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縣余坪鎮:2000多山里人搬進小區住樓房

——平江縣餘坪鎮規範村民建房助力鄉村振興紀實

平江县余坪镇:2000多山里人搬进小区住楼房

餘坪鎮範固村村民集中居住點航拍圖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克宏 特約記者 黃 振

平江縣餘坪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有100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該鎮抓住政策機遇,已建成21個規範村民建房集中建房小區,讓2000多山裡人住進了小區的樓房,該鎮的村民集中建房從建房數量上、質量上走在了全縣各鄉鎮數一數二的位置。

該鎮不是平江縣“空心房”整治重點鄉鎮,但該鎮“朝著重點鄉鎮的目標前進”。因“先手棋”的激活,鄉村振興的步子突然加速——生態宜居大改善,山水田園重披綠裝,2個秀美村莊著手創建,產業興旺呈後起趕超之勢。

規範村民建房 辦成民生大事

餘坪鎮的“空心房”整治之所以效果好,來源於貫徹落實上級的要求,也來源於群眾的現實需求,鎮黨委、政府緊抓機遇,順勢而為,做結合文章,辦好了民生實事。

去年8月11日晚至8月12日發生的山洪災害,餘坪鎮是平江縣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佔全鎮4成以上村的交通、電力、通信全部中斷,因災群眾轉移2000餘人。令鎮黨委書記張智鑫記憶猶新的是,在謝坪村救災現場,受損嚴重的房屋,要麼是被山洪沖垮(因佔用“旱河道”),要麼因山體滑坡(因開挖山體而建)。這也說明這兩種地形不適宜居住。

位於海拔幾百米的山區鄉鎮,防範山洪歷來是當地政府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頭等大事!易地搬遷政策的實行,讓鎮黨委、政府看到了希望,該鎮結合上級規範村民建房的要求,精心規劃、快速選址,於當年建成了10個易地搬遷和規範村民建房集中建房小區。

近年來餘坪鎮隨著自然人口的增長和多年外出務工的收入積累,村民建房需求強烈。但他們面臨山多田少,人均0.46畝耕地的事實;面臨佔用耕地,政策不允許、開挖山體,有地質災害風險的現實。

2017年,轄區內有蒙華鐵路項目拆遷、華電平江火電廠項目拆遷、餘市公路擴建拆遷。將集中安置、規範村民集中建房工作擺在了鎮黨委、政府的面前。

科學謀劃“一二三四”拆、建、管有規矩

黨的十九大召開,鄉村振興戰略步入新階段,市委將整治“空心房”作為鄉村振興的抓手、“先手棋”強力推進。餘坪鎮按照上級的部署,通過廣泛宣傳、層層部署、研究政策、前期摸排等一系列紮實的準備工作,全面鋪開“空心房”整治工作。按照“高位推進”的要求,鎮黨委書記張智鑫和鎮長吳敏思親自指揮“空心房”拆除;全鎮幹部“一線工作法”,全部分派到各整治現場,面積丈量、簽訂協議、拆除騰地。目前該鎮已完成了80%的“空心房”拆除任務。

兵馬未動,制度先行。該鎮認真調查,仔細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空心房”整治工作、引導村民規範建房的細則出臺——即“一二三四”工作法。

一指“一村一規劃”。鎮政府聘請了有資質的規劃單位對每個村進行村莊規劃,並著重進行集中建房點設計、並篩選出合適人居的部分分散建房點。整鎮推進,一村一規;

二指“兩個小區”:每村規劃2個及以上集中建房點,對進入集中建房點進行建房的住戶,政府以獎代補方式獎勵,10戶以上戶均獎2萬,20戶以上戶均獎3萬;鎮政府負責規劃,並指導支持村級進行三通一平等基礎建設。依照建房規模、完成情況和管理情況,每個建房點將得到20-50萬元不等的獎勵,用於配套道路硬化、地下管網、綠化、亮化以及活動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

三指“三套圖紙”:政府出具100㎡、130㎡、180㎡三種圖紙,分別對應較貧困人群、佔用耕地建房和佔用非耕地建房三種不同情況,增強可操作性和適用性;

四指“四個機制”——1、 獎勵機制。分散建房符合規劃要求的每戶獎勵5000元,集中建房按規模獎勵2-3萬元。2、 制約機制。黨員幹部、村幹部帶頭,並用村規民約約束一般群眾,積極引導集中建房。3、 打擊機制。不按圖紙建設的,不給予獎勵,不提供額外獎扶;不按規劃、不走程序、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堅決拆除,絕不姑息。4、 監管機制。村級監管村民,鄉鎮監管村級。將規範村民建房作為村級考核重要依據。

談胥村村民翁胖如已經住進了漂亮的集中建房小區,他說,如今他和2個兒子居住了兩棟樓房,有綠化亮化、有水泥地坪、有集中的汙水管網。既熱鬧又安全,這比以前在山腳下的單門獨戶強多了。

“兩房”成抓手 振興步伐加速

在餘坪鎮街頭,沿街新建的兩排整齊的規範村民集中建房點,讓這裡自然形成了街道。“政府不僅建設了商業門面,還為這裡集中居住的200多戶村民配套了義烏來料加工廠房和農貿市場,讓村民有收入來源”。新住戶們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不僅改善、滿足了村民住房需求,也讓集鎮擴大了1/3。”鎮政府幹部介紹,該鎮投入幾千萬元提質改造基礎設施,一改原本交通閉塞、設施簡陋的街道形象。

除集鎮上的集中建房小區外,其他已經建成的20個集中村民小區,政府不僅配套了水電路、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而且在規模較大、集中居住100多戶的範固村等小區,配備了籃球場、健身場、文化廣場、公共用房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讓山裡人也享受城裡人的真正小區生活。

“空心房”整治騰出了發展的空間。該鎮有盤山村等8個村在“空心房”原址,新建了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該鎮忘私村的“空心房”原址,拆除後規劃建設為農服務中心,該中心成為引導全鎮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鎮敬老院相鄰的原騰退的養羊場被拆除後,該鎮投資上千萬元建設“五保之家”,讓鎮裡的五保老人集中供養。

“‘空心房’整治,退出了建在低窪處的山洪通道上的房屋和山腰的零散房屋,讓汛期的地質災害風險降到了最低。”鎮幹部感慨地說。

國土、電力、電信、交通等部門也對該鎮的“兩房”工作豎起大拇指——原來,當地有7個貧困村。有的貧困戶住得分散,為一戶架電要花費上10萬元;因幾戶村民沒通信信號,架信號塔要花幾十萬元。如果是修路,最高最遠處的通戶公里也要花幾十萬元。而現在一個集中建房點,只要花幾十萬元就能全部搞好,基礎設施成本大幅下降、土地佔用大幅下降。

鄉村振興,不僅要生態宜居,而且要產業興旺。餘坪鎮黨委、政府正抓住蒙華鐵路建設、華電平江電廠建設的機遇,做好配套產業的概念性規劃,把承接電廠下游的熱能、電能、廢渣處理、增加村民就業、做強物流產業,作強產業振興;利用山青水秀的生態優勢,著力引導黑山羊、蜂蜜、雞鴨等傳統產業的規模發展,讓生態與工業和諧同步,成為全鎮鄉村振興的新增長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