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读作gū),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觚为酒器,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夏、商、周时期流行青铜觚。仿青铜觚的瓷质花瓶,俗称“花觚”,流行于元、明、清三代。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青花异兽纹花觚明万历

高76.5cm,口径22.6cm,足径19.3cm

故宫博物馆

宋人喜用古铜器插花,铜觚在时开始被称作“花觚”。由于觚的造型别致,器形优美,符合文人的审美雅趣,在宋代逐渐普及。然而铜觚在当时毕竟是少数显贵的收藏,为了适应更多人士的需求,在南宋时期开始出现仿铜觚造型的瓷器。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

明万历

高21.9cm,口径15.7cm,足径11.3cm

故宫博物馆

随着瓷器烧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很多陈设用瓷开始有了一定的实用功能。经过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的发展,花觚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化。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青花出戟花觚

明天启

高31.8cm,口径10.3cm,足径10.2cm。

故宫博物馆

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

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

花觚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型古朴典雅。我们常见的明代花觚以五彩最为贵重。一般都呈现出文饰繁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风格硬朗的特点。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

清顺治

高38.7cm,口径18cm,底径12.3c

故宫博物院

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除景德镇烧制外,尚有龙泉窑、德化窑等地制品。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颜色釉等。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天蓝釉花觚

清康熙

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

故宫博物院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孔雀绿釉花觚

清康熙

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

故宫博物院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天蓝釉出戟花觚

清乾隆

高16.5cm,口径12.2cm,足径6cm

故宫博物院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清乾隆

高27.7cm,口径17.5cm,足径8.5cm

故宫博物院


出现在拍卖行中的天价花觚排行榜: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尺寸:高64.1cm

成交价:RMB 66,080,000

北京匡时 2010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尺寸:高65cm

成交价:RMB 43,700,000

北京匡时 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明成化 青花折枝蕃莲“八宝”纹出戟觚

尺寸:21.5cm

成交价:

RMB 13,760,000

香港蘇富比2007春季拍卖会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清雍正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六方花觚

尺寸:42.8cm

成交价:RMB 10,472,840

香港蘇富比 2014秋季拍卖会

花觚(读作gū)特列独行的瓷器,不一样的美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

尺寸:高32cm

成交价:RMB 12,320,000

北京保利 5周年秋季拍卖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