之为“师座”,军长则被称之为“军座”,甚至中级军官的团长,也被下级称之为“团座”。



而长期把持着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宝座的蒋介石,被人称呼最多的,除了大名鼎鼎的“校长”,便是“委座”了。真实的国民党军队中,下级对于长官真的是这么称呼吗?他们又为什么这么称呼呢?

首先明确,称长官为“某座”,并不是正式的称呼。“座”,有宝座的意思,那么被称为“某座”,除了恭维的意思,很显然也留有很浓重的封建军队礼节。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尤其在军阀部队之中,军阀们视军队为个人私产,许多军阀都是封建家长的作风,对属下动辄打骂甚至杀害。而下属为了生存,也为了讨好掌握自己命运的长官,称长官为“某座”,只是毫不起眼的一个讨好方式罢了。


其实在国民党军队,对于长官有许多种称呼,或为约定俗成,或为正式官衔,例如上峰,例如长官,例如某座。事实上,在国民党军队内部,称上级长官为“某座”的情况并不像影视剧中表现的那么常见。真正用得较多的,还是“钧座”和蒋介石的“委座”。

而这两种称呼,除了蒋介石的“委座”是特指蒋介石之外,“钧座”并没有特指哪一位或哪一级军官,而是一个泛称,泛指下级对上级长官的尊称。


鸢飞九天2018


对高级将领的称谓有个演变过程,在清朝时对督抚等封疆大吏的称呼经常为“某帅”,及至民国时期各军阀大佬也继续沿袭此习,比如张作霖为“雨帅”(字雨亭)、吴佩孚为“玉帅”(字子玉)等等,渐渐风气漫遍全国。后来这种称谓发生一定变化,军阀兼任地方省长职务的被称为“兼帅”,部属们则称其为“帅座”。



“座”者,字面解释为宝座是也,是一种封建沿袭下来的职务尊称后缀。由于民国时期“帅座”的出现,上行下效,各军阀手下的师长、旅长、团长们纷纷被马屁部属们称为师座、旅座和团座,最夸张的是湖南张敬尧的部队,居然出现了“连座”的称呼。国民党军队也不能免俗,基本沿续了这一恶习,各级参谋长都跟着混了个“参座”的尊称。

除去正规军里面的军、师、旅、团等编制外(团长以下再这么叫就有点搞笑了),军统局和后来的保密局也跟着学,什么局座、处座,甚至于各大区站下面的组长也被称为“组座”(级别也还可以,一般正团职),不过好像站长没有这么喊的,算是个例外。



那么,除去固定编制之外的军官外,军团总司令、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等军队大员又该怎么称呼呢?一般有两种,狭义上担任总指挥或总司令职务的可称“总座”,广义上所有这些司令级以上高官亦可通称“钧座”。

“钧座”这一词大约还真是国民党独家发明的,最早出现于廖仲恺关于《辞财政部长职通电》:“案奉钧座令,委仲恺为财政部长”。逐渐成为对官职不太好直接缩略的高级将领通称,比如绥靖区司令、绥署主任、行营主任等,这些职务很难用一个字代指。



甚至有时还出现了“副座”这个称谓,泛指所有高级军政单位的副职,在《父亲的身份》里对于“国防部二厅副厅长”的老长官,俞飞鸿一概尊称为“副座”。

蒋介石在第二次下野后,由国民党元老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蒋1931年只复职了“军事委员会委长”一职,没有再任国府主席(1943年复),所以有专称“委座”。他更喜欢黄埔学生呼其为“校长”,并几乎兼任了所有军校的校长职务。



蒋介石1938年开始担任“国民党总裁”、1948年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所以后面二个称谓是有时间点的,现在的影视剧非常不注意考证历史时期,瞎叫一气。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封建残余的称呼习惯,大多是军队下属对长官阿谀逢迎之用,没有正式的铨叙或文件,可以理解为“非正式称呼”。


度度狼gg


座是一种尊称,取宝座之意,是一种客套的说法,是封建社会下级对上级的一种阿谀奉承之词。中华民国建立后,各地军阀林立,皇帝虽然没有了,但是封建社会的森严等级制度还是继承下来了。比如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就被下属尊称为“委座”;又比如,总司令可称为“总座”,军长可称为“军座”,师长可称为“师座”,参谋长可称为“参座”,局长可称为“局座”等等。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官本位思想,人人都想有个一官半职,管几个人,做几件事,当当官吏做做领导。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官越大坐的位置就越突出,坐的凳子就越好,所以官位被人们尊称为宝座。根据你的实际官位,再加上一个座字,就成了某座,这是一种尊称或者说谄媚之称。有的人当个连长,都要下属称他为“连座”。

当然国民党的军队里也有官方叫法,直接称官职或者军衔。比如称团长为中校团长,称师长为少将师长,称军长为上将军长等等。这种官方的叫法听起来还是不舒服,特别是加上军衔后更不安逸,很多人会认为他的军衔低了,不配他。所以称之为团座、师座、军座这样可以避免军衔高低的尴尬。



现在某座的称呼是没有了,但是姓加官职还是普遍使用。比如赵局长、钱科长、孙教高、李院长等等。我们工程领域的工程师一般也不直接称呼名字,而是姓加一个工,比如很多工人都称我为蔡工、蔡总工。因此尊称也好,谄媚也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流传下来了。



大秦铁鹰剑士




清朝晚期,张之洞主政湖北,任湖广总督,他就特别喜欢别人称自己为香师。到了北洋时期,张作霖的 “雨帅”(字雨亭)、吴佩孚的“玉帅”(字子玉)都源于此。到了现代,碰到女的都叫美女,碰到男的都叫帅哥,不知和这个有没有原因。

接下来我们还是来谈下这个座吧。

座位座次是最能体现中国人地位和身份的一个标志,在水浒传中,108条好汉都是要排座次,要不然会打架的,这个座就是一种身份认可。

在中国科举考试中,门生称自己的老师最大的尊称就是座师或座主。后来就慢慢变成了下级对上级的,低阶官员对高级官员的称呼。

民国初年,不能再用清朝的称号呼了,在当时军人当道的时候,兼任省长的武人称为“兼帅”,部属呼长官则曰“帅座”。

到了国民政府时代,许多称呼都沿用以前的名称,这个座字流传千年,也自己被保存了下来。



1932年3月,蒋介石和汪精卫两人关系和好,重新联合执政。鉴于蒋介石在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长,在随后的四届二中全会,汪精卫等人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从此就产生了一个“委座”,这就是对委员长蒋介石的敬称。

同时国民党还有一个词叫钧座,比如廖仲恺 《辞财政部长职通电》:“案奉钧座令,委 仲恺 为财政部长。”这个应该是奉的是孙中山的任命,称之为钧座,主要是给那些在军中没有实际职务的高级长官使用。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在行为一致性,就是指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比较容易建立好感。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穿戴和言行,因此那些聪明的官员都在模仿领导人。

于是总参谋长就成了参座,师长也就成了“师座”,推而至于“旅座、团座、营座”,无论大小官儿都加上一个“座”字。在湖南军阀张敬尧的第七师中竟有下边的排长班长叫连长“连座”之称,这个座字就在国民党的军中开始流行。




这些一般都是非正式称呼,但喊出来就显得亲切。

这其中就比如黄埔军校的学生后来喜欢称蒋介石为校长,就表示自己和蒋介石的关系从黄埔时期就开妈了,一下子拉近了两个人的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官员也流行这些,比如下级称呼上级为老板、老大,都代表自己的一个态度,愿意听从上级的命令。因为是非正式称呼,也容易缓和气氛,让双方的沟通更顺畅。


因此有人在研究这些历史资料时,找不到相应的记载,就说这些不存在。这些称呼大多不会见于历史资料,只流传于口头。

如果因为没有记录就说不存在,那就是有点搞笑了。就现在的官方公文中也不写上司为老板、老大什么的,这一点应该不难理解,过份认真的解读这些东西,就有点虚无主义了,与现实生活不符。

各位老板,你们说是吗?


新知传习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座字的意思,古代人很喜欢用一些物品尊称对方,比如古代人喜欢将皇帝称为陛下,其中陛下的陛指的就是皇帝龙座下的台阶,古代人也喜欢把皇帝的家人子女称之为殿下,而殿下中的殿就是宫殿中的殿。

还有古代的阁下也是对人的一种尊称,往往是用来尊称一些位高权重者的,当时能住得起阁楼、可以居住在阁楼里的人一般都是大官贵族,因此阁下在最开始的时候是用来称呼一些大官的。

接下来我们再讲到座,座最早源自于唐朝,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的学子们会将自己的主考官称为座主以示尊重。

在经过历史的发展后,一直到了明朝、清朝时期,一些考过了科举考试,获得了举人、进士功名的读书人,也开始有了将主考官称之为座师的资格,而如果没有考中功名的人,是根本没有称呼主考官为座师资格的。

军阀部队中的座字

在清朝灭亡后,民国各大军阀纷纷占领了各省,成为了一地的草头王,当时的军阀们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一般都会自称大帅,别人在尊称他们的时候,后面都会缀上一个帅字。



后来这些军阀们为了攀附风雅、追求古典传统的尊贵,所以他们也开始使用起了“座”这个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字眼来加入自己的称号中,因此很多军阀的手下在尊称这些军阀的时候,就开始把他们称之为了帅座。

帅字是军阀们的独有名词,他们的手下人是肯定不能用的,不过在上行下效之下,座字却开始在军阀队伍中流行了起来。

座字成为了很多士兵或者下级军官尊称上级军官的用词,因此才有了什么军座、师座、团座、营座,这些东西都是军阀时期出现的。

当时在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手下,甚至有士兵把连长称为连座,这让当时很多人一时哭笑不得。

国民党部队中的座字

不过这种说法在军阀中很流行,但国民党军队中的状况却不是这样的。

首先,国民党的军队中一般只会称呼两个座,第一个座就是委座,这个称号是蒋介石在30年代成为委员长后,他手下士兵们尊称他的称号。



然后也在这种上行下效之中,国民党军队中也开始使用起了座字。

不过一般下级只会将上级称为钧座,他们是很少会称什么师座、团座的。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我觉得可能是很多影视剧的编剧们将军阀部队和蒋介石的部队搞混了,以为国民党有了委座、钧座这两个尊崇名词,就必然有什么团座、师座、军座之类的名词,其实那都是历史学得不扎实编出来的。



国民党的军队中一般尊称上级都是直接尊称军职的,比如连长、师长、军长或者钧座之类的,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钧座的钧字,这个字在古代一般表示尊崇的意思。

国民党部队中“上峰”的意思

当然除此之外,国民党之中对于上级还有其他的尊称。

他们同样很喜欢把上级尊称为上峰、将上级传达下来的命令称为上峰命令,而之所以会这样叫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们表达了一种将上级命令当成山峰一样重要的觉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尊称。

不过上峰只是尊称一些普通军官的,在国民党中,有一些地位极高的军官,一般下面的人都会把他们尊称为层峰,而像蒋介石这样地位最高的人物,他们尊称为极峰,意思就是会把他的一切命令当成最极致的山峰一样看待。

这种说法在军统这样的特务部门中最为流行,在外界的军队中也普遍有所流传。

所以说关于军座、师座、团座的说法是有谬误的,国民党的军队中并没有这种说法,一般通行的说法只有两种,一种是独属于蒋介石的委座、一种是尊重所有上级的钧座,除此之外,一般是叫师长、团长或者上峰之类的。


孤客生


现在满屏幕的抗战剧,虽然没几个精品剧,好歹也有几部入眼的,但是什么座,在国民党内部还是没有电视剧里那么频繁的。



国民党部队内部等级分得比较明确,在电视剧里,下级通常会称上级为“某座”,比如局座,旅座,团座,但是这却并不是什么正式称谓,在民国时代应用并不广泛。



电视剧的编剧很多时候,都是大编剧随便写个十集八集,就扔给小编剧,所以很多台词幼稚,并且和实际不符,比如对蒋介石称呼为委员长,事实上到了1932年以后,蒋介石才被称为委员长,所以编剧们还是尽量要查明资料,不要乱写。


军事一点通


因为这都是编的,实际上国民党内部很少这么叫!

国民党作为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政党,在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抗日斗争中,更是在全国形成抗日统一战线,领导各种组织一致对外,即使现在官方有意淡化,但是国民党的成败依然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尤其是老百姓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因此,在大部分的民国影视剧中对国民党内的称呼都有一定的表现,其中,国民党军队中很多下级军官喜欢管上级叫什么座,比如委员长是委座,向下依次是军座,师座,团座等,比如在《亮剑》中,楚云飞的手下称呼楚云飞都是以团座相称。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开始的时候称虞啸卿是团座,后来升师长了就是师座。

最有意思的就是关于张召忠,被称为局座(战略忽悠局局长)。

当中很多都是以讹传讹,真正国民党内都大部分都不这么称谓的。“座”是敬辞,可以作为下级对上级的尊称,在国民党内部实际对座叫的并不多,国民党军队公开的资料和档案,以及军官的书信当中很少有提及例如军座,师座,团座这样的称谓。国民党的官职或者衔级当中也并没有这座那座的。

国民党的士兵称呼师长都会说,我们师长XXX,而不会说我们师座。

委座和钧座实际上是比较常用的称谓

委座实际上就是特指蒋介石,在1932年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后复出,汪精卫在洛阳主持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蒋介石被推举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因此,大部分人对老蒋的称呼都是蒋委员长,但是军事委员会是属于军队的领导机构,因此国军将领称为了表示尊敬,称老蒋为委座。

当然,如果是黄埔学生的话,可以称老蒋为校长,而自称学生,这个在历史资料中很常见,国军将领之间谈话时也时常称委座。

而钧座比委座应用范围更广,既可以指老蒋,也可以指别人,钧是指重要的单位,比如千钧一发等词,所以钧也可以做敬辞,在《致张敬尧的公开信》中“钧座为地方长官,似应一查真象”,这里也称为钧座。

在淮海战役最后溃败之时,杜聿明最后给老蒋发电说“学生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而只身撤走,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这个时候杜聿明没说委座,而是说钧座,说明委座还是党内的称呼,钧座更庄重一点。

其实国民党内大部分的称呼都以兄弟相称

其实在民国时,书信和口语很多话都不一样,不像现在基本都口语化了,但是我们小时候学写信的也学了一些格式和标准用语,比如结尾的时候会写上“此致敬礼”。

在民国的时候像蒋介石、张学良在发电的时候都会有专门的人进行编辑和润色,长官只说大概意思即可,比如老蒋的第一幕僚陈布雷就是民国第一文胆,蒋介石对外发布的信息,都要经过陈布雷亲自润色。因此,老蒋和张学良他们写信都很郑重,文辞都很讲究,但是老蒋在和同辈分或者下级中的大员,都是以“兄”相称,而对于自己成才的学生很多也会以兄弟相称,比如上面提到的杜聿明,老蒋就以“吾弟”相称,而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胡宗南,蒋介石在1949年1月26日给胡宗南的电中就说“宗南主任弟勋鉴······”

这里面有个笑话,民国时期对老一辈的人都称“公”,比如当时国民党内一个大佬(记不清是于右任还是胡汉民了),蒋介石以前在党内地位比较低,因此称他们为“公”,后来蒋介石成为黑马已经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位置,称呼因此有了变化,就改成“兄”了,这个大佬当时还回信讽刺这个称谓,后来老蒋亲自道歉,说是秘书搞错了。

可见在国民党内称呼并不是乱叫的,一旦叫错,后果很严重。


史论纵横


师座、军座都出自于现在的影视剧中,甚至出现了旅座、团座,还有五花八门的处座、局座等词,这些都是现在人生生开辟的词,在民国时期用上“座”这个称谓者知之甚少,只是偶尔出现在某些人的回忆录里面,所以“座”在民国时期是用的极少的非正式称谓。

图为1912年1月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4朋1日辞职。

民国时期军政的称呼都非常有讲究的,称谓不能乱叫,现在电视剧把关于孙中山的影视作品,里称为“国父”,但是实际情况是1940年国民党尊孙中山为国父,那时才有国父的称谓,距离孙中山去逝已经15年了,在现在影视剧中活着的孙中山称为国父是决不会存在的。

图为1937年在庐山发表统一抗战讲话的蒋介石。

蒋介石也是一样,国民政府从1932-1945年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段时间内蒋介石才被称为“委员长”,在抗战以前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影视作品中,还称蒋介石为委员长是错误的;193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党章增加了总裁一项,到蒋介石去世有总裁的叫法,但1975年以后蒋经国拒绝总裁称谓,所以影视作品中蒋经国执政时代称总裁肯定是脑子坏掉了。

图为1942年的蒋介石。

另外,黄埔系的学生称蒋介石为“校长”,但有些影视作品里陈诚把蒋介石也喊校长,那就错大了;比蒋介石晚一辈的,会称“蒋公”,但比蒋介石长辈的决不会称蒋公,那就乱了辈份。

图左为蒋经国。

在民国时,北洋军阀喜欢称“帅”,民间喜欢称“总”,但“座”这个词确实出现,但多用在“委座”、“钧座”,皆指蒋介石,比如戴安澜的电报、薛岳的电报均称“委座”。但是在大量民国军政人士回忆录、采访、老兵访谈中,都是军长、师长之类的,军座、师座出现的凤毛麟角,所以带座的称谓是现代人发明的。


图文绘历史


“座”原意“座次”,中国人讲究座次,吃饭开会,谁坐哪个位子都是十分讲究的,常说的“主席”也是座次的一种叫法。

座次的叫法源于唐代,但把人称为“某座”却是民国时期才有的。清政府倒台后,原有的封建官僚制度被废除,上层的名号开始鱼龙混杂,民国初年流行叫“某帅”,比如袁世凯就是袁大帅,孙中山叫做孙大帅,但大帅这个叫法太普及,不易区分,北洋时期逐渐流行以“字”为帅,例如皖系军阀段祺瑞字芝泉,就称为“芝帅”;奉系军阀张作霖字雨亭,就称为“雨帅”,最好玩的是广西军阀陆荣廷,他的字叫做:干卿,就称为“干帅”。

而大老粗冯玉祥就更好玩了,他给自己定的称号是“大帅”,其他人也一并规定,例如二弟就是“二帅”,他三弟就是“三帅”,姑爷就是“姑帅”,大帅的小舅子就是“舅帅”,大帅的儿子或者侄子就是“少帅”。。。

后世人称张学良为“少帅”,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好话,和现在的二世祖意思差不多。

国民党相对其他军阀,等级森严,组织严密,再叫帅明显不合适,于是大家就改叫“座”。例如蒋介石常年担任委员长,大家就称呼他为“委座”。

以此类推,军长就是“军座”,团长就是“团座”。。。

除了“座”,高层官员还有“公”的叫法,例如蒋介石叫做“介公”,李宗仁字德邻,人称“德公”,白崇禧字健生,人称“健公”等等,这里不做讨论。

座的叫法虽铺天盖地,但翻开民国历史档案就会发现,除了委座,“军座”、“团座”等叫法极少出现,反倒是另外一个称呼:“钧座”被屡屡提及。

民国时期,“钧座”是对长官的尊称,只要是下级称呼上级,无论对方有没有具体职务,都可以称为:钧座。

例如廖仲恺在 《辞财政部长职通电》中就写道:“案奉钧座令,委 仲恺 为财政部长。”这里的“钧座”应该是蒋介石,而帝师徐特立 在《致张敬尧的公开信》也写道:“钧座为地方长官,似应一查真象”,“钧座”在这就是张敬尧了, 可见“钧座”一词在当时使用范围极广,带有一定的尊重意味,并非特指某人。

至于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国军海量“某座”,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确有类似称呼,例如陈锐霆将军就曾称呼莱芜战役中被俘的国军将领李仙洲为“军座”,从后来记录的国军老兵访谈来看,这种叫法并不普及。二是近年电视剧制作不严谨,把一些不常用的叫法当做当时的流行词加以使用,一来二去,大家就以为当时都是这么叫的。

“某座”的叫法现在已经难以见到,但其变种可谓铺天盖地,譬如现在称呼的“某处”,“某科”,都是一个道理,中国人传承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不会因为一个叫法的改变而改变。



日慕乡关


国民党互相称谓为同志,对,是同志!不是什么座。有一个台湾版的张自忠电视剧,可以去看一下,连钧座都不使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