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跨界造車,醉翁之意不在車?

面對一輪又一輪的樓市調控,中國房價單邊快速上漲的時代戛然而止。面對行業鉅變,地產大佬們開始忙著轉型。

地產商跨界造車,醉翁之意不在車?

當萬科開始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的時候,姚振華、許家印們卻把目光放在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有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涉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投資規模已超過100億元。地產商轉型造車,訴求到底何在?

地產大佬入局造車

地產商跨界造車,醉翁之意不在車?

日前,在入股FF之後,恆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中國)集團在廣州揭牌。這不是恆大第一次轉型。早在去年,許家印將恆大地產改名為中國恆大,就可看出許家印轉型的決心所在。

對於造車,恆大FF計劃在中國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十年後,恆大FF年產能達到500萬輛。

當然,恆大並不是第一家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房企。早在去年6月15日,寶能集團就以收購觀致的方式,切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姚振華的舉動,吸引了財大氣粗的地產商的目光。今年以來,多家房企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7月30日,萬通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擬以31.7億元現金收購星恆電源78.284%的股權。交易完成後,萬通地產將增加新能源電池業務。

除此之外,華夏幸福、碧桂園等知名房企都已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統計發現,單單今年以來,房企造車涉及投資規模或超100億元。

“門外漢”跨界目的何在?

地產商跨界造車,醉翁之意不在車?

從目前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最引人矚目的。公開信息顯示,今年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萬輛和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6%和47.7%。前7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0.4萬輛和49.6萬輛,同比增長85%和97.1%。

在地產行業難覓創新良機的背景下,地產商將目光轉向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抓住了一個新的投資風口。一方面,此舉可以分攤行業累積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企業發展的多元化模式。

目前來看,地產商造車,無外乎兩類:一個是整車項目。無論是恆大還是寶能,做的都是整車項目的投資。另一個是動力電池等產業鏈項目。這對中小房企來說,顯然更樂意接受此類項目。

無論是整車還是產業鏈項目,汽車是個燒錢的生意。地產商跨界,雖然不缺資本,但對於高技術壁壘的汽車產業,不是誰都可以玩的。

正因如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地產商佈局新能源汽車的醉翁之意,仍然是圍繞房地產開發做文章。畢竟,對房企來說,土地才是關鍵要素。畢竟,地產商可以通過對汽車產業鏈的摸索轉向多功能用地,從而進行產品多元化開發。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多元化投資的角度看,佈局新能源本身符合產業升級和國家發展戰略。對這些地產商來說,也要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

畢竟,汽車產業本身,就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生意。目前來看,由於電池技術尚無重大技術突破,新能源汽車在續航里程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問題。從市場的角度,由於配套設施不健全,新能源汽車市場並不成熟。目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很少有實現穩定盈利的。

正因如此,對地產大佬來說,新能源汽車行業看起來很美好,但現實卻是那麼骨感,沒有點資本,真的是玩不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