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位於晉城市南端,緊連晉洛複線,距晉城市區26公里,東與範谷坨村接壤,距晉廟鋪鎮僅千米。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相傳,春秋時孔子周遊列國,從魯國來到晉國。途徑廟鋪鎮星祒驛時,見有頑童當道以石築城為戲,不肯讓路。

其中有一個名叫項橐的七歲男童,還以“只聞車避城,不聞城避車”詰難孔子。孔子見項橐雖小,卻有過人之處,於是躬拜為師,令弟子繞“城”而過。

後人為祭祀孔子,在村東南修建了文廟,並將星祒驛改名為攔車村。如今,孔子回車已成為晉城聞名的景點之一。

2014年,攔車村成為第六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一踏進村,迎面門樓的紅色磚牆上,“晉南屏翰”四個金黃的大字赫然顯現。透過門樓背後,那深深淺淺的街巷裡,隱匿著一座座樸實無華的老宅民居,清一色的灰瓦,素面牆體,門樓和院內的石、磚、木全沒有五色勾畫,隔扇、樑棟等也不施髹漆。有的房子更是就地取材,以石塊、石板壘砌而成,一種原始古樸的韻味鑲嵌其中。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漫步在攔車村兩公里長的古驛道上,觀賞著或高或低、或完整或殘缺的建築,“攔車官街人擠人,挑肩拉貨擠不出城”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據史料記載,村中官街南北通直,寬丈八,長足三里,街上有閣樓三座,貞節牌坊一座,南北兩頭界閣兩座。街道兩側都是二層樓房,店鋪門臉高大,房屋深,均為住騾馬隊而設計。全街騾馬店六七十家,留人小店三四十家。南來北往的客商和官家絡繹不絕,商鋪通夜不息。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可惜的是,驛樓、文廟和牌坊等建築在抗日戰爭時期毀於戰火,僅存遺址及詩文碑誌記載。現存有60餘幢古院落(店鋪),其中防禦建築北閣、八字閣均格局清晰、風貌完整;上孔院、下孔院佈局嚴謹、氣勢雄偉、工藝精湛、功能齊全。這些建築雖經歷數百年風雨滄桑,至今仍保留其原有格局和歷史風貌。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是詩仙李白留給攔車村的詩句。由於攔車村重要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有11位帝王經過此地。帝王的蹤跡,讓這個通衢大驛更加聞名天下,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尋訪題詞,從西漢劉歆的《遂初賦》、西晉劉琨的《扶風歌》,到詩仙李白,以及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等,再到宋代司馬光、徐範,金代李俊民、元好問,明代王國光、王世貞、于謙,清代陳廷敬等都曾到過此處創作。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孔子回車”之說已經遠去,但回車之轍已深深烙入了太行山上這個典型的傳統村落。巍峨太行、獨特地貌、古老驛站、靜謐廟宇、古樸風俗以及神奇誘人的古老傳說,構成了這裡獨特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攔車村是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攔車村:晉南屏翰,孔子回車處!

這些點點滴滴共同構成了攔車村獨特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成為攔車村永遠的歷史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