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天青色等煙雨

溼地在等你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清晨,鳳凰溼地被籠罩在一片煙雨中。柳絲依依,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透過薄薄的晨霧,遠處的鳳凰山青黛含翠,水邊的仁者村依稀可見,整個村莊安然靜默,猶置世外……

此情此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無論清晨,還是日暮;無論春夏,還是秋冬,這片溼地都是美的。身處鳳凰溼地,只想獨自享受如玉的時光和別樣的溫潤。

芳華之貌引人

鳳凰溼地位於開遠市仁者村旁,與鳳凰山、鳳凰湖組稱為“一山一湖一溼地”。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綠水青山城中造。以生態保育為主,同時兼具溼地觀光遊賞、湖濱休閒遊憩、歷史風情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鳳凰生態公園,短短兩年內在開遠城區南部建成。其中佔地243畝的鳳凰溼地,以其芳華之貌,吸引著開遠市民和外地遊人前往休憩。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沿著鳳凰湖畔行走,走過一條條親水長廊和蜿蜒的健康步道,鳳凰溼地便在眼前,相比鳳凰湖的大氣寬闊,鳳凰溼地顯得格外沉靜。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來到這裡,遊人的腳步不自主地慢了下來,時光也彷彿慢了下來。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這裡芳草豐美、落英繽紛,生長著上百種、數千株花草樹木。豐美的水草和垂柳自由生長著,白色、粉色的睡蓮點綴在水裡。據瞭解,鳳凰溼地栽植喬木,灌木約4000棵,其中有香樟、榕樹、火焰木、鳳凰木、桂花、紫薇、金竹、風鈴木、小葉欖仁、柳樹、重陽木、木棉、葉子花等。水生植物,地被種植面積約120000㎡,有蜘蛛蘭、連翹、蘭花鼠尾草、紫柳、黃金菊等。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這裡自然、生態、野趣。在一方清澈見底的湖水中,魚兒在輕盈地舞動著身軀;幾隻白鷺在水面低飛嬉戲,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水中悠閒地划水;還有不知名的毛色漂亮的鳥兒,停在樹枝上一動不動,彷彿在等待著我們,抑或遠方的來客。隨著溼地公園環境不斷優化,來溼地棲居的候鳥種類和數量日漸增多。這一幕幕的溼地美景,更加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

有水就有靈氣

有水就有靈氣。開遠水資源豐富,水文化歷史悠久,獨特的水自然稟賦加上良好的水生態環境,給開遠這座城市增添了無限的魅力。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近年來,開遠以打造生態城為目標,依託南部新城區不斷加快生態城的建設步伐,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水資源,著力在“水”字上做文章。引南洞河之水,著力打造鳳凰湖、鳳凰溼地。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水給開遠帶來了靈氣,也為這座城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開遠市民感慨道:“自從建成了鳳凰生態公園,感覺開遠的空氣變得越來越好了,天也沒以前那麼熱了,特別是來到鳳凰溼地,彷彿到了江南水鄉。”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鳳凰溼地的建設,不但在於自然景觀的優美,且對於淨化水資源、保持生物多樣性、觀光遊賞、湖濱休閒遊憩、歷史風情體驗,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有著重要的意義。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市民的感慨,我們從一組變化的數字當中便可以佐證一二:

據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開遠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62%;2017年,優良率達97.96%;2018年上半年優良率達98.86%。近三年單從這一項數字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開遠從“臭熱鬧”到“綠富美”的轉變,開遠的人居環境逐年向好,今年還入圍了“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評選。也難怪市民發出那樣的感慨。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網友剛子曾在“美麗開遠”留言:開遠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在城中還有一片溼地,實屬不易。希望大家都一起保護好這片珍貴之地,保護好這一人文生態資源,讓我們的開遠越來越美麗。

“我想要的詩和遠方,這裡都能給我。”土生土長的林女士發出的感慨真實地代表了眾多開遠人的心聲。

想不到在雲南這座工業小城中,一幅煙柳江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鳳凰山、鳳凰湖、鳳凰溼地“一山一湖一溼地”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開遠的生態環境,提升了開遠的城市品質和競爭力,為周邊鄉村的振興與發展和這一片區的整體城鎮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名詞解釋:鳳凰溼地】

鳳凰溼地規劃面積243畝,主要實施水生植物種植、周邊環境綠化,廣場、園路、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以生態保育、淨化水質為主,兼具溼地觀光遊賞、湖濱休閒遊憩、歷史風情體驗等功能。

文:曹蔓夫、李雪瓊

圖:孫建軍、曹蔓夫、王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